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面向哈尔滨新区建设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1-17 10:07黄秀梅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商务哈尔滨新区

黄秀梅,姜 颖

(黑龙江财经学院,哈尔滨 150025)

1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培养目标不明确

经教育部批准,2005年开始,一些高校陆续开始设置国际商务专业,但很多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向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导致培养出来的国际商务人才与国际贸易人才的差异性较小,很多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而国际商务人才供给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的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很难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商务人才。

1.2 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新区建设的对接性不足

国际商务人才需要具备一定学科的综合、交叉优势和素质。而新区内高校国际商务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滞后于哈尔滨市新区发展现状,如针对哈尔滨新区以及黑龙江省自贸区发展开设的专业课程几乎空白,没有针对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特点,开设相应的课程,不能够动态跟踪企业的实际需求,并适时更新面向新区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足。

1.3 校企合作形式化,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向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对于高校而言,通过开展课内实训和独立设置实训课程、建立实验室、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总体上实践教学的效果欠佳。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实训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工作和实践的经验,对企业的业务了解不多。另外,高校和企业之间没有实现深度合作,企业人员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课程的开设和讲授、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的作用不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高校很难建立起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教学计划。

1.4 服务哈尔滨新区特色不突出

全面对俄合作是哈尔滨新区发展的目标和特色,因此需要培养一批精通俄语、熟悉俄罗斯文化、知晓俄罗斯法律规范和贸易惯例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哈尔滨新区内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哈尔滨新区的对俄全面合作将不断展开,科创、金融、商贸会展、特色国际文旅及新兴产业是新区发展的主要领域。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对国际商务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不同,面向哈尔滨新区建设的具有特色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缺失。

1.5 双师型人才匮乏

双师型人才的严重缺乏体现在:一方面,由于教育部批准设立国际商务专业的时间较晚,国际商务专业的授课教师大多是非国际商务专业科班出身,对国际商务理论知识的系统把握不足。另一方面,授课教师缺乏实践的操作经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不足。

2 面向哈尔滨新区建设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 面向哈尔滨新区建设重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确立要坚持企业的需求导向,对哈尔滨新区内的企业和岗位进行调研,关注企业的动态变化,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论证工作,培养面向哈尔滨新区企业建设,掌握国际商务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法律和惯例,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谈判能力,能在跨国公司、外向型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国际商务实务工作,特别是能针对俄罗斯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

2.2 打破课程界限,探索紧贴哈尔滨区建设的国际商务课程体系

在课程的设置上,要考虑课程与哈尔滨新区内的岗位对接,开发企业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探索紧贴哈尔滨新区建设的国际商务课程体系。重新整合课程内容,构建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素质拓展与能力教育平台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平台注重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财商素养、创商素养及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专业教育平台下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课主要设置商务管理类课程。专业方向课的设置可以依据新区的规划选定开设方向,在选修课中设置商务俄语、俄罗斯文化等课程,国际商务前沿专题、世界经济等国际关系课程以及哈尔滨新区、黑龙江自贸区发展等专题课程。素质拓展与能力教育平台可增设哈尔滨新区企业模拟实训等选修实训课程。

2.3 实施校企办学双元制,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新区内应成立由新区管委会牵头引导,高校与企业经济参与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管委会要积极落实新区内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为新区内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新区内高校可广泛联合区内企业和区内其他高校的研究人员,进行哈尔滨新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积极探索哈尔滨新区建设和发展的路径,为新区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高校和新区内相关企业可进行双元办学,双方共同制定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聘请新区企业专家担任高校的实践和创业导师,将企业带进校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4 突出对俄合作培养特色

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要结合俄罗斯市场的特点,突出对俄合作的培养特色。高校可以考虑在国际商务专业中有针对性地招收俄语生,也可以在国际商务专业开设俄语课程作为第二外语,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俄语交流与沟通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通过开展与俄罗斯高校之间的“校校合作”,联合培养对俄国际商务人才。

2.5 打造校企共建的教师团队

打造校企共建的教师团队,一方面,校内的专任教师可以“到企业中去”,通过顶岗实习、短期实践等形式了解企业,熟悉岗位任务,提升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能力。另一方面,高校的外聘教师可以“从企业中来”,通过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授课、培训、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等工作,实现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互补,使人才培养紧贴新区企业发展的需要。

哈尔滨新区发展道路还很漫长,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为新区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助推新区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商务哈尔滨新区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务服务板块
——FESCO国际商务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刘派
宁波三门湾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