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BMI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总成绩影响的研究

2020-01-19 06:10刘双飞陈显健孙雪培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显著性体质体重

刘双飞,周 晨,陈显健,孙雪培,赵 星

不同BMI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总成绩影响的研究

刘双飞,周 晨,陈显健,孙雪培,赵 星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浙江 宁波 315800)

为了解大学生体质测试得分成绩与体重指数(BMI)之间的变化关系,给大学生健康干预工作提供依据,通过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法采集2017年以后的6所大学生体质数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各项目权重计算综合得分。结果表明:(1)在不同4组体重类型比较中,女生及格以上人数要高于男生,但良好以上人数要少于男生;(2)在BMI≥28中,男生及格达标人数低于女生;17.1≤BMI≦17.8低体重指数中,男生及格人数多于女生;17.9≤BMI≦23.9正常体重中,男生及格以上人数多于女生。研究结果说明在大学体质测试中,学生的身体体重控制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达标成绩。

体重指数;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

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类型对学生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肥胖体重耐力素质最差,超体重握力最好,低体重耐力素质最好,正常体重跳远能力最好;BMI≥25时,女性身体素质综合得分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男性在BMI≥28时才出现下降趋势。但是,不同体重指数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影响并没有具体研究,尤其各项目权重成绩对总成绩的贡献研究甚少[1-6]。

鉴于此,本文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特点,对4组体重类型在测试的7个项目中进行回归分析,探索当前大学生在测试项目中影响达标总成绩的优劣得分项,帮助不同体重类型的大学生在锻炼中寻找出自己的弱势项目进行锻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宁波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在校一、二年级学生参加全国体质测试的学生为研究样本,总人数31 170人,其中男生15 660人,女生15 510人。

1.2 数据的收集

依据201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大学生进行测试并将各单项指标成绩进行百分制量化;根据各个指标的权重算出总分成绩。在数据处理中剔除以下成绩:(1)学生补考成绩;(2)未完成7项指标测试的成绩;(3)生病请假缓考成绩;(4)运动员成绩。

1.3 研究变量

本文的研究变量及相关变量解释见表1。其中,因变量体质测试总分,自变量分别为BMI指数、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一分钟仰卧起坐、1 000 m(男)、800 m(女)。

表1 本文研究变量定义及相关解释

注:以上内容依201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量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男生:引体向上、1 000 m;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800 m。

1.4 模型的建立

多元回归模型是描述因变量怎样依赖于自变量1,2,3…n和误差项ε的方程,它的一般表达为:

=0+11+22+33+⋯βX

其中,0,1,2,3,…n是模型的自变量所对应的总体偏回归系数参数,e为误差项,误差项反映了除1,2,3…n与的线性关系外的随机因素对的影响,表示的是不能由1,2,3…n与的线性关系所解释的变异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性别在各个体重类型中各项总得分比较

由表2可知:男生在4组体重类型总得分比较中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体重得分最高,其次是低体重,再次是超体重,最后是肥胖体重,其总得分分别是75±7.7、70±7.2、67±7.1和57±8.7。

另外,女生不同体质类型总得分比较结果可知,4组体重指数在总得分比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体重指数总得分最高,其次是低体重指数,再次是超体重指数,最后是肥胖指数,总得分值分别为:79±5.7、76±7.7、72±7.2和56±9.7。

2.2 不同性别学生在各个体重类型中的身体机能得分比较

由表2可知:4组体重指数类型在BMI指标得分比较,男、女在BMI得分上存在差异,即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8的人群得分最低,其次是超体重指数、低体重指数和正常体重指数得分值分别60、80、80、100。

在肺活量指标得分比较中,男生低体重和正常体重指数与超体重和肥胖指数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得分值分别为85±12.9、90±12.7、93±11.6和95±8.2。另外,超体重和肥胖指数得分最高且不存在差异(p>0.05);两类人群得分很相近。另外,女生除超重体重指数与肥胖体重指数得分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其余3组体重指数类型得分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肺活量得分最高是肥胖指数人群,其次超体重指数人群,再次是正常体重指数人群,最后低体重指数人群,其得分值分别为96±6.5、93±10.8、90±12.1和84±15.3。

