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联动式农业领军人才培育模式构建*

2020-01-19 05:39王凯成钱伟茂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领军培育经营

郑 昱,王凯成,钱伟茂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性。2020年的中央1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要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关键是培育一批农业领军人才。农业领军人才是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核心和灵魂。优秀的领军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才能、团队意识、领导组织和协调能力,必须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优秀的创业素质和卓越的管理才能[1]60。本文以上海和湖州两地联合培育农业领军人才为例,探索基于“四维度”的区域联动式农业领军人才培育模式的构建。

一、农业领军人才培育模式概述

1.农业领军人才培育模式的内涵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学者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培养机制等不同的视角做出了界定。例如:周远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龚怡祖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2]1。钟秉林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3]75-76。刘献君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各要素(课程、教学、评价等)的动态结合,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理想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标准样式及运行方式;既是理论的具体化,又具有可操作性,是一个诸多要素组成的复合体,是各环节相互交织的动态组织,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育评价等多个要素及制定目标、培养过程实施、评价、改进培养等多个环节[4]10-11。当下,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综上,借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笔者认为,农业领军人才培育模式应该是在遵循成人教育理论和规律的前提下,以农业经营主体管理者为培育对象,在绿色农业和功能农业发展理念引领下,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方式,以培养“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农业领军人才为目标而釆取的教育培训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它是培育目标、运作机制、课程内容、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等诸多要素的有机融合和辩正统一。

2.农业领军人才培育的现状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需要一大批积极探索和引领发展的农业领军人才。2014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农业领军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对农业领军人才作出了初步界定。农业领军人才除技术人才外,还包括在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中实践成效明显、带领团队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层次农业经营人才。此后,各地纷纷开展农业领军人才培育实践。例如:浙江省云和县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带头人“十百千”帮培工程,从本地农村实用人才中选取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的10位作为农村领军人才,通过“名师带高徒”的农村领军人才帮培模式,实施产业带头人传帮带,增强了领军人才的帮带能力,实现了领军人才的辐射放大效应[5]201-204。中国农业大学与长沙市政府合作开展了为期三年的“长沙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训项目”,坚持“有用、能用、会用、管用”四用理念,强化培训管理,依据培训对象的性质和需求,推行结构化课程模式,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现代农业领军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举办综合班、战略班、专题班等多个班次,培育了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引领长沙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人才队伍[6]52-53。宁波市开展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训,每年在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家乐中筛选优秀经营业主80人左右,以主题讲座、政企对接、国内外访学、企业家交流、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以培训工商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升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以二三产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引导他们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决策管理水平;通过建立一二三产企业家交流平台,促成现代农业领军人才与工商企业家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通过政企对接平台,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科学发展[7]14-15。总之,各地的培育模式各有优势特点并互有差异,但是,现有的培育模式研究明显缺少“区域联动”模式的实践和分析。本研究的上海和湖州联合培育农业领军人才模式,可为全国各地农业领军人才培育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和参考。

二、区域联动式农业领军人才培育模式构建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是一项重大战略,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笔者认为,培育农业领军人才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政策引领原则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重申:“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年1月2日),http://www.gov.cn/zhengce/2020-02/05/content_5474884.htm。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的关键是培养一大批“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农业领军人才。国家、省、市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实用人才等各类农业人才。此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各类农业主体亟需更新知识,以适应新经济新常态新发展要求。因此,农业领军人才的培育既要符合国家对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总体要求,也要符合当地现代农业和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发展的需求。这为探索培育农业领军人才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价值导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区域发展原则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人才一体化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各地政府初步形成了合作开发人才资源的共识,积极打造人才市场一体化工作平台,推进区域内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农业经济要实现跨区域协同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区域间农业经营主体的交流合作,培养一批引领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人才。因此,农业领军人才的培育必然要打破区域限制,实现区域一体化协同培育。

3.开放共享原则 开放共享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开放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原则,是深入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农业领军人才的培育要坚持开放共享原则,建立信息开放、资源共享和示范引领机制,实现多方共赢。信息开放,是指将分散零碎的培训需求信息集聚和匹配,实现地方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培训学校的精准对接;资源共享,是指区域内各地在师资、教材、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等培训资源方面的共通互用,以实现培训资源最优配置;示范引领,是指将培育农业领军人才的成功经验推广应用,为各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4.改革创新原则 “区域联动”培育模式是农业人才培育的改革创新举措,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与创业并重”的培育理念,针对农业领军人才培育目标和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制定方案,实施分类分段分模块培训。按照产业,可分为休闲观光、种植、养殖三个类别;按照过程,可分为视野拓展、能力提升、创业辅导、跟踪培育四个阶段;按照课程模块,则可分为经营管理、技能实践、创新创业三个模块。同时,还搭建好平台,引入创业导师和创业资金,以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激发创业活力,推动创业孵化。

