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丰收之水”畅流后土

2020-01-16 05:05魏永平韩维元马逢春
河北水利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万荣县万荣绿水青山

□魏永平 韩维元 马逢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曾经宁给一口馍,不舍一口水,如今引水上旱塬,万荣变江南。两句万荣老百姓的口头语,不仅生动反映了当地群众生活生产发生的巨大变化,更折射出万荣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的质量和成色。

“十三五”以来,万荣县立足缺水少水的县情实际,连年持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吃水保障、农田灌溉、生态修复多方面入手,编织起一张支撑和保障全面小康的“大水网”。

以水为基 破解贫困“瓶颈”

在万泉乡北涧村,记者在一座蔬菜大棚里看到,喷灌水犹如蒙蒙细雨,润泽着绿油油的蔬菜。

该村贫困户陈力国介绍,蔬菜大棚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灌溉,采用微喷设施,省水、省工又省时,土地不板结,菜还鲜嫩,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

北涧村耕地面积976 亩,全村原有灌溉机井两眼,出水量在35m3/h 左右,要辐射700 亩的灌溉面积,根本无法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灌溉,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只能“靠天吃饭”,农业灌溉成为该村脱贫的最大“瓶颈”。

2018 年,该村实施了贫困村灌溉扩面工程。新建微喷蔬菜大棚50 亩,铺设输水管道4730m 并配套建筑物72座。村委主任陈双翼说,灌溉扩面工程的实施,可新增灌溉面积726 亩,实现水浇地全覆盖,大大缓解了农民浇地的困扰,有效保障了全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村里一举甩掉“贫困村”的帽子。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也让皇甫乡陈闫村孙先锋受益匪浅。孙先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从今年有了黄灌水浇果树,一亩地每年浇4 水,1 次80m3,比用井灌水节省了350 元左右。今年他家种植了16 亩果树地,仅浇地就省了5000 多元,而且苹果产量还提高了一倍,品质也好了很多。

以水为基,打牢脱贫攻坚的硬支撑。脱贫攻坚开展伊始,该县就确定了明确的扶贫路径。近年来,万荣县先后投入2.8 亿元,实施北赵引黄等四大水利工程,扎实推进农田灌溉扩面,全县水浇地达到82 万亩。其中,65 个贫困村水浇地由11.8 万亩增加到18.2 万亩,贫困群众人均2.3 亩水浇地。按照“井渠路田林电管房”八配套标准,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5.3 万亩,正在实施13.8 万亩,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万荣之困在于水,脱贫之匙也在于水。可以说,解决了水的问题,就破解了贫困的最大“瓶颈”。万荣县通过大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群众灌溉条件,为乡村振兴、农民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支撑”。

建管并举 确保吃水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是民之大计,也是万荣强化水安全、提升水保障的发力重点。

万荣县农村供水管理站于2017 年成立,下设通化、西村、高村等9 个集中供水站,覆盖10 个乡镇126 个村,保障4.5 万户20 万人饮水安全,如此庞大的系统,如何有效管理尤为关键。该县采取定职责、定产权、定水价、定补贴、促连通的“四定一促”办法,组建了专业化管理和检修队伍,通过水源地改造、管网延伸扩大供水范围等措施,实现全天候安全供水,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发挥长期效益。

2018 年,万荣县成功承办了全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万荣水利史上画下了浓重一笔。

近年来,该县累计投入1 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4 处,其中千吨万人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 处。实现了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全面达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

在工程建设中,该县坚持把质量放在首位,按照确保项目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确保群众受益的“三确保”目标,每个项目村都成立了工程领导组、质量监督组、理财组和协调组,确保工程实施全过程“有人理事”。

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万荣农村老百姓用水更加方便快捷,用水成本普遍降低,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群众吃水用水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高。

生态修复 守护绿水青山

东登孤峰山,西望黄汾水。守得绿水青山,就守护了这片金山银山。

孤峰山海拔1411m,是全国最大的独体山。过去因干旱缺水,生态环境逐年堪忧。民间流传“要想把黄河水引上山,除非柏叶落了柳叶圆”。

2016 年,该县投资4216 万元,依托北赵引黄工程,实施孤峰山生态修复提水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在山顶修建调蓄池,有效改善了山上2 万余亩林地的生态环境,让山下1 万亩荒地变成沃土良田,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为山区贫困群众的产业注入生态活力。如今,一座山涧流水、林木苍翠的绿水青山正矗立在河东大地,曾经只能在故事中听说的“双泉流碧”“孤峰涌翠”“法云远眺”等生态美景也变成了现实。

黄河水“流”上了孤峰山。随着孤峰山生态修复工程的顺利实施,山体周边乡村的旅游产业也实现全面升级,形成了以“袁家村杏花节”“涧沟古村落”“桥头滑雪场”和“三益园研学”为主题的环孤峰山旅游圈,周边群众成为最直接的受益群体。

随着孤峰山生态的修复,围绕孤峰山丘陵坡地种植的苹果、黄金梨等名优老品种在水利的保障下,品质、产量有了新提升,因旅游业而兴起的采摘、农耕旅游、休闲农业等新生业态也逐渐兴起,沿孤峰山形成的旅游点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中更加彰显魅力。

在汾河入黄口,该县实施了入黄口生态景观公园、汾河入黄口生态景观及修复保护两大工程。刚刚完成建设的入黄口湿地公园内,300 亩护岸林,500亩水源涵养林,1200 余亩巨菌草一派绿意盎然,人工景观点缀其间。汾河入黄口生态景观及修复保护工程也将于今年11 月开工建设,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提高水体水质,进一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鱼翔浅底”、河清岸绿,亲近自然、亲近水源,骑行跑步、旅游观光,俨然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如今的万荣大地,曾经一块块“旱疙瘩”变成了绿油油的“致富田”,老百姓种地灌溉有保障,城乡45 万人共饮一渠清水。正如该县县委书记杜中伟所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要让“丰收之水”畅流在后土大地,让万荣老百姓阔步走在幸福小康的大道上。□

猜你喜欢
万荣县万荣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内外模台车滑移法在明挖隧道二衬施工中的应用
山西万荣:现代农业示范区闯新路
绿水青山
万荣县农民诗联书画庆丰收
绿水青山
山西万荣 香菇首次出口东南亚国家
绿水青山
解放:万荣笑话的活字典
万荣县:首演廉政蒲剧《铁汉公薛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