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运粮河流域治理必要性及实施效果分析

2020-01-18 18:49
治淮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宿州宿州市主城区

(宿州市埇桥区水利局 宿州 234000)

1 流域概况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以北,黄淮海平原南端, 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交汇地带,是安徽的北大门。西邻淮北市,北连徐州市,东与江苏睢宁、泗洪县接壤,南接蚌埠市。宿州市城市位于东经116°58′,北纬33°39′,是皖北重要城市,市区建成区面积75km2,人口近70 万人。根据《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宿州市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约110 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110km2。

宿州市主城区排水分属于沱河、北沱河、浍河流域,沱河以南地区涝水主要通过南北向的运粮河、东牛沟、大陈沟等大沟排向浍河,其中以运粮河排泄为主。运粮河自环城河起,流经埇桥区南关、三里湾、鞋城、北杨寨、桃园、祁县等乡镇街道,于祁县镇金庄村入浍河,长21.45km,流域面积100km2。据宿县县志记载,运粮河是为沟通沱河与浍河而开挖的一条人工河道,原来的功能主要为引沱河水向南灌溉农田及两岸居民采用航运运送农产品等。现运粮河的主要功能为承接城区环城河及沿线的排涝排污等,是宿州城及沿河两岸农田重要的排涝河道,向南排入浍河。其主要支流有三八河、宿蒙沟、龙河、二沟等。流域内涉及总人口54 万,耕地面积11.2 万亩。

2 存在主要问题

运粮河流域地势平缓低洼,干流和支流洪水、洪水和面上涝水相互影响,经常出现因洪致涝,洪涝并发的局面。流域内洪涝灾害主要是由于排涝干沟淤积、排水系统不完善,遇到强降雨,雨水不能及时排出而致涝,淹没水深较浅,历时较短,淹没水深一般在0.5~1.0m,淹没时间一般在 5~15d。局部沿浍河低洼地带,汛期如遇浍河中、小洪水时,流域范围内来水无法外排,形成“关门淹”,淹没水深大,而且时间持续长,淹没水深一般在1.0~3.0m,淹没时间一般在 15~30d。新中国成立后宿州市出现较大洪涝灾害的年份有1950年、1954年、1963年、1965年、1982年、1996年、2003年、2007年、2018年等,其中1996年6月17日—7月17日,宿州市城区连降8 次暴雨,计824mm,宿怀路、汴河路、宿固路、西昌路积水达1m 左右,城区内有60 余家企业、仓库进水而造成停产,7000 余户居民住宅、2 万余间房屋进水,据不完全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7 亿元。2018年8月,受台风“温比亚”影响,运粮河流域内桃园站8月17日降雨139mm、18日降雨103.5mm。强降雨导致宿州市主城区及农田被淹,积水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

(1)排涝标准偏低,排水能力不足。随着宿州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存在河、沟两侧乱建阻水建筑物,倾倒各种垃圾侵占河沟断面,水系长期淤积严重,排涝标准显著降低。特别是运粮河桃园闸以下河段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河沟断面被占用,排水能力严重不足,平均过流能力仅为设计治理标准的50%左右。且断面宽度差异较大,河道水面较宽处可达100m,较窄处仅有10m左右。上游及两岸来水无法及时排出,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2)水体流通不畅,水环境质量差。目前流域内排水体系为雨、污合流,污水直接进入就近河道和大沟,本身对水体存在一定的污染。又由于河道淤积,断面过小,排水不畅,污水长期存在于河道内,水体更新周期长,造成水环境质量长期很差。同时,大量浮游植物及其他水生植物生长繁殖,水生植物的过度繁殖对水生态造成不利影响,致使河道水环境质量达标困难。

(3)管理设施薄弱,管理手段落后。流域内管理较为薄弱,工程管理手段和管理设施均相对落后,监管环节不完善及监督不能及时到位,从而影响防洪排涝工程的正常运行。

3 治理的必要性

(1)促进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宿州城经常遭受洪涝灾害威胁,且主城区是宿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皖东北主要的工贸城市。随着宿州市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地面覆盖情况的变化,运粮河治理工程的实施,对于打开主城区排水通道,避免洪涝灾害对城市造成重大损失,确保城市防洪保护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保障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受水旱灾害影响,运粮河流域农业生产潜力很大,例如1991年、2003年属较大洪水年,粮食亩产量分别为180kg/亩、210kg /亩,较常年减产45%、35%,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治理工程的建设实施,对于提高运粮河流域的除涝标准,提高该地区农业减灾抗灾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十分必要。

(3)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每次洪涝灾害,使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农民收入下降,居住环境和交通条件得不到改善。运粮河治理工程,是当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受益的一项惠民工程,有效促进新农村和美好乡村建设。

4 治理工程效果分析

运粮河治理对宿州市城市防洪排涝及水环境改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宿州市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于2015年实施了主城区至桃园闸段运粮河治理一期工程,结合《安徽省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于2019年实施了桃园闸至入浍河段运粮河治理二期工程,对运粮河干流及其支流河道按照城市排水防涝标准要求进行全面清淤疏浚治理,打通了宿州主城区的排水出路,实现了运粮河的畅通畅排。经分析总结,运粮河治理工程实施效果体现在3 个方面。

(1)显著提高了主城区排水防涝标准。运粮河治理工程结合宿州市城市远景发展的规划目标,按城市排涝30年一遇,结合农田排涝30年一遇标准进行河道疏浚治理,显著提高了宿州城排涝标准。通过实施,有效降低了主城区排涝水位,加快城区涝水的下泄速度,从而有效减少了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2)有效改善了区域水环境状况。运粮河综合治理工程不仅解决了宿州市主城区的排水出路问题,而且通过清除河道内的淤泥,挖深河道,降低水草生长的富营养化条件,改善了水体水质环境。并结合再生水综合利用、城市交通、环境美化、滨河旅游等方面的要求,对城市及村庄附近的河道进行护坡,栽植花草树木,打造了滨河景观带,改善了区域水环境状况,提高了城市品位,其城区段已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

(3)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运粮河流域经常遭受洪涝灾害威胁,上游是宿州市主城区,下游是桃园镇、蕲县镇煤矿及工农业生产重镇。通过运粮河治理工程的实施,不仅保障了城市防洪除涝安全,同时解决了下游低洼地区长期遭受浍河洪水倒灌以及水环境质量较差等问题,从而大大改善了区域经济建设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建设持续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宿州市实施运粮河治理工程,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解决好长期因涝致灾的问题,同时通过河道内源及生态治理,大大改善了河道水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从而有效促进城市建设及农村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宿州宿州市主城区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宿州市昆仑种业有限公司
百褶裙
浅析石家庄主城区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园区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我觉得我很勇敢
两个基于CdⅡ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在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发光传感中的应用
宿州诗群小记
杭州主城区中职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2014年抽测数据研究为例
重庆主城区首次购房按揭财政补助政策延长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