三、区域联动式农业领军人才培育模式构建路径

为贯彻落实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上海和浙江两地政府形成了以人才一体化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共识,聚集区域内各类农业产业优势和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积极打造工作平台,快速推进区域内农业领军人才联合培养工作。2018年至2019年,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和湖州市农业农村局立足区域内农业产业发展,遴选了一批优秀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与创业并重”的培育理念,采用“运作机制、课程内容、管理模式、评价体系”四个维度的区域联动模式,培育了一批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农业领军人才,探索了一条跨区域联合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新路径。

1.构建“区域联动+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运作机制 (1)加强沪湖区域合作。上海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城市,起到龙头带动作用。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诞生地,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是全国第二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级市。沪湖两地经济社会发展一直秉承“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相融”的传统,在产业发展中存在很多合作互补的地方。两市开展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2)深化校地合作。沪湖两地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工作一直委托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湖州农民学院开展。经过多年培育,两校均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人才,为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3)推进产教融合。立足产业发展,紧扣两地共同的主导产业,上海市以农旅结合、纯种植、纯养殖、种养结合为主,湖州市以休闲观光、纯养殖、纯种植为主,通过延链补链强链,遴选优秀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育农业领军人才。

2.构建“经营管理+技能实践+创新创业”的课程内容 围绕“善于经营管理、增长实践技能、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培育目标,设立经营管理、技能实践、创新创业三大课程模块。(1)经营管理方面,采用理论授课和专题讲座形式,内容包括乡村振兴战略、一二三产多元融合发展等政策解读和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农产品营销、经营及财务管理等。(2)技能实践方面,采用基地考察和实践形式,选择具有示范意义的国家级实践基地,如国家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等,强化实践,拓展技能。(3)创新创业方面,采用讨论交流、路演及创业跟踪服务形式,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市科技创业服务平台等顶级创业导师和金融平台直接对接,提升增强实战演练、学以致用。在指导创业项目的同时,还直接给予部分优秀项目创业资金扶持,学员结业后持续开展创业跟踪服务。

3.构建“内强外联+信息互通+平台服务”的管理模式 (1)内强管理激发活力,外联共建协同发展。实施培育全过程共管,培训前充分调研排摸需求,培训中严格管理确保质量,培训后认真总结不断改善。不断创新健全各项联结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和金融、创业等专业机构合作,借智借力,争取更多高端师资和优质资源参与,不断拓展新的合作育人平台,提升人才培育质量。(2)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充分运用公众号、微信等各类交流信息平台和现代技术手段,支持学员及企业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学员、导师、学校、机构等在技术、创业、咨询等方面的直接交流,提高信息交换速度和合作精准度。两地学员通过一年多的培育和交流,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互相畅通销售渠道、拓宽市场,实现了两地农业产业的互补互联互通,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建立。(3)积极整合资源,搭建服务发展平台。如组织成立湖州农民大学生创业联盟等,搭建一个引导助推、相互交流、跟踪服务的平台,引导资源入驻、服务创业发展;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建设湖州“两山”农品汇上海店、“吴上兴鲜”区域品牌等,吸引两地学员共同参与,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融合发展。

4.构建“自我评价+学员互评+专家点评” 的评价机制 农业领军人才的培育最终是为了引领经营主体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提升。在创业辅导阶段,让学员学习商业画布、撰写商业计划书、参加创业路演,构建起“自我评价+学员互评+专家点评”的评价机制,便于进行项目实战。(1)自我评价。学员以现有项目为雏形,完成商业计划书,包括创业动因、经营情况、经营模式、发展环境与机会、创业愿景等,并对项目可行性开展自我评价。(2)学员互评。学员之间充分运用创业指导课程成果,依据商业画布九大模块和个人实际经营经验,对项目进行相互评价。(3)专家点评。邀请创业服务平台顶级创业导师和金融平台负责人,针对各个项目的孵化、加速、发展等不同阶段,从销售经营、人力资源、盈利模式等方面开展点评并给出建议,并从中评选出优秀项目,直接给予创业资金扶持。

总之,人才一体化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领军人才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沪湖两地从运作机制、课程内容、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四个维度,成功探索了区域联动式农业领军人才培育模式,为有效推进两地深度合作培养领军人才,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领军培育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组织奖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