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2020-01-17 02:30杨伟军魏淑红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苗床容器幼苗

杨伟军,魏淑红

(1.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中心苗圃,黑龙江 呼玛 165199;2.呼玛县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 呼玛 165199)

我国部分地区的林业生产发展速度较快,但因生产技术条件落后,无法有效地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容器育苗技术的出现,尤其是在花卉、油松以及侧柏等林业生产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为树木繁育以及新树种的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该项技术在容器内选用优质土壤与营养物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温室大棚技术,促进幼苗更好地生长。苗木根系在容器内生长可促进完整根团的发育,且在起苗时不会对根部造成损伤。除此之外,通过营养土栽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苗木的培育周期,最终实现育苗工厂化生产的目的。

1 容器育苗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成本更高

容器育苗与传统育苗方法相比优势较大,但阻碍该项技术大量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高以及对技术要求高等,所以这就要求在采取该种方式育苗时,需大量引进专业人才与设备,如此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育苗成本支出。同时该项技术在运输上较为困难,若运输距离较远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才能避免幼苗在运输途中受到损伤,但如此也会增加育苗成本。

1.2 流程复杂

尽管容器育苗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林业生产中对于季节以及时间的限制,但因容器育苗在培育幼苗时是基于培养土上,而培养土中养分及水分的流失较为明显,为了能促进幼苗能正常生长,就需要在容器育苗中适当地增加施肥以及浇水次数,这项措施会增加育苗对于财力及人力的投入。在育苗中需要定时定量开展施肥以及浇水措施,所以与传统其他育苗方式相比,该种育苗方式具有更为烦琐及复杂的流程。在使用容器育苗技术时,因幼苗根部生长的空间为狭小容器,这一状况会影响幼苗的健康生长。

1.3 技术更高

容器育苗技术所具有的高技术对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幼苗培育多于培养土中进行,无法在其生长过程中受到土壤保护,这一状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幼苗的脆弱度。为促进幼苗健康生长,需要相关的培育人员为幼苗的生长提供更为安全以及稳定的环境,所以容器育苗需在大棚或者温室进行,并由专业人员对育苗进行仔细看护。除此之外,与自然土壤相比,容器中的培养土水分流失速度更快,这就要求在温室或大棚内需要配置供水设备,便于浇水。

2 应用技术要点

2.1 苗床准备及种子处理

相关人员在对苗床进行选择时,需以具有良好通透性的苗床为首选,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蓄水能力,最为合适的苗床为干净的山黄土。通常情况下,苗床宽度控制在100~120 cm,并在中间留25~35 cm的距离作为步道,且将苗床高度控制在10~15 cm。同时确保土壤处于上松下实的状态,如此才能确保水肥,然后采用托布津0.5 g·L-1液进行喷施,全面消毒床土,并利用90%晶体敌百1 g·L-1液进行浇灌,旨在避免蝼蛄以及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的出现,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施用复合肥。需要注意的是,在播种后及出苗前这段期间不得对苗床喷水,播种前保证苗床的湿润度,需要充分保证种子发芽所需水分。对于苗种的处理可以采用高锰酸钾0.2 g·L-1液+甲基托布津0.6 g·L-1液,并对其采用温水进行浸泡。一般来说,中小粒种子需控制在24 h左右的浸种时间,水温控制在50℃~55℃,在倒入种子后将水温控制在35℃~40℃,待浸泡24 h后将其捞出并清理干净。

2.2 播种方法及苗床管理

容器育苗中的关键步骤为苗木播种,在播种的过程中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以及苗木生长特点等基础条件对播种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安排。一般来说,需先播种大粒的种子,如楠木类种子需在春节前播种,播种的标准则控制在15~20 kg/40 m2;而针对中小粒种子如松杉类需采取后播种的方式,最为合理的时间为每年2—3月,播种标准控制在9~10 kg/40 m2。然后在苗床上均匀地撒播种子,根据种子颗粒大小对土层厚度进行严格的控制,通常以覆土盖种为宜。除此之外,还需要搭设棚架并且将薄膜盖好,于苗床周围撒上鼠药,旨在避免鼠害的发生。种子覆土后不得向苗床喷水,并对苗床情况进行随时巡查。种子未出土前需将棚内温度控制在35℃~40℃,当零星出土时,可将温度降低至30℃~35℃,防止烧苗现象。当种子基本出土时,须在白天做好通风措施,适当喷洒多菌灵,1次/7 d,避免赤霉病的发生对苗木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为避免猝倒病与立枯病的发生,可采用恶霉灵预防。当幼苗基本上出土后,须在白天揭膜,为幼苗生长创造条件。

2.3 苗木移栽及管理方法

当幼苗长至3~4 cm高以及有真叶时,便可移栽苗木,需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基质配比。一般材料选择东北泥炭,为调节其通透性可适当渗入珍珠岩,基质比例控制在3∶1,并加入适量缓释肥,人工均匀拌料后再采用搅拌机过滤搅拌。第二,移栽。尽可能地选择小雨或阴天气候进行移栽,移栽前喷水苗床,使床土更为松软。移栽中需确保苗根的垂直度,不得窝根,且确保根系与泥土的充分接触,容器中不得存在中空。移栽后需将容器苗移至苗圃地里,并且适当地遮盖遮阴网,旨在减少阳光的直射。苗木移栽后7 d内需随时保持幼苗生长环境的湿润度,若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中一旦出现晴天,则需及时地收起遮阴网,使苗木可受到阳光照射。当苗木生长到15~18 cm的高度时,则需要分级苗木,并在分级完成后的20 d左右适当对苗木喷施如尿素等叶面肥,1次/4~6 d。第三,炼苗期管理。炼苗时间大约为每年的10月前后,拉开遮阴网并开始施复合肥,旨在确保苗木木质化生长。并且要开展肥料与播种试验,比对各种不同类型肥料、施肥时间及用量等,结果表明,肥料达到某个标准时,容器中施肥量与苗木生长量之间并无明显关系,且不会影响苗木的生长高度以及粗生长。但需要注意的是,种植时间与播种及移栽时间具有较为密切关系,早播种与早移栽苗木的生长高度与地径具有更为明显优势,因而,若当地气候种植条件允许,需要相关人员尽可能地前置育苗各项工作,以确保苗木更好更快地生长。

3 结语

容器育苗技术在我国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在种植中可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与机械化设备。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生产的资金成本,有助于相关人员的管理,可在实践中结合苗木特点进行科学合理选择,最终促进林业的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苗床容器幼苗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容器倒置后压力压强如何变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难以置信的事情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取米
默默真爱暖幼苗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
红色热土育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