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反腐视域下的获得感生成机理研究

2020-01-19 13:15董瑛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年22期
关键词:获得感

【摘要】“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风反腐的重要新理念,主要问答了正风反腐为了谁、依靠谁、怎么看、如何改等重要问题。正风反腐视域下人民群众获得感,从主体上可分为五类基本群体、五类特定群体,从客体上可分为五大基本类型、五大递升层次,从生成机理上形成呼应—参与—受益—认同—动力五大闭合环节。把握获得感主体的多元性、绩效的差异性、需求的发展性等特征,有利于从生成对象、生成形态、生成层次、生成时间上不断提升获得感质量,彰显获得感生成的多重价值和国家治理优势。

【关键词】正风反腐  获得感  生成机理  生成内容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30.029

为了谁、依靠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具有许多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布局“四个全面”、推进“四个伟大”,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新局面新境界,形成了正风反腐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1]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提出的原创性思想;2016年1月12日,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关于“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2]重要论述。这种马克思主義具体化的中国语言、契合民族精神的话语体系、老百姓听得懂的执政语态,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风反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展开新实践、取得新成效,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信心和信赖。

正风反腐视域下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生成机理

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饱含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论的创新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新时代包括正风反腐在内的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不断取得历史性成果的力量源泉,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打造海晏河清的“清廉中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现实问题。

正风反腐视域下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基本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大量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和创造者,以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成为价值尺度,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等重要论述,但关于获得感的重要论述留下了空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首创获得感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重要执政理念,从改革获得感到发展获得感、生态获得感、网络空间获得感,再到全面从严治党获得感和正风反腐获得感,获得感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关键词之一,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话语体系一部分。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获得感是指人民群众所持有的来自党的治国理政活动的客观所得和主观感受。客观所得包括现实所得与潜在所得,主观感受包括满足性感受和期望性感受。正风反腐视域下人民群众获得感,是指不同阶层民众对正风反腐的现实拥有、客观所得和主观感受,以及未来或潜在的客观惠及和主观预期。

正风反腐视域下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问题域。理解正风反腐视域下人民群众获得感,需要厘清和回答四个问题。一是新时代正风反腐“为了谁”的问题。立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视新时代正风反腐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全面等突出矛盾和问题,阐释新时代正风反腐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二是新时代正风反腐“依靠谁”的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历史主体立场,基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实践经验,顺应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正视正风反腐中人民群众参与不够、知情不够、监督不够等现实矛盾和问题,阐释新时代正风反腐如何真正保障和落实人民群众的“主人”“主体”“中心”权利;三是新时代正风反腐“怎么看”的问题。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和正风反腐的新理念新实践为维度,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系列重要论述,审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过程中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获得感状况,即获得什么、获得多少、怎么获得,用各阶层民众的认知和感受诠释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新理念新实践与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意蕴,用典型数据、案例和事实辨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与“为官不为”“奇谈怪论”的关系,不断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正风反腐的认知、认同;四是新时代正风反腐“如何深化”的问题,探索长期执政条件下人民群众获得感如何与时俱进、不断厚实,提出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正风反腐更多获得感的改进对策,创新完善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汇聚人民群众参与、支持、共享正风反腐的深厚伟力,坚决打赢反腐这场正义之战。

正风反腐视域下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形成机理。“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3]坚信正风反腐的政治基础在人民、深厚伟力在人民、评价标准在人民。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风反腐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新理念新实践的理论来源;建党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的最高旨归和不懈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风反腐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新理念新实践的历史根据;回应广大民众的关切和诉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打造朗朗乾坤的清廉中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风反腐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新理念新实践的现实依据。

