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适宜环境 打造游戏乐园

2020-01-18 08:51夏艳梅
好家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创设区域游戏

文 夏艳梅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我园教师根据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需要,适时、动态地对幼儿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着力营造课程游戏化环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经验。

一、打造开放性的户外区域环境

开放性的环境,即遵循幼儿活动的需要,根据幼儿的意愿创设环境,并随时调整、变化。幼儿在活动中可以自由选择并取放游戏材料。同时,游戏中的人际关系是平等、和谐、互动的。我园围绕课程游戏化精神,对户外场地进行充分、合理的改造,形成“种养区、挑战区、探究区、创意区、生活区”五大板块。

种养区:在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东南角建立“快乐农场”,允许幼儿自主规划种植区域,自主设计和修建菜园,自主播种,自主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丰富种植经验;在“快乐农场”的南区建“百果园”和“动物园”,有规划地种植适合当地土质,又可以满足不同季节食用和观赏需要的粮食、蔬果、花卉,并在果树下用篱笆围建封闭的“动物园”,散养些常见且无攻击性的小动物,让幼儿在与自然资源互动的过程中释放好奇、好问的天性,提升观察、探究能力和责任意识,体验劳动和收获的喜悦,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挑战区:在幼儿园西南角设置挑战营,添置一套大型多元攀岩设施、两套大型玩具、两套秋千、一个荡桥,并按需分类,投放自制高跷、跨栏架、小推车、毛毛虫、报纸球、游戏棒、辫子绳等有利于提升幼儿跑、跳、钻、爬、攀等身体运动技能的游戏材料;在幼儿园主干道西侧草地与灌木丛中创设野战区,利用玉米秸秆、树枝、树叶搭建伪装带,将废旧轮胎自由堆放成掩体,用植物藤蔓建成钢丝网,搭帐篷当作司令部和野战医院,鼓励幼儿将角色扮演游戏和身体运动相结合,提高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满足幼儿好动、好冒险、敢挑战的天性。

探究区:依托幼儿园戏水池建立“嬉戏谷”,养殖鱼虾,增加水车、手压水井等大型探究类操作材料,提供高矮不同的导流水管,让幼儿在自主游戏、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水流变化的奥秘;扩大沙池空间,投放铲子、筛子、小车、桶等操作工具,并通过水车巧妙地将水引入玩沙区,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满足他们探索泥沙特性、挖河造渠、拦水筑坝等探究需求,增强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意区:在幼儿园东侧设置涂鸦墙,在西北角创设公共建构区,分别投放水桶、油桶、轮胎、纸盒、纸筒、水管、木桩、石头、塑料积木等创作材料以及两组大型户外炭烧积木,鼓励幼儿自主创意涂鸦、想象搭建,增强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意识,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与空间方位感,顺应幼儿渴望自由、敢于创造的自然天性。

生活区:利用幼儿园进门的主干道自绘“车道岗”,自制汽车、小轿车、吉普车、双层大巴、货运车等交通工具,借助不同图示和场地示意图设置人行道、机动车道、交通岗亭、环岛、停车场,鼓励幼儿在扮演交警与司机的过程中,自主习得交通规则。将菜园北边的草地改造成“农家小院”,搭茅草屋,打水井,垒灶台,摆放木桌、树凳,投放锅、碗、瓢、勺、榨汁机、安全厨具等工具,满足幼儿角色扮演、休闲娱乐、分享交流的需要,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二、完善室内环境资源

(一)扩大师幼互动空间

根据课程游戏化的实施需要,秉承“让幼儿与环境对话”的理念,借助整合空闲场地、调整桌椅家具,消除活动室与走廊之间障碍,利用互补区域相邻(如建构区和角色扮演区)、动静区域远离、特殊区域优先选择等策略,巧妙布局,合理安排室内游戏区域,缩小集体教学区,扩大显性自主游戏互动空间,鼓励教师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集体教学,吸引幼儿更加主动、专注地投入活动;充分利用教室、走廊、楼梯、公共平台等开放空间,借助硬纸板、生态木、塑料网格等不同材质的材料,采用垂挂、摆放、粘贴等形式,合理利用不同高度的空间,创设不同类型的作品展示区、计划选择区、规则区和自评、他评区,扩大环境育人的互动空间;借助旧物回收箱和开放式分类玩具柜,利用标志暗示游戏规则,彰显他人创新成果,鼓励教师走进幼儿心灵,学会支持等策略,扩大隐性自主游戏空间,实现幼儿与环境、材料、人员的有效互动,顺应幼儿好奇、好玩的天性。

