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策略探究
——以古诗词教学学情为例

2020-01-16 08:12崔春瑞吴丽君
关键词:语感古诗词意象

崔春瑞,吴丽君

(河北北方学院 文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研习是高中语文新课标中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1]。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从春秋《诗经》到战国《楚辞》,从两汉乐府民歌和魏晋五言诗再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璀璨的文化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追求[2]。古诗词体现着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多样的人生,且有丰富的审美价值[3]。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的古诗词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高中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责任。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高中生古诗词鉴赏学情分析

“学情”即学生学习情况,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时自身已有的知识情况,即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

(一)学生难解古诗词之意

相比小说和散文,学生很难理解古诗词的词意,也缺乏鉴赏古诗词意、象和境的能力,更难以理解古诗词寄托的内涵与情感,这直接削弱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处在发展过程中,心理也不是很成熟,尤其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停留在学习古诗词语词、语序、节奏和韵律等外在元素上,对古诗词充满张力的语言世界和其中象征、隐喻、比兴和寄托等手法运用还只停留在概念理解阶段;对古诗词传递出来的包容乾坤的辽阔深邃和润泽万物的细腻多情等人文之魂更是难以体会。所以,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其内涵一般有较大的困难。只有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教师的详细解析,学生才能阐述古诗词的大意,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才能对古诗词有所理解。如果单纯只依靠教师讲授,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机械记忆没有使学生学习到鉴赏古诗词的技能技巧,学生也不能体会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学生不主动探索古诗词中的乐趣,不了解古诗词与当代精神需求的关系,就会更排斥对古诗词的学习。

(二)学生难悟古诗词之情

体会古诗词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尤为重要,鉴赏意象和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都是为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作铺垫的。学生读不懂古诗词,是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只侧重讲授鉴赏古诗词的技巧以及固定的答题模式,学生平时对古诗词鉴赏的积累也不多,理解作者通过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自然是难上加难。对意象无法解读,不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给诗人造成的影响以及诗人的遭遇都成为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障碍。学生读不懂诗中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不能进行心灵的碰撞,产生不了共鸣,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古诗词的效率就不高。

二、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策略

诗言志,读古诗词时应用心去发现意,以情去体会情,不可浅尝辄止[4]。

(一)通过诵读创设情景,理解古诗词之意

诵读是学生初步感知古诗词的重要方式,要想读懂古诗词,首先,在读诗时要含英咀华,吟咏品味。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语言的魅力。其次,利用外界环境创设诗词情境,实现和学生的心境共鸣。

1.培养语感,理解古诗词之意

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觉,诗词是运用富于想象和联想的语言来表现人类心灵感受或感悟的一种方式[5]。写诗词和读诗词的人对词语的音调、色彩、修辞以及联想效果要有一种高度的敏感,这就是语感。

体会古诗词用词、用韵和用情之精准,是要在一定的语境当中仔细品味的。初读一首诗词,在不知其背景且还未细致分析之前,只通过诵读便天然地觉得它真挚动人,读之口角噙香,这其中抓住的就是可共情的语感。因此,语感是可以通过仔细的吟味和反复的诵读琢磨出来的。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古诗词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主旨,而且很多古诗词都有配乐朗诵。配乐朗诵语言规范,情感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最有效的的学习样式,让学生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之中。听完配乐朗诵,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诵读。可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以诵读为路径,将抽象的语言文字构成语言画面,使学生形成形象思维,让学生将古诗词中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借助作者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深情地朗读,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碰撞和情与情的交融。

学生自主诵读之后,教师要继续引导其运用语感对诗词进行思考。如杜甫的《登高》第二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可以让学生思考杜甫为什么不用更直截了当、更形象、更准确且更能代表秋季风景的“落叶”,而是选择了“落木”,教师可引导学生领悟虽然“木”和“叶”是一样的,且“落木”和“落叶”在格律上都没有问题,但用语感体会起来,“落木”会让人拍案叫绝,因为“木”给人的感觉更有气势,给人印象更深,更有一种苍凉的秋意,且不失唐人壮阔的气魄。

可见,诗的语言是有色彩、有气味、有重量且有温度的,读之可以感知到冷热温寒,诗是有生命的。通过诵读和吟咏而产生语感,继而进一步对其中的字词和声韵进行体悟与思考,是引导学生走进诗词的第一座桥梁。