正风反腐是融政治性、科学性、民生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获得感具有主体的多元性、内容的客观性、感受的差异性、需求的发展性、生成的闭合性等特征。从主体维度上看,正风反腐视域下的人民群众可区分为“五类基本群体”和“五类特定群体”,即正风反腐既要观照和提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新社会阶层和公务员等五类基本群体的获得感,也要关注和保障举报人、证人和鉴定人、腐败案件的被害人、腐败分子的亲属和身边人员、腐败分子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员工、纪检监察和审计等反腐队伍五类特定群体的获得感。让举报人、证人和鉴定人获得应有奖励和社会尊重,让腐败案件的被害人获得权利救济和损失补偿,让腐败分子的亲属和身边人员、腐败分子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员工受到警示教育、引以为戒,让纪检监察、审计等反腐队伍获得肯定激励和待遇保障,使正风反腐成果实现全覆盖、全域化,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从客体维度上,将正风反腐视域下的人民群众获得感区分为五大基本类型(横向)、五大递升层次(纵向),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正风反腐应从横向上保障和增进各类社会群体的经济获得感、政治获得感、精神获得感、社会获得感、生态获得感,同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正风反腐应从纵向上提升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获得感、安全获得感、发展获得感、尊重获得感、自由获得感。从生成维度上,正视人民群众的“主人”“主体”“中心”地位,遵循获得感生存机理,把握正风反腐视域下人民群众获得感生成的五大闭合环节,让各类社会群体呼应正风反腐、参与正风反腐、受益正风反腐、认同正风反腐,在呼应中参与、在参与中受益、从受益中认同、从认同中聚力,形成人人参与、个个效力、共建共享、同治同创的正风反腐动力机制。

正风反腐视域下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生成特征

獲得感已成为政界、媒体、学界、民众普遍使用的一个热词,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的重要理念和重要遵循,是观察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新理念新实践的一个重要视角。在正风反腐视域下,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生成受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呈现出主体的多元性、绩效的差异性、需求的发展性等特征,在理论上具有难以界定、阐释的难点,在实践上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全面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获得感主体的多元性。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核心价值观,共享发展是新时代的重要发展理念。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主体对正风反腐的获得感具有明显的多元化、差异性特征,五类基本群体和五类特定群体内的每一个群体和个体都是获得感主体。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正风反腐既要保障不同社会群体及成员享有知情、参与、支持、监督的权利,也要保证不同社会群体及成员享有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纪律建设的红利和成果。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是单纯满足于物质、经济、实体上的利益和成果,而是对发展质量、成长环境、法治水平、公平正义、清廉程度、社会参与、民主监督等有越来越多的需求、越来越高的预期。这给新时代的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公平正义和共享发展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保障和落实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新社会阶层和公务员等五类基本群体的获得感,而且要关注和保障举报人、证人和鉴定人、腐败案件的被害人、腐败分子的亲属和身边人员、腐败分子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员工、纪检监察和审计等反腐队伍五类特定群体的获得感,真正达到“人人参与、人人享有”、共建共治共享之目的,真正实现治理腐败工作的高质量、均衡式发展,统筹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的政治效果、法纪效果、社会效果。

获得感绩效的差异性。获得感是现实获得感(客观拥有和主观感受)和未来获得感(客观惠及和主观需求)的多重体现,客观上既反映实实在在的拥有状态、发展水平、满足程度,又体现为一种潜在收益、整体收益(环境改善)和预期收益(长远利益);主观上既表现为获取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精神教化、道德涵养,又体现为一种认同、信心、习惯、信念。由于人民群众获得感既受到执政党战略布局、治国理政体系、政党制度安排、整体发展水平、法治德治状况、管党治党能力、正风反腐效能等因素影响,又受到地区、单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正风反腐的态度、领导班子的水平等因素影响,还受到公民职业背景、文化程度、政治素养、参与能力、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因而,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阶层获得感的现实状况和主观感受、当前所得与未来预期等(获得什么、怎么获得、获得多少)都具有差异性,且这种差异性表现为地区性差异、结构性差异、制度性差异。可见,测评不同区域、群体和阶层民众的获得感,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应用性,难度较大。

