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范式探析

2020-01-18 02:21倪红美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应用策略探究

倪红美

摘  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中高年级的重要教学内容,该板块内容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具有统一的范式,即创设问题情境,催生策略需求;基于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策略;汇报交流碰撞,整合提炼策略;丰富练习活动,灵活应用策略。

关键词:策略需求;策略探究;策略提炼;策略应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解决问题讲究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多种多样,不同问题的解决需要不同的策略,同一问题的解决也可以采用不同策略。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策略是解决问题的保障。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中高年级的重要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我在多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摸索出通用的教学范式,该教学范式包括策略需求、策略探究、策略提炼、策略应用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密切关联,缺一不可。现以《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为例,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范式予以阐释。

■一、创设问题情境,催生策略需求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策略的引擎,问题催生了策略,策略与问题形影不离,离开问题就无法谈解决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是基于问题的教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策略产生的基础。在现实世界中,很多数学问题蕴含在具体的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首要任务,我们可以将数学问题融入具体的情境,用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催生学生的策略需求,开启问题解决的航程。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中,我先给学生播放了“曹冲称象”的视频片段,接着让学生回答:“曹操对大家提出了什么问题?”“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一男生模仿曹冲的语气道出了问题。“谁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他在称大象重量时采用的是什么办法?”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曹冲把大象换成了石头,通过称石头的重量知晓了大象的重量。”一女生说出了个中原委,“曹冲可真聪明,老师现在也遇到一个难题,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帮我解决。”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替换策略后,我趁机给学生出示了例题和情境图,让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催生了学生新的策略需求。

■二、基于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有许多,可以趣化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催生学生自主探究的爱好,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借智借力促进探究,增强学生探究动力,提高探究效果。俗话说得好:“人多主意多,人多办法多。”自主探究可以是学生个体独立学习,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价值胜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不仅营造了自主探究的氛围,和谐了师生关系,密切了同伴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交往,促进了学生思考,同伴之间通过交流討论、相互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中,在学生产生策略需求后,我没有继续引导学生探究,而是让学生分组合作研究策略,各组学生围绕共同的问题展开讨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献计献策,小组合作方式增强了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问题策略的探究者,实现了问题策略的自主探究。

■三、汇报交流碰撞,整合提炼策略

策略建构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策略提炼是教学范式中的第三个环节,该环节建立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讨论碰撞,对各种策略进行整合优化,从而提炼出策略模型。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策略提炼的过程是分享交换的过程,各个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分享,在汇报交流中交换思想,策略提炼的过程还是思辨整合的过程,通过相互碰撞反思质疑,将策略进行整合优化,从而探寻建构出最佳策略。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中,当学生合作探究结束后,我组织学生展示汇报学习成果。我先让各组说说解题的思路,在各组汇报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互动交流碰撞,促使他们的思维充分暴露,以充分了解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掌握他们的思维策略,我引导学生联系曹冲称象的故事进行联想比较:“联系曹冲称象故事,想想为什么要把大杯换成小杯?”有的学生说:“大杯相当于大象,小杯相当于石头。”有的学生说:“把大杯换成小杯就全部变成小杯了。”还有的学生说:“通过替换杯子的方法,把两种物体替换成同一种物体,问题由复杂变得简单。”“是啊,以后碰到类似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来解决。”我引导学生梳理解题过程,进行观点交流与碰撞,整合提炼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丰富练习活动,深入应用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一学就会的,需要学生经历大量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丰富的练习活动,深入应用策略,从而将策略深刻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体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系统。

策略应用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模式的终了环节,旨在为学生搭建实践练习的舞台,提供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机会,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策略,提高策略应用的灵活性与熟练度。练习题的设计影响到学生对策略的理解与巩固,关系到学生策略应用内化的效果,练习题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富有较高的思维含金量,练习活动形式应新颖多变,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策略思维,提高策略运用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中,在学生探究提炼出替换策略后,我组织了两轮练习,第一轮属于基础训练,通过改变题型巩固策略,将例题中的条件“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改变成“大杯的容量比小杯的容量多160毫升”,学生应用刚刚学习的替换策略尝试解决问题。第二轮属于提高型练习,如解决大小包装盒、铅笔钢笔的价格等问题,通过多样化的生活数学问题,深化了学生对替换策略的应用。丰富的练习中学生学以致用,既体验到策略的价值,又提高了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说教无定法,但是教有常法,无论是哪一种策略的教学,都具有统一的教学范式。让我们创设问题情境,催生学生策略需求;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策略;组织汇报交流碰撞,助推策略的整合提炼;设计丰富的练习活动,助力学生灵活应用策略。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应用策略探究
游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课解读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研究
探微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初探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高职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的应用
由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