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20-01-17 14:33孙百鸣杨兆辉任程坤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产教指标体系校企

谢 颖,孙百鸣,杨兆辉,任程坤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81)

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问题仍然存在,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进行有机衔接,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 制定产教融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督查指导高职院校做好产教融合工作,要对指标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整改,推动产教融合工作提质增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目前实现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这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率、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 制定产教融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需借鉴的经验

2.1 国际经验

美国经验。1990年,美国颁布了《帕金斯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教育要和工业部门相对接,要求各州制订评估绩效指标。德国经验。德国于1969年颁布的《联邦教育法》奠定了“双元制”职业教育保障体系的法律基础,提高了德国职业教育评价的有效性。

2.2 国内经验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培养ICT人才过程中采取了“课证共生共长”的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卓有成效的典范。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与京东集团共建通航类专业无人区,双方共建无人机实训基地,共育无人机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引产入教、以产促教、以教引产、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与施耐德电气展开双向互动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并根据企业的素质、知识、技能等要求开发出专业核心课,形成了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3 产教融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保障措施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团队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制(修)订相关配套政策,并在后勤保障与服务等方面制订具体的保障措施,校企双方共同完善专业建设机构在领导层面、政策层面、制度层面、经费层面、激励制度层面的保障。

3.2 教学团队

A,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做好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和师资培训制度,实行定量考核、动态管理、全程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对专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专业改革与建设力度,分别培养和聘任专业带头人1~2名,培养专兼职骨干教师若干名。B,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教学团队建设在结构上要注重专兼结合,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要达到100%,企业行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要达到50%。要鼓励教师主动到企业实践,每学年的实践时间不少于40 d。C,青年教师培养。以老带新,通过传帮带的言传身教来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确保青年教师每年至少有2个月的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其熟悉本专业岗位及岗位群对生产技术、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D,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从行业企业聘任若干名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要达到50%。同时,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既要负责校内教学任务和学生顶岗实习任务,还要与专任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年定期进行专业论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专业建设、编写校内外实训教材、开展教科研活动等内容。

3.3 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

与专业发展相匹配,新建升级改造校内实训室,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少于1万元,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校均不少于500万元。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和生产性实训基地,深化产学融合,建立数量充足、专业对口、运行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满足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及就业等方面的需求。校企应共建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政策及人文关怀。

3.4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双导师、双课堂、双创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为引领,增进学生对专业工作岗位及相关企业文化和环境的认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应共建“校中厂”,把握行业最新动态,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指导学生认知企业,开展业务实战,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校企应合作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岗位群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双证制职业教育。

3.5 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可引入行业企业技术及服务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保证职业成长规律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适应。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应创立教学情境,将素养、知识、技能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出“教、学、做、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每个专业应设立不少于6~8门的专业核心课。“校、企、社”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基于学习情境中的各项学习任务,课程考核会包括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占50%;社会考核主要要求学生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占10%;参加相关大赛占10%;理论部分占30%。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每年应申报完成的院级科研和教学改革课题、市级科研项目、省级以上科研立项课题及综合教改项目。明确各专业课程标准(含实训标准),做好课程设计、课件制作、实训指导书和任务书的设计及开发工作。优化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做好网络课程建设,并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工学结合相关的实训课程、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提高教材质量。

3.6 毕业生评价

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不低于95%,专业对口率平均不低于95%。全面了解毕业生入职企业的知名度、薪资、福利待遇及升迁等情况。

3.7 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

开展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是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依据自身专业特点和教学资源积极主动地开展社会培训与服务工作,并开展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等项目。

3.8 对外合作和国际化水平

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广开渠道,争取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可采取引进国际标准和证书、互换教学资源、学分互认等国际合作形式。

猜你喜欢
产教指标体系校企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