2.创设情景,理解古诗词之意

从古至今,在中华文化背景熏陶下,今人对事与物的感知和古人是相通的。国仇家恨和生老病死也在影视作品中被反复演绎,这些都构成了学生理解诗词情感,与诗人共情的基础。

设置教学情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依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创造灵活的情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体会诗人所处的场景和心境,做到见其景、知其事、通其意和感其情。如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京城仕途失意,准备远赴南方谋生时与情人的离别。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离别往事,回想离别时的场景以及离别之后的思念和无奈,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切身体会词人那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伤,从而披文入情,真正走进柳永的生活,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理解柳永的情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柳永的心情。学生在回忆中感知,在感知中理解,如此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对诗词的理解也就深刻了。所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及感情,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实际的生活场景相联系,这对理解古诗词的整体大意有一定的帮助。

(二)通过知人论世分析意象,感悟古诗词之情

古诗词的思想情感涉及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及生活遭遇。因此,知人论世在鉴赏古诗词中显得尤为重要。

诗词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表达方式,比散文的语言更浓烈,有更多的想象和联想。读诗词要特别重视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充分了解意、象、境以及它们的组合形态所表现的心灵感受。诗词中的意象比形象的内容更丰富,意象高于一般意义上的物象和形象。意象分析对一首诗词的鉴赏非常关键,作者所有的情感都寄于意象之中。

1.知人论世法

知人论世,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的本意是论述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者本人思想和经历等的把握问题[6]。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之前,教师通过视频或音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自身际遇,如常见的贬谪、送别、归乡和战乱等。了解这些背景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诗句表意之外去追寻诗词文字背后所寄托的情感,做到由表及里且层层深入,这对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诗人写诗词最重要的是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有很多种,包括亲情、爱情和爱国之情等,作者把情感蕴藏在作品中,让读者去体味和感悟。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境遇,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不同,诗词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的强烈程度各有千秋。苏轼的豪放、辛弃疾的旷达、柳永和李清照的婉约以及谢灵运和陶渊明的淡泊,每一位诗人的特点都与其所处时代有关,都有其根源。每一首诗词都有作者独特的风格和情感,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饱含着作者的理想,这些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站在审美的角度体会感悟。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当时的唐朝在安史之乱中风雨飘摇,国家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杜甫本人被扣留在军营,很久没有妻儿的音信。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花”与“鸟”是表层意象,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感时”和“恨别”。只有知道了杜甫在写诗时所看到和经历的离乱,才能理解杜甫所“感”所“恨”的是什么,才能真正懂得这首诗背后因时伤怀和苦闷沉痛的情感。可见,要了解和鉴赏作者的感情,只凭借一首词的表层意象是不够的,还需要知人论世。

2.意象分析法

意象是客观物象融入诗人感情之后的艺术形态,每一首古诗词都离不开意象,不同的意象代表着作者不同的心情。诗词的美不仅体现在情感上,还体现在它的意象描写上,意象描写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

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形象比较容易理解,但对浸润了作者情感的意象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古人一般用“柳”和“亭”等词来代表送别。像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用凄凉的秋景以及“长亭”和“杨柳”等词来表达与情人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再加上仕途不得意的苦闷使词人更加无言,所以才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还有一些诗人用“栏杆”和“梧桐”等词来表达自己的愁绪。如李煜的《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表达了词人对国家灭亡和自己沦为阶下囚的愁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表达了作者无法实现愿望的失意,揭示了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郑板桥《咏梧桐》:“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便是借助“梧桐”来写“悲秋”。古诗词中的意象还有很多,如“雁”“梅”“菊”和“芳草”等,鉴赏一首诗词之前,首先需要明白这些客观事物所代表的含义,然后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两者相结合才能进入诗词的境界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诗词,发现古诗词中积淀着的深邃思想。还可以搜集古诗词里不同的意象,日积月累,聚沙成塔。这样,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总之,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学习古诗词,让学生真切体会古人对家国的爱和对亲人的思念,这种优良传统需要学生继承和发扬。古诗词中充满了不同时代和不同文人的不同情感,一词一句都渗透着作者的真善美,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去体味。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效仿古人的真善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也有利于“立德树人”任务的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语感古诗词意象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我爱古诗词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意象、形神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