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1-18 20:14陈鑫仪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环球市场 2020年30期
关键词:跨文化跨境互联网+

陈鑫仪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近5年伴随网络技术的加速发展,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由2.2%增涨至7.7%,到2019年年底,已超过万亿规模。虽然疫情初期海外业务受到严重影响,但伴随国内市场和生产力的快速恢复,跨境电商业务量仍然在持续增长。今年仅双十一期间跨境电商进、出口清单分别为927.99万票、3811.44万票,同比分别增长72.08%、22.19%;货值分别为 28.21亿元、57.14 亿元,同比增长 80.62%,152.81%。跨境电商高速发展,对人才需求若渴。如何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成为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为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互联网+”时代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现做如下分析。

一、互联网时代下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技能的招聘要求

(一)外语交流沟通能力

外语交流沟通能力是跨境电商企业对招聘岗位的基本要求。跨境电商面对海外市场环境,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电话交流,都需要无障碍交流的基础外语能力。目前,英语仍是国际通用语言,绝大部分国内跨境电商企业都在使用英语完成线上交流,与客户海外致电通话也基本都使用英文。如果英语口语沟通能力能达到正常交流水平,在洽谈跨境业务时必然有所帮助,因此跨境电商企业招聘要求中对外语交流沟通能力十分看重。除英语之外,很多跨境电商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客户,对很多小语种人才需求量较大,如德语、意大利语、瑞典语、捷克语、葡萄牙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等。

(二)外贸业务实践技巧

在课堂之上讲解跨境电商业务,实际上很难对标跨境电商企业现行的业务方式。而课堂所学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外贸业务实践技巧不足则很难胜任跨境电商企业的岗位要求。诸如:找到客户Email后如何找到负责人?客户往错误的美金账号里汇款后如何申请退还?产品过了交货期,外商不要货怎么办?被客人要求索赔后如何处理?上述一系列问题,都是跨境电商企业经常遇到的现实业务问题,真正掌握外贸业务实践技巧,才能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迎刃而解。因此,除外语交流沟通能力之外,外贸业务实践技巧也是跨境电商企业招揽人才的主要考核方向。

(三)互联网平台应用技能

目前国内大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几乎都在各大海外电商平台出售商品。如:亚马逊、京东全球购、唯品国际、苏宁海外购、天猫国际、网易考拉海购、小红书、洋码头等等。由于每一家电商平台的操作规则、技术规范、商品形式、链接上传、推广宣传、通讯模式等都完全不同,那么就需要跨境电商岗位具备各种互联网平台应用技能。尤其跨境电商企业仅局限于某一家平台的业务量,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需要涉及更多互联网平台应用技能,故而对招聘人才的技能要求也随之增加。如果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学生,仅会某一平台的交易流程,对于其他平台应用技能不了解,则很难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对跨境电商企业的业绩贡献也会微不足道。

(四)跨文化营销能力

跨境电商面对的都是海外消费者,由于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在市场营销层面上需要做出一定的思维转变。异国文化对商品的认知、对广告的理解、对宣传内容的解读,都与本土消费者存在较大的区别。这种来自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往往是限制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故而在招聘岗位上,也更加器重具有国际化营销思维的学生。而跨文化营销能力便是对异国消费者文化背景深切感知,在营销过程中采取契合异国消费习惯的营销手段,为跨境电商企业牟利。因此,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技能的招聘要求中,跨文化营销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考查方向,唯有具备跨文化营销能力的学生才会进入企业招聘视野。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并未开设独立的跨境电商专业,最终毕业后从事跨境电商工作的多为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对接的市场目标截然不同,专业教学方向差异较为突出。即便是很多高校确立了“英语+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在跨文化营销、电商网络平台操作技能、外贸业务实践等方面的知识欠缺,仍然很难令学生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因此,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已经限制了跨境电商人才输出,教学弊端已经突显。

(二)培养方案匹配度低

多数高校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时,并未充分考量市场需求,只是在国贸专业或英语专业上附加电子商务课程,虽然教学内容得到扩充,更接近跨境电商企业需求,但本质上并未达到人才培养标准。学生在跨境电商岗位方面的胜任能力欠缺,显然与高校培养方案匹配度低存在必然联系。尤其多数高校长期以来固守理论知识的传授,并未真正深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业务,那么教学内容势必理论性过强实践性不足。如此教学脱离实践岗位需求,则难以培养出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岗位的根本原因。