(二)合理规划游戏空间

幼儿园针对活动室场地小这一现状,遵循“幼儿为本、动静结合、区域联动、追随幼儿”的原则,采用打造样板班级、小范围尝试跟进、团队稳步迈进等策略,以个别带集体,以示范带普及,巧妙安排游戏区域。使用实物(如纸盒、矮柜、床、木板等)清晰划分各个区域,将桌椅融入区域提供操作平台,将互补区域相邻布置(如建构区和角色扮演区),并留下明确的通道和充足的进出空间,保障幼儿顺利自主游戏。

三、构建园本化特色游戏区域

为了改变“区域材料单一、区域与课程缺少联系”的问题,我园以“尊重幼儿兴趣爱好、激发幼儿自主活动”为宗旨,鼓励教师在观察幼儿区域活动行为、发现幼儿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优化各班原有的6 ~ 8个相对固定区,并利用本地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古迹、地方特产等资源,构建园本化特色的游戏区域,满足幼儿快乐游戏、健康成长的需要。

(一)创设特色养蚕坊

园内设置仿真“蚕室”,利用木头制作“蚕架”,用竹子编制“蚕匾”,用稻草、草绳、纸板制作“蚕棚”。鼓励幼儿当“蚕农”,参与孵蚕卵、采桑叶、喂蚕、清理蚕床、抓蚕宝宝上山、摘茧等工作,观察蚕宝宝生长过程,记录养蚕日记,亲身感受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体验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二)科学设置公共区角

针对我园现状,利用走廊空闲地段设置混合游戏区域,一楼创设以角色扮演为主的“宝宝乐”;二楼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创设以想象创造为主的“天然工作坊”;三楼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创设以生活体验为主的“棠张小镇”;将办公楼二楼走廊打造成以亲子共读为主的“亲子阅读吧”,让幼儿在体验的基础上自由选择游戏,增加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交流,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与交往能力,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棠张小镇”生活体验馆:将“壹家超市”“一面之缘”“麻辣王国” “无烟烧烤” “魔法堂”“棠张医院”等不同职业体验馆串联起来,通过模拟各种职业,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和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等能力。

天然工作坊:依托本地桑蚕、陶泥、麦穗、玉米秸、蔬果种子、树根树枝树皮等乡土资源,设立“叮叮木工坊”“编织坊”“刺绣坊”“布意坊”“陶泥吧”等天然手工作坊,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彰显天性的观察审美、想象创造、交流评价空间,提升幼儿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宝宝乐: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开设“宝宝乐母婴店”“宠物之家”“娃娃之家”等角色区,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天性,鼓励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丰富生活经验,提升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亲子阅读吧:开辟亲子共读区、优秀绘本推荐区、阅读成果展示区等空间,提供精巧别致的图书架、舒适的沙发坐垫和多种类型的绘本。通过师幼、和亲子共建阅读公约、亲子共读、图书漂流、我书我画等,引领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幼儿倾听、理解、表达以及前阅读、前书写能力。

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在活动中,教师遵循“崇尚自然、支持幼儿天性发展”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参与到游戏内容确定、游戏场地布置、游戏材料投放、游戏规则制定中来,并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捕捉游戏生长点,找准适时介入点,通过平行示范、语言暗示等策略支持幼儿自主拓展材料的玩法,让幼儿做游戏真正的主人。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上,需要我们发挥环境的最大功能,促进幼儿不断获取经验和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创设区域游戏
分割区域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区域发展篇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