获得感需求的发展性。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明显本土化特征的“中国话语”,是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化。梳理学界对获得感的研究和阐释,主要是从改革、发展、民生等视角切入,从正风反腐视角展开研究的不多。如《咬文嚼字》编辑部、丁元竹、曹现强、齐卫平分别从改革的幸福感[4]、社区治理路径[5]、主客观获得[6]、人民生活更加美好[7]等维度阐释获得感的需求趋势。人民群众对正风反腐的获得感,主要有物质与经济利益的获得[8],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的获得[9],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成果的享有[10],伟大祖国的尊严和荣誉[11],以及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发展机会[12],更重要的是可持续的、不断发展的获得[13],等等。可见,获得感不仅具有多元性、差异性特征,而且具有发展性、成长性特征,发展不均衡、分配不公、弱势群体边缘化所导致的失去感[14]、失落感[15]、相对剥夺感[16]会降低甚至消解掉民众的获得感。科学把握需求发展变化规律,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更多更高更好获得感,是新时代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正风反腐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正风反腐视域下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生成内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7]腐败是阻碍、破坏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毒瘤,是人类社会协同治理的共同敌人,反腐败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课题,是“新形势下我们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1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正风反腐作为统揽“四个伟大”、推进“四个全面”、坚定“四个自信”的重大战略任务,围绕正风反腐增进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了系列重要论述及实践创新,关注人民群众对正风反腐的认同倾向、参与意向、需求取向、获得状况等,破解正风反腐视域下人民群众获得感生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握人民群众获得感与正风反腐的正向关系,建立多元化、协同式、共享性的治理腐败机制,发挥不同阶层民众、社会组织、新生力量等多元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和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内容、形态、质量,努力探寻增进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的基本规律。

根据生成对象,获得感可分为个体获得感与群体获得感、区域获得感与整体获得感。根据共享发展理念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正风反腐获得感作为新时代重要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要统筹考虑获得感主体的多元性、差异性、地域化等特征,推动个体获得感与群体获得感、区域获得感与整体获得感的协调性、均衡性构建,力求实现正风反腐成果惠及全覆盖、全域化、全程化。人民群众是腐败的对立面,是反腐败的力量源泉和合法性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推动正风反腐成果向全社会覆盖,既关注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的个体获得感,又关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新社会阶层和公务员等基本群体的获得感,特别关注举报人、证人和鉴定人、腐败案件的被害人、腐败分子的亲属和身边人员、腐败分子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员工、反腐队伍等特定群体的获得感;同时力求让正风反腐成果实现全覆盖,既关注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区域获得感,又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全局角度关注党和国家的整体获得感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反腐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根据生成形态,获得感可分为经济获得感、政治获得感、精神获得感、社会获得感、生态获得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议、生态文明建设组成,依此结构可将获得感的生成内容,对应区分为经济获得感、政治获得感、精神获得感、社会获得感、生态获得感。正风反腐既是兴党兴国之举,也是保卫民心、保障民生、保证民权之举。腐败是人民群众的公敌,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群众对党的信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升学、考公务员、办企业、上项目、晋级、买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国等各种机会都要靠关系、搞门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顾,没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没有机会,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这种情况如不纠正,能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吗?这个社会还能有发展活力吗?我们党和国家还能生机勃勃向前发展吗?”[19]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正风反腐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正风反腐,人民群众从正风反腐中感受到变化、得到实惠,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秩序得到规范,经济环境得到改善,生产生活成本降低,老百姓的物质获得感不断增强;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明显提升,老百姓的政治获得感不断增强;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家风全面好转,日日新的作风面貌提气暖心,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老百姓的精神获得感不断增强;鼓励创新创业,支持人人出彩,促进公平正义,保障民生福祉,老百姓的社会获得感不断增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助力美丽中国生态中国建设,不断增强老百姓的生态获得感。

