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穷式教育,要不得

2020-01-19 05:05小树妈妈
家教世界·V家长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房子房子心理

小树妈妈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求助:一个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同学家开的是宝马,我们家却不开呢?这个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孩子,怕引导不好,孩子心理会慢慢失衡,或滋生攀比心理,或变得自卑。

这个妈妈的担忧,让很多人都感同身受,有妈妈也说:这段时间孩子在家上课,常常需要打卡。透过班里同学上传的图片和视频,孩子看到了很多同学的“家”。有的同学,除了自己的卧室,还有专门的书房和玩具房。有的同学家,是有专门楼梯的二层房子。平时吃穿最讲究的壮壮,家里有一个小游泳池。每当老师让发运动打卡视频时,壮壮都在练习游泳。

孩子看到这些差异,问了她好几次“为什么我家就没泳池呢?”这个妈妈坦言,孩子还不懂什么叫攀比,可能就是单纯地羡慕同学,也想拥有一样的房子、泳池或玩具。她隐约觉得,这个问题,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我们条件不好”那么简单的。

的确,如何回答孩子的这类问题,既考验父母智慧,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价值观念。

“哭穷”式教育,要不得

清华教授彭凯平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如果告诉孩子家里‘缺',我们没有别人好,其实是一种贫穷感的灌输。它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匮乏感。”直接告诉孩子,我们不如别人,这种方式,既粗暴,又会让孩子心理产生变化。

一个网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她是独生女,从小家庭条件就可以,两套房一辆车。可在她的教育上,父母一直灌输“我家穷,比不了别人家”的观念。幼儿园时,班里流行芭比娃娃,她一直以为自己家比别人家差很多,不敢让妈妈买。当时她想摸摸一个小朋友带的芭比,却被小朋友一句“让你妈妈给你买啊”,一下子刺伤自尊心。网友说,那是她第一次感觉自卑的情绪在心里蔓延。

到了小学三年级,班里女生兴起了买杂志,妈妈依然以“我们比别人家差,要节约”的理由,没给她买。她因为一次也不买,总看别人的,感觉抬不起头。初中入学,明明家庭条件允许,别人都背着精致的新书包入学,她却只有粗糙的麻布料书包。后来慢慢长大,妈妈也总是以“我们不如别人”的理由,给她买衣服。

长期这样的教育,让她从小就自卑、敏感,心理渐渐匮乏起来:从小爱画画的她,从不敢跟父母提,想去学这类班,因为怕“费钱”。高中时,她上过短暂的数学补习班,效果不错,可她却因为从小把钱看太重,遇到学习低谷时,觉得回报付出不成正比,叫停了。甚至高考填志愿,看到学费比较高,都宁愿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

网友坦言,日复一日的物质矛盾,让她的视野、心胸变得狭窄,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算计,又怕别人看出来,性格既脆弱,又虚荣,总觉得“心里没力量”。

孩子天生都是有忧患意识的,他们害怕家里穷、家里缺、家里没有别人家好。他们会因为父母的“哭穷”和对比,变得不安和没安全感,因此会克制、收缩自己的想法和欲望,慢慢变得思想和行为都畏缩起来。

孩子有匮乏感,正是因为看不到“我也有”

去年,一名外国小男孩回怼同学的视频被推上了热搜。原来,有同学嘲笑男孩没有名牌鞋子穿。面对同伴的讥讽,男孩不急不恼地说:“我没穿名牌鞋,是因为我不是一个盲从物质的人;我穿普通牌子的鞋,是因为我喜欢它的颜色;一个人,重点不在于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和鞋,而在于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迟早会穿不下那些名牌鞋,可你脑中的想法、你的智慧、学识却能永远启发别人……”

一个人“内心无力”的根源,就是因为看不到自己的“拥有”,从而丧失力量感,产生匮乏感。无论贫富,当一个孩子只看到别人的好,却忽视自己的“擁有”时,最易滋生匮乏感。

心理匮乏的孩子,容易走偏

匮乏感,是最容易让人产生习得性无助的一种负能量。 它会让人把自己不成功的原因,归咎为客观,而不会聚焦在努力上,持续在跌倒的漩涡里原地踏步。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我们都见过: 孩子成绩不如别人好,他会找理由:因为同学有做老师的父母可以帮忙辅导;一个人考不上好大学,他会觉得还不是因为我没钱上好的辅导班;弹琴跳舞学艺术,成就不理想,他会归因为我父母就没艺术细胞;工作后晋升不如别人快,他会说不过是别人会走“上层路线”……所有这些听上去酸溜溜的理由,都是一个人,为自己内心没自信、心理能量匮乏做的开脱。

有匮乏感的孩子,还会产生时间上的紧迫感。面对一个东西,一件事,孩子不相信自己如果踏踏实实积累,靠时间变量,是能得到的,他们会迫切地现在就要得到,现在就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迫使下,很多孩子会不择手段满足自己欲望。

这几年,大学生屡陷“套路贷”的新闻,层出不穷。很多陷入“套路贷”的大学生,贷款不是用作学费、生活费,而是用来买iPhone、化妆品,甚至是奢侈品。很多深陷“套路贷”的大学生,就是在这种压力极大的情况下,继续走上别的歧途,后果不堪设想。

孩子心里有力量,匮乏感就无处立足

生活中,孩子的一些合理欲望,父母是能满足的,可总有一部分欲望,父母没办法满足。此时,不想让孩子产生匮乏感,最好的办法,是帮他们唤起内在的感受,找到内心的价值感。比如,当孩子对比别人的豪车、大房子,对比外在的物质富足时,我们可以问孩子三个问题:

你为什么也想要宝马(大房子)?

帮孩子理清自己的感受,肯定他们的欲望,想开好车,想住带游泳池的大房子,不丢人,这反而是激发孩子志向的一种办法。

我们平时开车(住在房子里),是为了什么?

让孩子清楚的看到:我们开车,是为了便捷;而住在房子里,是贪恋家的温暖和包容。虽然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好的外在条件,可生活给我们的丰富感受,一样都不少。孩子最终会明白:别人看我们的感觉,或者我们看别人的感受,其实没那么重要,自己的感受才最珍贵。

想要宽敞的汽车,更大的房子当然是一件好事,怎么努力去实现呢?

这时,父母就要帮孩子发掘他的“拥有”了。这些拥有,可能是潜能,也可能是兴趣爱好,在展望中,孩子能看到一条可行的希望之路。这些,都是给孩子鼓舞,为他们注入力量感的办法。长长的成长路上,孩子最终会懂得:对一个人来说,内在的愉悦,永远比外在的光鲜更重要。而富足的生活,是长在勤劳的双手和渊博的学识里的,只要踏实奋斗,我们都能够到它。

愿每个孩子,都能接纳自己的不足,并在努力奋斗中去实现自己的希望。

猜你喜欢
大房子房子心理
心理小测试
盖房子
心理感受
河马的大房子
抓鱼的一百种方法
孤独的房子
当“房子”爱上卖萌耍宝以后
心理小测试
一百分等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