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创作趋向研究

2020-01-16 22:12赵滢曲阜师范大学
环球首映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创作

赵滢 曲阜师范大学

近年来,《我和我的祖国》 《中国机长》 《攀登者》 《金刚川》等电影都取得了极佳的票房与口碑。而未来主旋律电影的走向,将成为影片主创和投资方所要考虑的。

一、叙事模式趋向多元化

传统的主旋律电影,大多数是以宏大的历史事件和典型的英雄人物作为叙事内容。因为承担着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信条的宣教任务,所以当时的主旋律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程式化的简单创作模式。

而今主旋律电影出现了新变化,电影创作者开始学会用游戏化、日常化、世俗化的叙事模式来拉进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不同于传统主旋律电影对历史生活的宏观展现或高调演绎,现今的创作者更加紧密关注历史长河的微观细节,重点再现某一事件的具体过程,以一种平等的、人性化的讲述态度来表达事件里普通人的情感和思想,充分体现消费媒体时代的人心所向与审美趣味。

这样的叙事模式从意识深层或者说作为一种无意识,已成为吸引当今时代电影观众的内在因素。好莱坞大片影响下的观众们,对于电影的视觉奇观产生了独特的偏好,对于电影的剧本结构的不断商业化,都成为主旋律电影所关注的地方。

二、内容创作关注现实性

当革命历史和创世神话的言说空间越走越窄的时候,贴近现实,表现现实是主旋律电影的一个出路。正是因为这样,一部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其内容创作应遵循现实性、真实性原则,以客观角度展现现实生活图景。

此外,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在性别叙事上也有较大的突破,这无疑是现实生活中女性地位提升的反映,这也是电影关注现实性的体现。在电影中,女性角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她们不再是历史中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建造者之一。在《红海行动》的叙事中,女记者、女突击队员同样是捍卫人类和平事业的功臣,而不再是承载爱情想象和性别观看的载体,也不再是等待拯救的“花瓶”。

德国社会学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提出:“一个国家的电影总比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更直接地反映那个国家的精神风貌。”因此,主旋律电影艺术创作的花朵决不能离开现实生活的土壤,要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奏时代强音,这才是优秀的主旋律电影。

三、角色刻画聚焦小人物

吴贻弓导演曾经说过:“电影就是要写人,就是要写人性。”人物塑造是电影创作最为关键的环节。一个丰满有层次的人物设定才能让故事以精彩绝伦的呈现,才能让观众跟着人物走进故事,以此达到移情的目的。

在传统的主旋律电影中,有很多是英雄楷模类影片,从《蒋筑英》 《孔繁森》到《任长霞》 《孟二冬》等等,主旋律对道德超群人物的塑造不遗余力。这些影片往往以较高的文化姿态抒写着宏观而深邃的革命浪漫传奇,主人公则一般以革命领袖与英雄模范为主,所以其内容表达不可避免地与普通人的生活情感体验拉开差距。

现在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者正在试图摘下角色的固有脸谱,将英雄人物请下神坛,贴近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将主流话语的宣教效果,诉诸于中国人最熟悉和最易接受的亲情、友情等传统伦理规范,以此求得民间社会最大程度的接受可能。应该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主旋律电影叙事策略最重要的演进。

在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以七个独立的小故事串联起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的历史大事件,故事之间在叙事上相互独立,在主题表达中都时刻围绕着主旋律的统一基调。影片的进步之处在于,主人公也不再是伟大奇迹的最主要缔造者,导演们更多地注意将普通人在事件中的情感具体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对主流价值观进行传递表达。

四、制作运营更加商业化

电影首先作为一门产业,这就决定了它商业属性的重要性。自中国电影产业规模进入高速增长期以来,电影创作对工业化生产几乎形成了一种不可逆的依赖性。随着电影创制环节与受众市场被进一步细分,主旋律电影也被裹挟进这一体系之中。依靠着这种产业集群化的创作模式,主旋律电影由于其在选题上天然具有宏大视角,其创作趋势亦逐渐朝着商业大片的方向发展迈进。

商业片的外观和创作模式同样可以包含很严肃的内涵。在电影创制走向商业化的转向中,可以采用主旋律内容和某种类型片模式相结合的叙事策略,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运用现代视听语言,创造影像奇观效果。

猜你喜欢
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创作鉴评
当创作不再是幸福的事时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场说来就来的雨》创作谈
纳兰词对当代词创作的启示
诗词创作“三要”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