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

2020-01-19 06:07徐洪才
北方经济 2020年12期
关键词:流动土地农民

徐洪才

一、我国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转折点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日可待,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开启。展望“十四五”和未来十五年发展目标,我们倍受鼓舞。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规模超过了100万亿,人均GDP突破了1万美元,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展望未来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特征十分明显。14亿人当中还有6亿农民,只有4亿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其中有6亿人每个月收入不到1000块钱,12亿人从来没有坐过飞机。

未来五年也就是“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均GDP将从1万美元达到1.3万美元,这是世界银行所设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即跨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有一定难度的。从历史经验来看,二战以来,全球各大经济体当中只有我国台湾省和韩国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解决了几亿人口的脱贫问题,解决了温饱、富裕的问题,但是未来挑战依然非常严峻。

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首先要加快构建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机制

构建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机制,可以说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依然突出,如何推进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社会、工业文明,以及向后工业化社会发展,这是史无前例的挑战。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的传统发展动能已经明显不足,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培育过程当中。十四五期间,到2025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回落到5%左右,2030年可能会回落到4%左右,2040年可能会回落到3%左右,2050年可能会回落到只有2%左右。当然,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平稳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中美之间此消彼长的力量对比趋势也不会改变。

目前我国GDP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的2/3,预计到2030年我国GDP规模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即便如此,我国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4。到了2050年前后,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会有根本性改变,中国GDP规模可能会达到全球25%以上,美国GDP下降到15%左右,我国大概是美国的1.5倍,但是人均GDP仍只有美国的1/2,综合国力与美国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解决过去传统的城乡之间单向循环,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虹吸效应。过去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把农村都吸干了,高端要素单向流动到了城市但是没有回流。未来我们要建立双向循环,工业品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要建立工业化城市化反哺农业农村的发展机制,鼓励知识下乡、人才下乡、技术下乡、资本下乡,每年争取提升1个点的城镇化率,从现在60%左右到2035年达到75%左右,基本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历史任务。

三、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六点建议

(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要素流转

培育要素市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土地制度改革,但是中国土地制度特殊,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土地用益物权尚未自由流动,全国统一土地市场也没有形成,土地要素市场化进程十分缓慢,因此制约了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也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增值收益。

(二)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生态化。我国有6亿农民,其中2亿农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但我国每年有近2千亿美元的农产品进口,而美国只有260万农民,却能够大量出口,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力还相当落后。要通过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和资本投入,显著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将大量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与农业和城镇化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打破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鼓励资本与土地结合,推动农业组织体系变革,打造一批市场化的农业企业,完善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服务体系。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彻底打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人为阻隔和制度藩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才跨地域的自由流动。加大农村和乡镇医疗卫生和科教文卫领域的公共投资,增加对农村困难家庭的财政补助,显著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四)全面提升国民素质

完善多层次教育体系,特别是加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将9年义务教育增加到12年义務教育。目前,多数农民只能靠自然消亡。未来10年,60后农民基本会被自然淘汰而退出农业,20年后的70后农民也会退出。到了2040年代以后,80后、90后农民子弟不会再像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农活,机械化、智能化是正确发展方向。通过扩大教育投入,培育一支新型农业人才队伍,以适应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其他领域转移的需要。

(五)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过去的经验是城镇化必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没有产业发展,就不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也就难以增加农民收入,因此也就无法促进消费和经济发展,进而还会产生空城、鬼城现象。未来15年,我国将有3亿左右的农民转化为新型市民。其中,部分人员可以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第二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找到工作,也有相当多的人会转移到社区生活服务领域,这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所需要的。

(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未来我国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差距可能还会进一步拉大,“孔雀东南飞”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但也要逐步解决“东西南北中”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统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东北振兴”“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以及“海南自贸港”等发展战略。各地要因地制宜,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未来15年,中国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如果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不解决,不能将其中一半的农民转化为新型市民,我国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可能会难以实现。

猜你喜欢
流动土地农民
我爱这土地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分土地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