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慢

2020-01-16 07:40陆燕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文质心态生命

陆燕

在《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的题目为《“慢”适合“困难生”》,文章中写到:慢的教育,最适合“学习困难者”。我们可以试著去牵着他们,顺应他们的速度,调整我们的步伐,找到彼此间最默契的节奏。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慢的埋怨或放弃。无论是骏马还是蜗牛,只要方向一致,都会到达同一个目标。文章中对“学习困难者”的定义为:一些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弱,反应较慢,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节奏,由此恶性循环,一弱再弱。所谓的“慢”指的是教师的心态,不要焦躁,不要埋怨,不要放弃。这篇文章用童话故事、教育案例、名人名言,多角度的表述了“慢”适合“困难生”这样一个理念,读完之后能有调整心态的作用,但究竟该怎么办,没有什么表述,这就不太完美。

所以我就推荐一位专门研究慢教育的人,他叫张文质,他的身份是诗人,同时是位教育学者。1993年,他受《教育评论》委托,采访了著名哲学家黄克剑先生。黄克剑先生在对话中提出了教育的三个价值向度: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从此,他就开始研究教育的问题。2001年,一项命名为“生命化教育”的课题实验正式开始,从此他成了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2007至2008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慢教育》的书,当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个观点后,很多人都提出质疑,因为今天这个时代确实是泥沙俱下、万马奔腾的年代,教育不可能有慢的耐性,更不可能有慢的境界。但是他认为: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这里的慢指的就是用人性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具体的人,有足够的细致、耐心与充分的教育意识。

他对慢教育的定义是这样的: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关键词有:“等待、耐心、从容、宽容、期待、悠闲、优雅、细节”, 这些都是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要培养的姿态和心态。

他所提的慢教育不是针对哪一个学生层面,而是接受教育的所有的人。我也看了张文质的教学实录、教学视频,在教学中他能传授知识,更能超越知识,激发创造,健全人格,并充满民主精神、人文情怀。

当然,他也明确指出慢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是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就是以智慧主导下的耐心和爱心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人获得成熟和自由,使生命绽于爱与善良之中。

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确实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以及更乐观的生活态度。

猜你喜欢
文质心态生命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论王充的公文批评思想
“赋迹赋心说”探源
浅谈儒家哲学思想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