把脉东北亚合作新动能 助力吉林发展新未来

2020-01-15 08:28周伟萍
新长征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蒙俄东北亚地区珲春

周伟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十二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的贺信中高度肯定了东北亚地区的发展活力和潜力,对开展发展战略对接、建设开放型区域经济提出了殷切希望。贺信指出,当前加强区域合作面临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中国和东北亚各国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拓展投资与产业链合作、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为促进东北亚地区繁荣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贺信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我省的关注和期望,必将对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经贸合作发挥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一、深化共建“一带一路”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注入新动能

从贺信中我们可以看到的重要关键词是: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理念的“一带一路”合作,符合东北亚区域各国的发展利益,东北亚各国可充分发挥自身综合优势,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拓展投资与产业链合作、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推动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通过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东北亚域内相关各国支持开展多元化投资,鼓励进行第三方市场合作,推动形成普惠发展、共享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和区域内各国加快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东北亚各国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基础和优势

201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第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并首次载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截至2019年3月底,中国政府已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合作文件。中國发布《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与4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85份标准化合作协议。共建“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在初始阶段,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优先和重点。从整体上看,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有利条件是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经济联系十分紧密,交流合作空间巨大。东北亚地区人口占全球的23%,GDP占全球总量的19%,2018年,中国与东北亚地区五国贸易额约7585.7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一。目前,东北亚各国在发展“一带一路”的设施连通、促进贸易畅通方面有着很好的基础。如我国与俄罗斯的油气管道、始发自我国各地的欧亚铁路货运班列等。特别是2016年6月,中蒙俄三国领导人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同签署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为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奠定了基础,为深化务实合作搭建了顶层设计平台。自2018年以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速。2018年中蒙俄三国签署《关于建立中蒙俄经济走廊联合推进机制的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完善了三方合作工作机制。2019年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和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共同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蒙俄三方合作更加务实深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希望各方积极开展发展战略对接,建设开放型区域经济。”2013年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建设的不断深入,东北亚各国对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也在逐步提升,与“一带一路”对接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5月中俄两国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明确提出双方共同努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建设相对接,两者的有效对接合作,势必为中国及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可以说,由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未来中亚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17年5月,蒙古国总理在出席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与中方就“一带一路”与蒙古国“发展之路”战略对接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韩国一直高度关注“一带一路”,目前韩国政府正积极推动其“新北方经济政策”“韩半岛新经济构想”与“一带一路”对接。中日关系日趋改善,其对“一带一路”的关注与参与度在不断提高。日本政府从过去与中方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到进一步加入“一带一路”合作之中,日本物流业拥有巨大空间,日本海西海岸开发均可借力“一带一路”对接。俄罗斯远东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峰会到俄中农业合作、远东能源开发等均显示其地区开放力度不断加强,欧亚大通道建设,相互依赖增强等,特别是中国随着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深入,将进一步开放市场,一个更加开放、繁荣的中国,必将为东北亚乃至世界各国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

三、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与吉林发展的新未来

尽管有以上诸多有利因素,但东北亚区域合作仍然存在诸如市场发育不足和流动性差等许多限制性因素,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现状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人们普遍认为东北亚各国应在区域合作问题上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所以我们应探讨以何种方式来有效地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亚各国需要携手合作,协力打造开放型经济,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我省居于东北亚区域几何中心位置,与区域内各端等距,是各大通道的必经之地;长白山为东北亚地区地势最高点,是各大水系的发源地,具有民族文化融合优势和环境旅游优势;我省与俄罗斯和朝鲜紧密相邻,可与高、中、低端产业结合,具有产业链布局优势。我省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有利条件,将外部机遇与内部改善结合,推动吉林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相互间的人文交流和经济合作,全力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为推动吉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近期我省实施启动“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以开展“五个合作”为抓手,以平台建设为载体、以互联互通为纽带、以重大活动为桥梁,加快打造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促使集群产业形成“廊”“线”,相关功能形成“道”“带”,资源开发形成“基地”,让主要区域“协同”发展,使吉林从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加快变成开放中心、投资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这是我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路径。

我省以“双通道”为路径,内联外扩,通江达海。以“双带”为依托,北拓东联,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以珲春经扎港至韩国釜山、束草、日本新潟3条陆海联运航线联通东北亚,实现“借港出海”。稳步推进“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打通珲春口岸对俄进口天然气通道,吉林通化港——浙江头门港实现首航,开通珲春——扎鲁比诺港——宁波的内贸外运新航线,开创中俄跨境运输新模式。2018年4月,国务院批准珲春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珲春综合保税区,2019年3月,吉林珲春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成为继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之后的第二个综合保税区,是我省推动开放的又一个新平台。同时我省也在稳妥推进罗先经贸区建设,并谋划建设中俄、中朝跨境合作区。2019年前三季度,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达到78.8亿元,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我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作者: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中蒙俄东北亚地区珲春
东北亚海洋经济重心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