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然学写作

2020-01-16 07:40马萍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8期
关键词:大胆田野语文课

马萍

秋天是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季节,走在路上,站在窗前,无不感受到秋意的盎然,无论如何是要让学生写一写秋的。

交上来的作文却大大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词句还算优美,乍一看,学生字里行间似乎都陶醉在秋的美景中。可细细一读,味道似乎有点不对。“黄灿灿的玉米到处都是,火红火红的高粱铺满田野,雪白雪白的棉花饱满圆润……”给我于一种时空倒错的感觉,莫非大家都去了北方。为赋新词,胡乱的编造,给了自以为是的我以当头一棒。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那个星期三的下午有我的语文课,于是给自己壮了壮胆子,带领同学们悄悄的溜出了校门,来到了附近的田野。孩子们在田野里都玩开了,有翻起了跟斗,有拣起了稻穗,更有甚者,捉到了一只蚱蜢。玩的那叫高兴,全然忘了这是语文课,更想不起此行的目的了。

待学生们玩过一阵,我让他们静静的坐在田埂上,感受秋日的阳光,聆听秋虫的鸣叫,眺望丰收的田野。学生们都安静下来了,真正的用心去体会和感受。

之后每个同学都认认真真的重写了一篇,各放光彩,景色纷呈。基本上都算是成功之作。

只是这样的机会也只能是仅只一次、下不再有而已。或许算得上是一个小小的创意,也是我教学中不多的灵感。只能寄希望于以后,去探索教学中的艺术,去大胆的实践,但愿会有越来越多的收获。

关于作文教学,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假如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是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说------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但学生在这次的作文中,无疑违背了“求诚”的原则,学生的作文都已变成了与自己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至于创意更是谈不上。

新课程的语文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達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正是基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这一认识,我在这次的作文教学中即使的反思和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舞台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情动于中”从而“形于言”。

有了这次的作文教学探索和实践,才真正重新认识和体会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作文的精辟论述。观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观察作文能够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这三者是科学的作文教学的“支柱”。

猜你喜欢
大胆田野语文课
语文课文
田野作品选
捉迷藏的绿
秋天的田野
田野风光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大胆猫沙漠探险记
大胆与胆大
青春要多样乖乖女大胆变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