根据生成层次,获得感可分为生存获得感、安全获得感、发展获得感、尊重获得感、自由获得感。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发展需求—尊重需求—自由需求。据此,获得感可分为生存获得感—安全获得感—发展获得感—尊重获得感—自由获得感五个层次。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努力保障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衛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20]而且要“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2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研究和把握人民群众需求变化规律,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正风反腐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开展扶贫脱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动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既注重保障、落实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获得感、安全获得感,又与时俱进地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更高层次,努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强人民群众的发展获得感、尊重获得感、自由获得感,充满自信地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和“塔西陀陷阱”,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根据生成时态,获得感可分为现实获得感与潜在获得感、即时获得感与预期(未来)获得感。获得感作为一种客观所得和主观感受,受主体职业、岗位、文化等因素影响,受客体能量释放程度、效果覆盖大小等因素影响,对正风反腐的客观所得有多有少、有快有慢、有先有后,主观感受有越来越好、越来越多或停滞不前甚至越来越差的动态过程、潜在表现,由此,获得感可分为现实获得感与潜在获得感、即时获得感与预期(未来)获得感。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是,腐败破坏的是市场经济秩序,污染的是政治生态,剥夺的是社会公平正义,不仅损害人民群众的现实获得感、即时获得感,而且损害人民群众的潜在获得感与预期(未来)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反腐败形势作出重大判断,对反腐败工作作出重大决策,对反腐败工作方法作出重大调整,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潜在需求、未来需求,在正风反腐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不仅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打虎”、“拍蝇”、“猎狐”等正风反腐行动中获得了生产生活成本降低、办事办证“最多跑一次”等种种现实获得感、即时获得感,还获得了保障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22]等潜在获得感,同时获得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预期获得感,以及个人和家庭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和质量等未来获得感。

正风反腐视域下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生成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正風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的新理念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论逻辑贯通、精神契合,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引领未来,成为新时代正风反腐获得感生成的新策略新遵循。新时代,应把握获得感生成的多元性、差异性、发展性等特征,不断丰富和提升正风反腐视域下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生成内容,努力彰显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生存价值和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

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生成,有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反腐,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战略布局,也是促进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举措,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着力遏制腐败滋生蔓延势头,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23]“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风反腐的重要新理念,不仅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逻辑贯通,而且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神契合,成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理念新实践,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反腐败理论的新成果。正风反腐视域下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生成,为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为系统阐释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新布局新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解读路径,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实践依据,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反腐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增添了理论力量。

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生成,关系到人民群众“主人”权利和“中心”地位的落实,有助于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正风反腐的正信和认同。正风反腐不仅仅是“打虎”“拍蝇”问题,其实质是民心、民意、民念与党的性质、宗旨、使命的耦合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正风反腐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正风反腐价值取向,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尊重人民的“主人”权利和“中心”地位,为了人民群众正风反腐,依靠人民群众正风反腐。因此,遵循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生成机理和规律,把人民群众的“主人”权利和“中心”地位融入到正风反腐的过程和环节之中,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正风反腐的能动性和实效性,不断把人民群众获得感转化为参与、支持、监督正风反腐的强大能量和动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正风反腐的正信和认同,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腐败治理体系和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内容,正风反腐视域中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生成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用人民群众获得感讲述正风反腐的“中国故事”,阐释清廉建设的“中国实践”,总结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彰显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廉实力,进而把中国特色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努力补齐正风反腐动力系统和监督系统“短板”问题,发挥人民群众在腐败治理、“清廉中国”[24]建设上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国家治理和腐败治理现代化。