(三)课程资源及教材滞后

互联网时代令跨境电商企业快速崛起,不仅是企业方运维能力增强,更有外贸市场扩大的联带原因。而互联网技术与时俱进,外贸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广技术不断更新,已经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书本知识。高校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紧局限于书本知识,很难与网络时代发展并轨,在课程资源及教材方面始终存在滞后性。这种滞后性使得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外贸业务市场真实情况,所以学生所学知识已经滞后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课程资源及教材滞后,也是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并不利于跨境电商人才的输出。

(四)师资建设较为缓慢

互联网时代下,无论是市场层面还是网络技术层面,都在高速发展。并未留给高校很多时间去组建强大师资团队,同时又缺少“双师型”教师的补充,故而师资建设较其他专业缓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对互联网时代的跨境电商技术更新了解程度非常有限。洞悉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前景并掌握了相关技术的青年教师,又缺少岁月累积的教学经验。那么在师资建设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内容的丰富、实践内容的拓展,都成了无解难题,必然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师资建设较为缓慢的问题,已经严重限制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效果,成为人才输出的最大阻力。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此前多数高校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清晰、不全面、不透彻,主要是因为在跨境电商专业建设上缺乏实质性的推进。基于当前跨境电商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能力类型,不能仅以跨专业的知识融合为人才培养目标,当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议高校结合本校实际教学能力,拓展“互联网+技能”的教学培养目标。将技能定位在外语交流沟通能力、外贸业务实践技巧、互联网平台应用技能、跨文化营销能力的四个层面上,进而将人才培养目标锁定在跨境电商岗位需求之上,从而令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真正培养出跨境电商产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二)科学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必须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调整。在不了解跨境电商市场发展动向的情况下,并不利于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结合跨境电商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方能为跨境电商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一方面,高校需要重视学生外贸业务实践技巧的培养。尽量以国际贸易中的实践性较强的课题为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提供经典案例,并向学生介绍在遇到同类型问题时的解决方法。必须深入整合各种专业知识,在课堂之上通过多学科、多维度、多知识点的渗透,与跨境电商业务往来中的实际问题为原型,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实践技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强学生跨文化营销能力的培养。可以对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主要是将传统的教学内容与跨境电商业务案例相结合。通过收集调取跨境电商实际业务的经典案例,帮助学生解读异国文化背景。并结合市场营销知识,来增强学生跨文化营销能力。通过商务英语和市场营销的双学科知识融合,进一步增强学生跨文化营销能力并适应跨境电商的岗位需求。

(三)开发电商实践教学资源

实践课程教学资源不足,是限制人才培养效果的根本问题。为此,高校必须结合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动态,进一步补充来自一线的业务经验,作为特殊的教学资源,从而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效果。

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外语交流沟通能力,需要增加跨境电商实际业务的沟通资料作为新型课程资源。可以与跨境电商企业联系,将企业客服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通话记录收集起来,作为一种来自实践工作一线的真实教学资源。教师再进行简单的整理,为学生提供一手资料,作为补充学生外语交流沟通能力的重要学习资源。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互联网平台应用技能,需要优化电商网络教学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适当选择目前国内跨境电商主流业务渠道,如亚马逊平台,通过整理亚马逊平台的业务规律和技术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其关键业务。而后将更多跨境电商平台的学习资料发放给学生,由学生甄选主攻学习方向,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补充技术类型,适应跨境电商企业岗位的实践经验要求。

(四)强化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由于缺乏具备多元知识维度的教师,才导致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难以推进。为此,更要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具有共生关系的团队,需要在生态取向上注重团队的深度合作和知识共享。应建成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加大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衔接力度,真正让教师先掌握电商企业的实际业务,并总结实践经验,再传授给学生。要充分发挥校企共同体形式的优势,与企业联合制订教师企业实践方案,明确教师到企业挂职的职责与任务,鼓励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积极开展合作,令跨境电商企业的业务经验可以回溯高校,从而为培养实践能力更强的跨境电商人才铺垫基础条件。此外,协同性是“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显著特征,团队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在实践中打破教学资源之间的壁垒与边界,有助于相互转化与提升,向共同的目标开展创新。为此,有必要组建新型的“双师型”教师研讨合作方式,可以由青年教师进驻企业,将跨境电商业务总结成报告形式,回校后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讨论教学计划调整方向,从而令跨境电商企业经验积极转化为教学经验,支持高校培养更多的跨境电商优秀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过程中,势必需要全面了解跨境电商企业对自身岗位的招聘要求。结合企业要求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有利于培养出适应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在互联网时代下,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电商实践教学资源,强化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从而支持高校培养更多的跨境电商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跨文化跨境互联网+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跨境直投再“松绑”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