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学数学课改误区

2020-01-19 05:05石蔚练
家教世界·V家长 2020年8期
关键词:班级数学课堂

石蔚练

《数学课程标准》的发布对小学数学教学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手段、策略、目标、评价等都作出了明确要求,这将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数学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但是新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新的举措,势必会遇到一些阻碍和盲点,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教学中也会出现部分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过份强调课堂教学模式,令教师沦为教学模式“奴隶”

近年来,很多学校大兴“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之风,甚至很多教师靠所谓“模式”,成了“名师”,到处讲学传授经验,以至部分教师不断复制那些模式。以洋思、杜郎口、蒙山为首的早期课改——学校是课改的窗口,为课改工作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和较为成熟的模式。这些理论和模式为小学数学的课改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其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过分强调遵从于某种教育模式,不仅会导致教育教学的刻板化,甚至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我们一直提倡“生命化课堂”,提倡“课堂生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育教学应该是静下心来研究,它不能搞“运动”,教育是不可复制的。如果动不动就搬出 “洋思、杜郎口、蒙山是这样做的”。 好像把他们的模式一搬过来,教学质量就好了,学生的能力就得到发展了。其实这恰恰导致很多教师丧失了自己的个性,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也有悖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论断。

新旧模式之间不仅是螺旋式上升关系,更应是传承和相互借鉴关系,而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关系。我们不应该刚从旧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又一头扎进新模式的桎梏中去。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当任何模式的“奴隶”。 我们在吸收先进课改理念和优秀课改经验的同时,还应与实际相结合,同时要不断创新加以改进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不应当成为任何模式的“奴隶”。在吸收先进课改理念和优秀课改经验的同时,还应与实际相结合,用不断创新的实际行动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过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由于部分教师的理解偏差加上相关教育部门的监督和教学压力,部分教师就直接将学生放在了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到教学各环节的实施、评价都由学生来操作;在课堂上,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研究,课堂完全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乐园”。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加之他们的知识积累不够,导致很多知识小学生自身无法进行理解、体会,教师的放任延伸出学生学习漫无目的的现象,这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步骤。这种做法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因为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

在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因为教师首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有限,无法顾及其他个体的反应。如果课堂缺乏教师的有效组织管理,则必然导致课堂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生既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很多概念、知识都需要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我们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性。新课改并不是不要教师的“讲”,而是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点的关键处、知识的概括处、思维的提升处。所以,课堂上的教师不是要讲得“少”,而是要讲得“精”,讲得“好”。

三、过分强调合作学习,忽视班级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教学中。首先,国外早就有专家研究指出,最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5人。我国的教育现实是:除了部分乡村小学的班级学生人数不超过25人,绝大多数中心小学和完全小学班级学生人数是超过25人,大部分班级学生人数超50人,甚至还有不少班级在60、70、80人以上。再从数学教学的特点来看,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小组合作。最后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人的生理和智力发展要历经12-15年才逐渐达到“成熟”。在基础教育中,学生要达到能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由淺入深” “由表及里” “逐渐渗透”的过程。因此,不能不分学段一律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在小学教育阶段,问答、授课和自学模式仍是主要的教学模式,而合作和研究模式只能是渗透其中,孕育其中,不可作为一种普遍实施的教学模式。这是由青少年的认知水平所决定的。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小组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希望总是与困难同在。课改引发教师深思,课改促使教师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集思广益,努力创新,将新课程改革真正改到实处,促进基础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班级数学课堂
班级“无课日”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写字大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