表2 本研究不同性别及体重类型对测试项目成绩差异比较一栏表

2.3 不同性别学生在各个体重类型中的运动素质得分比较

在50 m项目指标中,男生低体重和正常体重指数人群得分与超体重和肥胖指数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得分分别为79±8.3、81±10.3、76±8.9和71±8.5。但是,超体重和肥胖指数得分不存在差异(p>0.05)。女生在50 m指标测试中,低体重与超体重、肥胖体重得分比较中不存在差异(p>0.05),超体重与肥胖体重指数得分也不存在差异(p>0.05),但正常体重指数与其他体重类型得分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得分最高是低体重,其次是正常体重,再次是超体重,最后为肥胖体重,其得分值分别72±8.2、71±9.2、66±12.7和64±12.6。

在体前屈指标中,男生低体重与肥胖指数在该指标得分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其值分别为60±23.8和55±24.8;同时,超体重与正常体重指数也不存在差异(p>0.05),其值分别为65±18.2和66±19.9。低体重与正常体重、超体重指数得分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体重与肥胖指数和超体重与肥胖指数在得分上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女生坐位体前屈测试中,低体重与超体重得分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其余各个体重指数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最高得分是正常体重,其次是低体重,再次是超体重,最后是肥胖体重,其得分分别为74±16.2、69±19.9、68±20.4和63±23.7。

在立定跳远项目指标中,男生4组体重类型在该项目得分中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得分最高的是正常体重指数,其次是低体重指数、再次是超重指数,最后是肥胖指数,其得分分别为72±14.5、71±12.7、62±17.2和50±22.2。然而,在立定跳远测试中,4组不同体重类型在得分比较中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最高得分是低体重,其次是正常体重,再次是超体重,最后为肥胖体重,其得分值分别为75±15.3、73±12.8、67±16.9和59±17.5。

在引体向上项目中,4组体重类型得分比较中,低体重与正常体重指数不存在差异(p> 0.05),其值分别为29±30.2和29±32.1。而几组体型得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得分值分别是:超体重指数得分19±20.1,肥胖体重指数得分10±8.1。而且,在1分钟仰卧起坐测试中,低体重与正常体重在得分比较中不存在差异(p>0.05),其余得分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得分最高的是正常体重,其次是低体重,再次是超体重,最后是肥胖体重;其值分别为67±14.5、66±19.1、62±17.4和52±24.1。

在1 000 m项目指标中,4组体重指数类型得分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得分最高的是正常体重指数人群(70±11.8),其次是低体重指数(67±13.3),再次是超体重指数(62±15.5),最后是肥胖体重指数(46±21.9)。另外,女生在800 m测试项目中,4组不同体重类型的得分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得分最高是低体重,其次是正常体重,再次是超体重,最后是肥胖体重,其值分别为74±12.7、73±11.4、65±15.6和47±24.9。

2.4 不同性别大学生达标等级比较分析

根据201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7项测试指标折算权重总分量化后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权重折算总分<60分,为不及格;60≦权重折算总分≤79.9分,为及格;80≦权重折算总分≤90分,为良好;权重折算总分≧90分,为优秀。由表3可知:在评估不及格等级总得分比较中,男、女不存在差异(p>0.05)。在7个测试项目得分中,除在50 m项目得分上,男生、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外(p<0.01),其它项目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

表3 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质测试等级与各项成绩的差异比较一览表

注:>0.05表示无差异,<0.05表示有差异,<0.01表示有显著差异。

在评估及格等级总得分比较中,男、女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测试的7个项目得分中,除女生在仰卧起坐、男生在引体向上得分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外(p<0.01),其余项目得分均无差异(p>0.05)。

在评估良好等级总得分比较中,男、女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值分别为:84±2.6、女83±2.4。在测试的7个项目得分中,男、女在BMI、肺活量、50 m得分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0 m得分男生高于女生,肺活量得分女生高于男生,BMI得分女生好于男生,其余项目均无差异(p>0.05)。

在评估优秀等级总得分比较中,男、女各项成绩总得分无差异(p>0.05),其值分别为:男(92±2.3)、女(92±2.7)。在测试的7个项目中,男、女各项得分均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差异(p<0.01),其中女生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800 m得分要高于男生,而男生在BMI、50 m、引体向上得分要高于女生。

