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索

2020-01-16 07:40马振春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马振春

小学教育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小学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这门课的思想性、时代性、逻辑性较强,相对其他课程来说比较枯燥单调,不少学生兴趣不浓,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效率。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更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从基本学情出发,探索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

一、导入激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乐学的前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巧设导入,如同演出一场戏,帷幕一打开就来个先声夺人,往往能把观众牢牢吸引住一样,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因此,教师恰当地、艺术地运用好课堂导入,不仅能迅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这也是展现教师教学智慧,提高课堂效能的重要环节。

每一节课的教学关键是起始阶段,开始若是讲得平淡,学生自然就不会往下听了,使有限的教学时间白白浪费,学生无所收获。所以,教师应带着浓厚的情感去设计起始阶段的教学,要起到开门红的作用;也可以采取很多鲜活的教学手段来设置导语教学。学生开始有学习热情,后面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就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课堂教学效率也就会迅速提高上来。当然,就课堂导入而言,除了趣味故事导入、歌曲导入、小品导入外,还有温故导入、幽默漫画方式导入、视听新闻导入、开展竞赛导入等等。

二、情感激趣,提升学生的关注度

《道德与法治》课既是一门知识性强的课程,也是一门德育功能超强的课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中,教师投入情感进行教学,就是要充分依靠教师人格及情感力量与学生进行深度的心灵沟通与交流,用激情唤起激情,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触摸灵魂。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目标, 要通过教师真情实感的讲述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言行示范才能实现;要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激起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发掘生活的情感素材,升华学生思想情感。现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可读性、趣味性大大增强,教材是刻板的,但生活鲜活、五光十色。授课时,我们除了要善于好好利用教材中的情感素材外,更要善于从生活中撷取鲜活的素材,才能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让学生充满激情,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的统一。常言道,若是没有了人的情感这一关键,也就不会有人们去对真理的追求了。教师每每讲起道德与法治中的抽象问题,都应于情于理,把它的抽象性转化为生动形象之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悬念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悬念情境,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使其入境,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在讲六年级下册《如何讲礼貌》这一课时,有教师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刻理解对人有礼貌主要表 现为语言、态度、行为三个方面,给学生讲了一个饭店老板与无赖的故事,无赖学某个人在饭店吃饭说忘记带钱,但老板让那个人走却不让无赖走,然后教师设一个悬念;“同学们猜猜,为什么饭店老板让那个人走却不让无赖走呢?”学生很快就会想到那个人与无赖的在对待这件事上的语言、态度、行为的不同,从而有不同的效果。这种设计悬念让学生探讨问题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效果要好很多。

(3)創设活动表演情境,让课堂精彩呈现。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表演、活动情境,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创设活动表演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活动中,让他们去实践、去感悟和理解社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的知、情、意、行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各种有趣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把活动情境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真正达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去感悟,丰富情绪经验,提升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