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与对策分析

2020-01-17 06:47
黑龙江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菌种食用菌栽培

李 博

(黑龙江省科学院,哈尔滨 150001)

0 引言

我国食用菌产业无论是面对国内消费还是针对外贸出口,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显著提升。我国食用菌产业历史悠久,在生产加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整体来看,我国食用菌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食用菌生产产量也有了显著增加。但我国不是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国家,产生这一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食用菌产业还存在以传统农户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这样的生产模式不利于食用菌产量的快速增长,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也显得十分脆弱,对于提升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竞争力极为不利。食用菌产业有循环生产、绿色环保等众多优势,与传统农业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应该从多层面、多维度来加快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不断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现代化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在确保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国际外贸出口发展的步伐,这对于提升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

自2010年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食用菌的生产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全国的产量产值都实现了长足发展。到2015年,仅5年多时间,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年产量已经超过了3 400万吨,其生产价值已经突破2500亿人民币,这样的佳绩在我国所有农产品行业之中已经跻身前6名。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也迎来了新的转折,基地化建设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在区域布局方面也进行了优化调整,展示出了“南菇北移、冬菇西移”的格局分布。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16年年底,我国食用菌年产量已有10多个省份超过了100吨,仅河南省的年产量就已经达到了488万吨。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已经形成了多个著名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如河南省平皋县、黑龙江东宁县,等等。这些基地的发展依托于食用菌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增加了当地人的生产收入,另一方面,这些地区已经建成了具有生产加工、栽培种植、旅游宣传、美食享受等一条龙服务的特色乡镇,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

在食用菌生产中,现代化机械加工水平明显提升。在过去,传统农户的食用菌生产模式整体呈现出生产粗狂、效率低下等问题,很难满足国内市场的基本需求。但在机械化的今天,在菌种打包、菌袋现做现套等方面均实现了机械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产能产量,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打开了国际市场大门。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规范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我国许多地方的菌种品质已经得到了国外的认可。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目前,我国菌种资源收集工作不断开展,在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仅能够全面了解食用菌的生产环境和分布状况,还能对各种野生资源进行有效地把控收集。根据收集的数据来看,我国的菌种资源十分丰富,在安徽金寨、四川雅江等地建设了珍惜菌种保护区,对菌种起到了极好的保护作用。

2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局

2.1 生产规模整体偏小,机械化生产水平有待提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长期受传统农业栽培种植的影响,致使食用菌产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小农经济生产为主,使生产规模受到了限制,机械设备利用率低下,机械化生产水平无法得到提升。由于规模的限制,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在应对风险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虽然近几年我国食用菌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品牌影响力并不是很好,在市场竞争力方面还是相对比较薄弱。

2.2 环境保护、资源培育、品种结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现象

通过资源整合收集,我国的菌种主要以木腐菌为主,草腐菌占比相对要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菌种对于木材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能满足菌种生存的木质材料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不利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而且木腐菌的生产周期十分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大了对木材的消耗,对于资源培育十分不利。同时,木材的消耗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也极为不利,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

2.3 自主研发力度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的食用菌栽培种植一直是以农户为主,国家对于食用菌产业的财政预算、技术扶持力度相对较为薄弱,这就导致不仅农户、企业对于新型菌种的研究十分缓慢,不利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 新形势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

3.1 增加财政预算,加大科研力度,促进菌种规模化发展

我国食用菌产业整体科技含量偏低,不利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国家可以增加财政预算,并出台相关扶持和鼓励政策,对食用菌产业进行扶持,进而有效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同时,企业要加大技术研究力度,要对当前食用菌产品进行深加工,加大对各种新型菌种产品的研发。

3.2 优化菌种结构,发展生态,推动环境改善

由于菌种培育的特殊性,需要对阔叶树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同时优化菌种结构,从木腐菌为主的菌种产业开始转型,大力提高对草腐菌的培养力度,减少对木材的消耗,这样可以丰富菌种品类,增加产量,改善环境。在转型过程中,要注意菌种结构的分布,要合理利用不同类型资源,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道路。

3.3 加大科研人才培养力度,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受到传统的栽培模式影响,我国菌种栽培还是以农户家庭为主,这样无法扩大规模,机械化使用率也无法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农业部门应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技术型座谈会议,一方面,指导农户科学性栽培菌种,提高农户收益,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引入培养食用菌专业人才,提高菌种的整体品质,加大对食用菌的研究力度,提升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优异的菌种品质和大规模的菌种产业能够对风险防控、市场竞争等方面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菌种食用菌栽培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的管理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