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绿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

2020-01-19 12:26黄爱云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0年19期
关键词:农产品互联网+绿色

黄爱云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召开的座谈会明确指出,要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原产地、品牌标识等保护力度,促进我国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二十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基于互联网绿色农产品的营销模式是当前主流的营销模式之一,不断开拓着农产品营销的新思路。然而这种营销模式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着其发展的脚步,这些问题足以摧毁一个新兴的行业营销模式,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这种营销模式创新存在哪些问题。

一、营销模式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品牌效应支持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速度超过想象,所以行业信息比较透明,在此环境下顾客在选择购物是,比较倾向于具有品牌知名度的产品,因为这样的产品具有保障性、可持续性。当前绿色农产品恰恰是缺失这一块的建设,品牌建设层次较浅层。随着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逐渐突显品牌效应的作用,新营销模式下绿色农产品更加需要建立品牌体系,提高产品价值、增加消费者粘性的有效策略之一。

(二)绿色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传统的农产品难以突破区域限制的主要原因是冷链运输没有普及,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现在冷链运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能够保证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但是绿色农产品的特点是需要专门机构认证、无污染、优质、营养的绿色农产品。在营销过程中,农产品的绿色与否难以识别,售后问题受到诟病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造成绿色农产品口碑极差。其次是种植技术问题,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绿色种植技术却尚处发展阶段,技术水平不能满足绿色需求,造成的质量问题。

(三)缺乏专业人才支持持续的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绿色农产品可以找到电子商务品台资源对接,也可以通过场景营销进行销售,主要是通过屏幕碎片化信息的传播方式找到客户,这些都是已经创新出来的并且得到效果验证的营销模式,要想找到符合绿色农产品的营销模式还需要走更多的创新之路,这条路上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以持续不断的创新出符合绿色农产品的营销模式,来实现创新模式带来的发展动力。

二、营销模式创新存在问题的解决若干策略

(一)建立绿色农产品的品牌体系

品牌的建立首先要从战略规划开始,根据农产品的特点规划出品牌建设规划,包括种植、植保、收割、包装、运输、出售、售后、信息反馈、问题解决等形成一个闭环,在针对绿色农产品针对的消费者人群制定适合的品牌或者品牌系列,在整个运营过程都能对外体现品牌直观刺激和碎片刺激,使得产品得到消费者认同感,进而达到品牌建设的目的。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使得消费者对绿色、健康比较敏感和认同,这也是品牌建设中可以借鉴的方向。品牌建立成功后,就是从产品营销过渡到品牌营销,这在营销投入角度看是非常经济且效用更大的,因为消费者有了品牌意识和产品使用粘性。

(二)多维度提高绿色农产品质量

物流冷链运输的发展解决了一部分农产品质量的问题,在运输过程中不易出现质量问题。剩下的就要解决种植过程中如何保证能够达到绿色健康的标准,这需要有关监督部门的监督,同时自己要做好严格的质量把控,对于那些质量问题的产品绝对不能出现在市场,不仅仅是因为其影响消费者健康问题,也是其影响的是品牌影响力。同时利用互联网对产品进行溯源,使得消费者通过二维码、多媒体等方式知道产品的生长过程等信息。

(三)人才梯队建设形成持续创新的力量

无论是品牌建设还是质量控制,都需要专业的才人支持,一方面借助国家政策的扶持,一方面要自己建设人才梯队。营销人才要求质量较高,需要懂得互联网特点及发展规律,还要懂得绿色农业产品的相关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营销的过程及其变化和应对策略。有了人才力量的支持,就要形成持续的营销创新,走在营销模式创新的前沿,打造一个属于绿色农业产品自己的、适合的营销模式,人才是持续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三、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给各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了,绿色农产品也顺势而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绿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是营销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其经济性、高速传播性、可复制性等优点使其迅速普及开来,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剖析,并对应通过建立绿色农产品的品牌体系、多维度提高绿色农产品质量、人才梯队建设形成持续创新的力量、结合互联网特点完善绿色农产品产业链建设的策略,在不断强化自身产业链的同时,完善品牌建设和质量维护,坚持以人才创新为准则,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时代红利,拿捏好绿色农产品的营销模式的创新和使用,实现稳扎稳打逐步壮大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农产品互联网+绿色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绿色低碳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农产品争奇斗艳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