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创新的策略与方法

2020-01-18 20:14张普黄河科技学院
环球市场 2020年30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机制

张普 黄河科技学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广泛普及,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做到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对于促进高校的稳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还要全面加强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高校就业管理体系,多角度创新高校就业管理办法。

一、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

(一)就业人数庞大

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高新毕业生达到874万人,创历史新高,相较2019年多出4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受疫情影响,部分高校大学生难以返校,线下招聘会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增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

(二)就业难度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进入关键期,企业技术升级的步伐加快,国内外经济形势也较以往更加严峻。这使得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因无充分的工作经验而影响了就业质量。随着高端人才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倾向选择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新服务行业的崛起

当前新服务行业迅速崛起,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相较往届毕业生不再强烈,不少毕业生把精力用在考研和报考公务员方面。加上部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要对应不足,导致部分大学分更乐于选择继续深造。当前还要优化大学生就业定位,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力。

(四)国家大力支持

国家充分的鼓励大学生就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出台了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政策举措。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同样重视,不仅为大学生到基层、乡村、就业提袋了充分的政策,而且注重运用信息化技术平台指导大学生就业,强调以高校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就业引导。

二、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高校就业合作机制

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是高校每个部门的责任,应当建立完善的高校促进学生就业合作机制,要求所有高校成员为拓展大学生就业路径出谋划策。首先,高校大力加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宣传工作,鼓励高校所有学科教师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尽职尽责,同时在教学工作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理念。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引导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就业知识。其次,充分的挖掘社会资源为在校在大学生提供实践空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构建校企合作、产业项目孵化园为载体的多元化就业渠道,有效拓展大学生就业路径,给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内外实践机会。第三,积极的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在政府主持下促进高校与地方企业广泛接触,给大学生提供更多针对性的岗位机会,帮助和引导大学生高效率就业,有效降低大学生就业成本。

(二)强化对毕业生引导工作

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需要构建引导机制,切实了解高校大学生就业诉求,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配置就业服务资源。首先,形成高校就业管理的大局观,拟定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工作计划,明确阶段性高校学生就业管理工作的重难点,建立完善的就业促进奖励引导机制,调动高校教职工积极性。其次,完善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考评机制,分析当前高校引导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的问题,梳理以往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漏洞,促进高校就业管理工作不断取长补短。第三,高校就业管理应当形成长远机制,把教育教学与就业引导充分的结合起来,切实在教学中反映人力资源市场的需要,建立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基金,着力通过品牌就业服务搭建毕业生与企业的桥梁,形成良好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循环机制,更好的满足毕业生与企业的需要。

(三)建立信息化的服务机制

就业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实时化,已经成为新时代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必要技术手段。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信息化就业已经成为当前主流就业渠道,信息化就业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灵活就业的载体。新时代还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广泛的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及时向毕业生反馈就业信息。高校还要搭建一个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就业信息服务机制,进一步把学生信息、企业信息与毕业生动态跟踪管理融于一体,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人才供需双方的无缝衔接,这样有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实现就业管理精细化,全面提高高校就业管理工作质量。

(四)完善就业服务工作队伍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还要提高精准的就业管理服务,构建一支专门的就业服务工作队伍。首先,完善校、企、生沟通交流机制,委派辅导员、专职领域教师赴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基于双师型的队伍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要与人才配置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教学工作的深化改革,保证学生具备胜任用人单位的工作技术。其次,加强大学生的成长规划指导,及时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分析工作,从而为招生工作提供指导意见。第三,发挥就业管理部门的综合使用,着力实现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的整,通过专职干部互通相关数据信息,提高就业服务工作指导,保证就业服务整体效能。

三、结论

高校就业管理还要完善工作计划,明确就业管理工作重点,合理配置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校内外资源,依托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广泛化的工作机制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机制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皮革机制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