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晚,脾气大,可能是“病”了

2020-01-19 05:05科学家庭育儿
家教世界·V家长 2020年8期
关键词:特发性开口理解能力

科学家庭育儿

说话晚,要上心

对于说话晚的孩子,有些大人总爱用“贵人语迟”来自我安慰或是安慰他人,觉得说话晚的孩子将来能成大器。

《论语》:“贵人语迟,敏于行却不讷于言。”指的是有内涵有思想的人,是不会多说话,也不会抢话的。所以“说话晚的孩子更聪明更有出息”这种说法完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在正常范围内说话有些晚的娃,家长是不必过分担忧的。

发育晚的孩子与发育早的孩子相比有4—6个月的差异,如果超过这个时限,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

美国西北大学发表于《应用发展心理学》杂志的一项新研究发现:2岁的时候语言障碍的孩子,50%在学龄早期可出现阅读障碍。

可见,说话晚真的是娃成长道路上的一个硬伤,需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孩子究竟为啥说话晚?

病理性原因:先天性唇裂腭裂、舌系带过短、听力障碍等发音器官有问题,会导致娃说话晚甚至不会说话。

精神智力原因:有自闭症的孩子,不喜欢和人交往,在和別人说话时也没有目光交流。智力发育落后的孩子,一般不仅仅说话晚,语言理解能力、发音都会落后。

家庭教育环境原因:一种情况是孩子有任何需求还没等开口,父母就心领神会地服务到位了,时间一长,孩子也懒得开口。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家庭整体都不爱讲话,家庭氛围沉默,没有为孩子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也会导致孩子“沉默寡言”。

特发性语言发育延迟:有的孩子3岁前不怎么说话,但一开口就成句。这类孩子体格发育、行为、智力以及理解能力均表现正常,会使用肢体语言表达意思。其实这可能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况——特发性语言发育迟缓,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且必须由专业医生做出诊断。

孩子说话晚,该怎么办?

疾病因素在孩子1岁前可能就出现了,需要父母平常多留心,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注意构音能力:初步判断娃的声带等发音系统是否有问题。孩子初生的几个月里,留心他是否会发声。孩子长到七八个月,至少会发出一些重复的音节,比如“mama,baba”。

注意交流理解力: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智力发育落后、自闭症等问题。孩子6个月以后,观察他是不是能理解简单的指令,有无互动或目光交流。

排除疾病因素,家长也可以结合自家娃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说话:多使用描述性语言,向孩子讲述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

孩子的一些简单需求,爸妈先尝试引导他说出来后再满足。

使用孩子容易接受的语言方式:句子简短、有明显停顿、不断重复新词。

跟孩子的交流过程,是一场大型“婴语”能力考试,家长的耐心值必须满格。

如果孩子实在做不到,也千万不要逼迫孩子,不要用命令式口吻和他说话。不要让孩子觉得说话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或者因怕说错话而拒绝开口。

在这场“考试”中,不要害怕自己变成一个絮絮叨叨的老婆婆,孩子学说话正是需要我们唠叨的时候,有事没事都跟娃唠个嗑吧!

现在惜字如金,等娃长大了再唠叨,说不定会被嫌弃。

猜你喜欢
特发性开口理解能力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三门核电检修工单开口项管理
不易滑落的毛巾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