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2020-01-16 07:39倪黛莉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计量单位数感物品

倪黛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会犯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错误,比如,“一部手机长20米”、“一栋楼房50厘米高”。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都是学生的数感不够强,在头脑中没有数字单位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工作中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使学生在面对数学的学习时更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一、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会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从实际生活入手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物的观察,初步产生数感。

(1)通过观察初步形成数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是初步形成数感的重要步骤。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厘米、米、千米”的物品数不胜数,学生由于对计量单位没有明确的认识,从而出现前文中提到的令人哭笑不得的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教室中常见的物品对学生开展计量单位教学,比如,粉笔的长度有7厘米,水杯的高度为20厘米,学生就会对厘米这个计量单位产生“长度比较短的物品要用厘米来计量”的心理暗示,从而初步形成数感。

(2)积累生活经验形成数感。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学生形成数感的决定性因素,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生活经验严重不足,不能准确的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计量。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更加贴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为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形成定性认识,能够对长度不同的物品使用正确的计量单位,从而形成数感。

二、在数字运算中,发展学生数感

在学生初步拥有数感之后,教师要通过简单的数字运算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数感,使学生在面對简单的运算问题时能够独立自主的解决。让学生能够理性、量化的眼光看待数学。

(1)多做练习以培养数感。通过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通过多做练习来逐步使学生的数感提升。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数感与计算能力会稳定的上升,从而达到目的。但在练习的过程中切忌使用容易引起学生厌烦的“题海战术”,不让学生对练习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也要注意联系内容的多样性,尽量挑选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转变为生活中的实用技能。

(2)培养数感要常态化。教师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当做常规教学中的一环,不能“想到一出是一出”。我们都知道,数感是学生能否顺利的解开数学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数感培养要常态化,将数感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工作当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与培养学生的数感,只有如此,学生的数感才会进一步发展。

三、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学生数感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最终要回到解决问题当中,数感的培养也是相同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需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感,从而使学生的数感最终形成。

(1)运用知识,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学生在通过教师的培养以及课后训练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数感,但数感的培养并不能就此止步,教师要通过课堂中教授过的知识引申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切实的应用到生活场景当中,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将知识与现实生活互相联系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感也会进一步加强。

(2)鼓励质疑,凸显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很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在符合逻辑与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这种“奇思妙想”。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往往展现出跳脱性的特征,教师要保护这种特征,并向学生讲解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感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上升。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与计量单位的学习与认知以及生活经验的逐步积累来初步产生数感;其次,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也是学生数感培养的不二方法,让学生通过合理的练习增强数感,与此同时,也要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常态化,使学生的数感有所发展;最后,通过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并鼓励学生质疑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数感最终形成。

猜你喜欢
计量单位数感物品
《疯狂的计量单位》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疯狂的计量单位》
宇宙的尺度
图画捉迷藏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找物品
创意,源自生活的可爱小物品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