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中小化企大作为

2020-01-16 15:26
杭州化工 2020年2期
关键词:转产防护服医用

2020年伊始,一场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并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使本就步履艰难的生产经营雪上加霜。

但是,在疫情面前,中小化工企业还是冲锋在前,不遗余力,发挥了抗疫生力军的作用。

迅速转产防疫物资。疫情暴发后,全国各地急需大量口罩、防护服、医用手套、消毒液、医用氧气和检测试剂盒等防疫物资,这些物资大都来自化工企业。

据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中小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口罩是防疫的关键装备,主要原材料是熔喷布,需要由高熔指聚丙烯加工而成。为满足防疫需求,化工行业迅速掀起了一股转产高熔指聚丙烯料的热潮,不少中小化工企业几乎一夜之间便生产出高熔指聚丙烯产品。例如,湖南盛锦新材料公司10条熔喷料生产线24 h连轴转,生产了近7 000 t产品,最高时拿出日产量的50%支援湖北。

国家发改委2月3日的调查数据显示,疫情发生初期,我国口罩日产量为1 480万只,其中N95口罩11.6万只,其他医用口罩998万只,普通口罩471万只。这个产能远远不能满足疫情的需要。这些物资由于平时的用量并不大,一般大型化工企业并不生产,产能主要来自中小化工企业。

关键时刻,众多中小化工企业纷纷上马、转产口罩,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口罩生产的主力军。比如,宁波富德公司利用自身工艺优势,疫情发生后及时转产口罩原料;圣泉公司将企业拥有的13个口罩专利开放,方便中外企业更快获得口罩生产技术。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4月底,我国口罩生产企业有8 000余家,口罩日均产量达1.16亿只,其中中小化工企业日产口罩达1亿只以上,不仅完全满足了国内需要,还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国,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物质基础。

湖北化工企业表现抢眼。无纺布是生产口罩的主要原材料,而湖北仙桃市是全国重要的无纺布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仅仙桃市彭场镇无纺布产量就占全国的60%。这个产能规模决定了仙桃是全国防疫物资生产和供给中极为重要的一环。1月26日,当地政府要求到2月8日,仙桃当地企业医用防护服日产量必须达到3万套,这在平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大疫当前,接到生产命令后,湖北致霖医用材料有限公司、湖北裕民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等60余家中小企业紧急行动起来,日夜加班加点,迅速恢复了产能。

事实上,湖北中小化工企业除生产大量口罩和防护服外,还向全国各地其他口罩生产企业提供了大量原料。4月中旬,中央指导组在视察仙桃等地的防疫生产企业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湖北企业克服人员不足、原料短缺和资金紧张的各种困难,共计生产医用口罩8 000万只、防护服1 100万套及护目镜几百万幅,为湖北乃至全国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

爱心彰显责任担当。据了解,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约有30余万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数量约27万家,占比达90%以上;从业人员560万人,占比80%。疫情面前,中小化工企业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没有生产防疫产品的企业也纷纷捐款捐物、转产保供和复工复产,以爱心彰显担当,以行动诠释责任,展现了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据石化联合会中小委对63家民营重点企业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底,全国中小化工企业累计捐款捐物多达数百亿元之多,其中恒力石化捐款1亿元,回力公司和恒源公司均捐出逾千万元,复工复产率达到90%以上。

在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宁夏石化、盛锦新材料、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瑞祥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小化工企业近期陆续收到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感谢信,感谢他们为疫情防控作出的突出贡献。

猜你喜欢
转产防护服医用
复合肥转产管控注意事项
海洋渔户转产转业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山东省5个地级市的渔户调查数据*
集成有散热功能的防护服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基于高温防护服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帮助农民转产增收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