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善待“坏学生”

2020-01-16 07:40龚秀和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缺点同学老师

龚秀和

每个班级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令家长头痛、令同学反感、令老师失望的所谓“坏学生”,他们爱调皮捣蛋,将学校的规章制度置之闹后,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不理不睬。面对这些同学的学习态度,有时老师真想将其撵出教室,还课堂一个清净。“坏学生”可以说是成了众矢之的。

没有做过教师的人没有办法想象“坏学生”到底有多么难“侍侯”,就像不做父母不知道养育孩子的艰辛。转化“坏学生”确实让教师费尽了心机。你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可事与愿违,收效甚微。他像一个疾病缠身的患者:上学迟到、上课思想开小差、作业马虎、说谎,与同学闹事。缺点众多,屡教不改。年轻气盛的老师常恨得咬牙切齿“孺子不可教也。”对“坏学生”冷眼相待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则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我不如人”的心理障碍,从而形成一种逆反心理,处处与老师作对,或者一味地意志消沉,真的变坏。这些学生是否真的没有希望了呢?

我想起了一位教育家的话“你的棍棒下或许有爱迪生。”

其实,“坏学生”并不是真的坏,他们只是年少不经事。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他们与所谓的“听话学生”相比,有着许多心理优势。比如:“坏学生”大多聪明伶俐,成年后往往有所作为,他们往往很重感情,很有礼貌,热爱劳动,乐于助人,自理能力强,学习潜力更大,老师偶尔鼓励的话语、期待的眼神、亲切的手势都会对他们产生更明显的激励性效果。他们耐挫力更强,綜合素质也大多较高,在校级、市级甚至省级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竞赛中常常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频频获奖。课堂上他们不是老师期盼的听话学习好的好学生,有时甚至妨碍教学进度,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职责应该是“沙里淘金”地去发掘“坏学生”身上微弱光处,多发现其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热情,更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进一步增强他们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让他们感到不是集体的“二等公民”,从而使他们在心理感受到集体温暖和师生的和蔼可亲可敬,这样才能促进他们发展优势,改正缺点,提高成绩。教师如不能善待“坏学生”既有违教师职业道德,又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让孩子们感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成功的欢乐吧。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吧。”在教育中,教师应该允许这些“坏学生”反复,对出现反复的加以认真分析,不能轻率地下结论为“不可救药”,要帮助他们寻找出现反复的原因,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多一些表扬和赞美,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成功的喜悦,这种学习的成功感,自我肯定的自豪感来自学生的“自我肯定”,是学生构建健全心理素质的第一步。

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坏学生”差的根源,标本兼治,才能有较高的收效,要因人而异选择恰倒好处的教育方法,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又不伤害其自尊心,如对于失去父母或者父母离异的此类学生,不妨从关心生活入手,然后在学习给予帮助,由对抗到缓和甚至亲近,最后在思想上产生质的飞跃。也就是说,要尽量做到“良药不苦口”。为此,在指出学生缺点时,要注意语言表达技巧,批评要含蓄,语言要幽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学生!付出一份劳动,就会有一份收获;听一句诚恳的鼓励,就会增强一倍的信心。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应当春风化雨,善待每一位“坏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要把“坏学生”的教育潜力挖掘出来,用真挚的爱心和真诚的信任使他们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从“坏学生”变成一个好学生。

猜你喜欢
缺点同学老师
跟踪导练(五)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缺点背后的阳光
挨打有因 缺点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