2.5 不同体重类型总分与测试各项指标得分的回归分析

以4组体重类型最后权重总得分为因变量,测试的7项各指标得分为自变量,采用强迫进入法将变量引入回归方程。表4为不同BMI类型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总分与各项测试成绩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在低体重指数模型中,模型1.1、2.1回归方程决定系数调整后分别为

2模型1.1=0.864,2模型2.1=0.939,依据回归方程的性质,可以认为7个自变量解释总的86.4%和87.5%,肯定两个模型的拟合程度都比较好。方差统计结果可知,模型1.1和模型2.1值检验值远小于0.01,说明两模型的整体线性关系成立。另外,从回归标准系数可以看出,两模型中的所有变量标准化系数t检验结果显示<0.05,说明这些变量对最终模型的贡献具有显著性。共线性统计值可知,两模型的残差序列相关性的D-W(Durbin-Waston)检验值都小于2,表明残差序列基本不相关,且两模型各变量容差()值均大于0.05、值都小于2,可以判为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表4 不同BMI类型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总分与各项测试成绩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一览表

注:(1)以上模型1.1、1.2、1.3、1.4为男生低、正常、超、肥胖体重指数的回归模型,所有标准化回归系数检验均显著(<0.05);(2)以上模型2.1、2.2、2.3、2.4为女生低、正常、超、肥胖体重指数的回归模型,所有标准化回归系数检验均显著(<0.05)。

在正常体重指数模型中,两个模型回归方程决定系数调整后分别为

2模型1.2=0.850,2模型2.2=0.875,说明两个模型的拟合程度都比较好。方差统计结果可知,模型1.2和模型2.2值检验值远小于0.01,说明两模型的整体线性关系是显著成立。另外,从回归标准系数可以看出,两模型中的所有变量标准化系数检验结果显示<0.05,说明这些变量对最终模型的贡献具有显著性。共线性统计值可知,两模型的残差序列相关性的D-W检验值都小于2,表明残差序列基本不相关,且两模型各变量容差(VIF)值均大于0.05、VIF值都小于2,可以判为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在超体重指数模型中,模型1.3、2.3回归方程决定系数调整后分别为

2模型1.3=0.839,2模型2.3=0.924,依据回归方程的性质,可以认为7个自变量解释总的83.9%和92.4%,可以判为两个模型的拟合程度都比较好。方差统计结果可知,模型1.3和模型2.3值检验值远小于0.01,说明两模型的整体线性关系是显著成立。另外,从回归标准系数可以看出,两模型中的所有变量标准化系数t结果显示<0.05,说明这些变量对最终模型的贡献具有显著性。共线性统计值可知,两模型的残差序列相关性的D-W检验值都小于2,表明残差序列基本不相关,且两模型各变量容差()值均大于0.05、值都小于2,可以判为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在肥胖BMI模型中,模型回归方程决定系数调整后分别为

2模型1.4=0.808,2模型2.4=0.941,说明两个模型的拟合程度都比较好。方差统计结果可知,模型1.4和模型2.4值检验值远小于0.01,说明两模型的整体线性关系是显著成立。另外,从回归标准系数可以看出,两模型中的所有变量标准化系数结果显示<0.05,说明这些变量对最终模型的贡献具有显著性。共线性统计值可知,两模型的残差序列相关性的D-W检验值都小于2,表明残差序列基本不相关,且两模型各变量容差()值均大于0.05、值都小于2,可以判为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3 讨论

在4组不同BMI类型的大学生中,最后的体质测试总得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0.05),说明不同BMI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是有影响的,这一结论与董晓虹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3,4]。

在测试男子7项中发现,不同的BMI类型,测试权重成绩最高得分项目依次是肺活量、50 m、坐位体前屈,最差得分是引体向上和1 000 m。而且,从达标等级比较上看,也证明了这前两个项目得分最高,引体向上得分最低。说明了当代大学生严重缺乏上肢力量锻炼和耐久跑练习。

另外,从4组男子BMI多元回归模型结果看肺活量、50 m两项目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可知:在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4组BMI类型测试中,肺活量成绩提高1个单位,那么测试总成绩依次增加0.259、0.345、0.394、0.455单位分值,再次说明BMI越大,肺活量得分越高,对测试总成绩贡献就越多,反之亦然。50 m依次增加为0.313、0.497、0.394、0.237单位分值,正常BMI回归系数最高,对总成绩贡献就越多,BMI为肥胖的回归系数最小,得分贡献最少。

立定跳远成绩对总成绩的贡献上看,立定跳远每提高1个单位,总成绩增加0.349、0.344、0.347、0.235单位分值,从回归系数比较来看,BMI越大,对体质测试总成绩的贡献就越低,说明BMI为肥胖的男生跳远成绩最差。

引体向上成绩对总成绩的贡献上看,不同BMI男生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012、0.368、0.709、-0.582,其中引体向上项目的成绩对总成绩贡献为负值,是制约学生体质测试总成绩提高的主要失分项目。除正常BMI外,其余3组BMI类型,随着BMI的增加,成绩得分越少。

1 000 m项目对测试总成绩贡献上看,不同BMI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566、0.429、0.363、-0.613,说明正常BMI和超BMI对总分贡献最大,而低体重和肥胖则是最小,肥胖和低体重学生在1 000 m跑中成绩达标率偏低。本研究支持了王少春的研究观点[4]。

在女子测试7个项目中,得分权重最高的是肺活量、立定跳远、800 m三个项目,最差项目为1 min仰卧起坐;而且,在等级达标比较中各项得分也证明了这观点。同时,从4组BMI多元回归模型看,肺活量、坐位体前屈、800 m三项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可知,在其它测试变量不变的情况下,4组BMI类型测试中,肺活量成绩每提高1个单位,测试总成绩依次增加0.369、0.461、0.377、0.437单位分值,从回归系数贡献上看,BMI越大,肺活量成绩越好,这一结果和男生研究结论一致。

坐位体前屈回归系数贡献依次增加是0.382、0.389、0.306、0.305单位,说明体前屈项目得分是随着BMI的增加,成绩得分在逐步下降。

800 m对总成绩的回归系数依次增加-0.771、-0.668、-0.444、-0.351单位分值;低BMI和正常体重贡献最大。另外,仰卧起坐对总成绩的增加依次是0.194、0.132、0.043、0.048单位分值。说明女子随着体重的增加,仰卧起坐的成绩就越差。

综上论述,大学生不同类型的BMI对学生体质测试达标成绩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肥胖BMI的学生影响最大,除肺活量成绩外,其他项目得分与其它相比明显处于劣势。无论男、女,大学生正常BMI的达标成绩最好。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加强一定的体育锻炼,而且一定要严格控制自己的体重增长,防止自身肥胖。

[1] 尹小俭,杜建强,季浏,等.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79-84.

[2] 柏杨,顾新红,倪伟.BMI异常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22-24.

[3] 董晓虹.大学男生BMI分型与身体机能和素质的差异性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30-34.

[4] 王少春,闻一平.不同BMI等级大学生间身体素质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21-25.

[5] 蔡晨.湘西地区不同BMI等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6:23-27.

[6] 马爱民,颜军,傅建,等.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心理机制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40(6):103-108.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BMI on College Students' Total Physical Fitness Test Scores

LIU Shuang-fei, ZHOU Chen, CHEN Xian-jian, SUN Xue-pei, ZHAO Xing

(Common Teaching Department, Ningb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ingbo 315800,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fitness test scores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intervention work, the physical fitness data of 6 college students after 2017 were collected by random cluster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and the comprehensive scores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In the comparison of weight types of four groups, the number of women passing or abov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en, while the number of good or abov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men. 2) when BMI≥28, the number of male students passing the standard is lower than female students; when BMI of 17.1≤BMI≤17.8, more male students than female students pass the exam; and when 17.9≤BMI≦23.9, more male students than female students pass the exa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dy weight control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ir achievement in the physical fitness test.

body mass index; college students constitution; test scores

G80-32

A

1009-9115(2019)06-0088-06

10.3969/j.issn.1009-9115.2019.06.02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资助课题(NZ19C2008)

2019-06-19

2019-06-28

刘双飞(1979-),男,江西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统计学。

(责任编辑、校对:何胜保)

猜你喜欢
显著性体质体重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称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