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生成,具有解惑释疑、凝聚共识、传递正信的强大物质力量,有助于形成正风反腐的最大公约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要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都要交给群众评判。”[2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正风反腐,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良好政治生态的期盼,赢得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同,大大提振了党心军心民心。但是,伴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的强大态势,加之经济发展转向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反腐“过头论”“政治运动论”“权力斗争论”“影响经济发展论”“导致为官不为论”[26]等歧见、杂音,有的认为“打虎”“拍蝇”“猎狐”等正风反腐行动产生的获得感不明显,有的腐败案件的证人、被害人、举报人等反腐败特定关系人的安全和权益没有得到应有保障,有的腐败分子的配偶、子女等近亲属产生不平衡甚至对抗心理,等等。由此可见,坚持和落实以获得感为价值取向的正风反腐,不断生成和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是对现实问题和各种声音的有效回应,辨析国内一些民众关于正风反腐“影响经济发展”“导致‘为官不为”等误判、杂音,驳斥少数知识分子、网络大V乃至个别党员干部关于正风反腐是“权力斗争”“选择性反腐”等歧见、“妄议”,廓清和回答正风反腐理论和实践中的“四对关系”,即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与干部“不严不实”“为官不为”的关系,反腐败专责机关监督执纪问责与广大民众支持、参与的关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与保障干部职工正常工作生活待遇的关系,全面准确传导党和政府的主张和声音,凝聚各方共识,促进社会正信,校正社会心理,增强全党全社会对正风反腐的“四个自信”。同时,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生成,不仅体现人民群众对正风反腐的参与度、认同度、满意度,而且一定程度上成为检验正风反腐供给多少、成效大小的评价标准。

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生成,是反腐败中国方案、中国经验的表达,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共正风反腐的认知和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正风反腐,既具有不同于党的十八大以前反腐败的时代特征,也显示出不同于苏共以及英美等国家转型期反腐败的中国特色,由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多种评议。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和反腐败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注目;[27]美国知名学者约瑟夫·奈认为,中国正在推进的“反腐就是增加中共的软实力”;[28]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公婷认为,如何让公众直接参与廉政监管工作,反腐创新如何获得社会认可和支持,是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亟待解答的问题;[29]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建议,中共在减少“内部多元主义”的同时,增加“外部多元主义”,[30]引入社会和公众力量参与反腐败;等等。成功的反腐,既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推动、有效的监督制衡,也需要广泛的社会动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北京反腐败宣言》等国际反腐败法律法规,在“促进社会参与”“提高透明度”“发挥民众作用”“提供权益保障”[31]等方面也作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因而,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生成、转化、阐释、交流,可促进“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腐败追赃追逃等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中国经验的传播,推进反腐败国际合作交流和人类文明成果互鉴共享,从而彰显中国政府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北京反腐败宣言》、G20杭州峰会反腐败《高级原则》和《行动计划》、构建“一带一路”廉洁之路等中国担当,让世界分享正风反腐的中国方案,占领道义制高点。同时回应国外有关政界、学者、媒体、民众和国际组织对中共正风反腐的误读、曲解和妄议,向世界传递“我们党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32]有助于中国赢取国际反腐话语权和主动权。

(本文系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總书记关于正风反腐新理念新实践研究”和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强化对纪检监察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17BDJ034、20BDJ019)

注释

[1]习近平:《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对准焦距 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人民日报》,2015年2月28日。

[2]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内监督》,《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

[3][2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8、16~17页。

[4]《咬文嚼字》编辑部:《2015年十大流行语》,2015年12月16日。

[5]丁元竹:《让居民拥有获得感必须打通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路径》,《国家治理》,2016年第2期。

[6]曹现强:《获得感的时代内涵与国外经验借鉴》,《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1月下。

[7]齐卫平:《论党治国理政能力与公众获得感的内在统一》,《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1月下。

[8]赵兵:《正风反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人民日报》,2015年4月7日。

[9]蒋永穆、张晓磊:《共享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3期。

[10]赵玉华、王梅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金石》,《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3期。

[11]林怀艺、张鑫伟:《论共享》,《东南学术》,2016年第4期。

[12]周海涛、张墨涵、罗炜:《我国民办高校学生获得感的调查与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第9期。

[13]秦国文:《改革要致力于提高群众获得感》,《新湘评论》,2016年第1期。

[14]张航:《浅议“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15]张品:《浅议获得感的理论内涵及当代价值》,《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16]蒋永穆、张晓磊:《共享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3期。

[17][20][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70页。

[18]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人民日报》,2015年12月31日。

[19]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第95页。

[2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人民日报》,2017年1月7日。

[24]董瑛:《清廉中国的逻辑体系与时代构建》,《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12月上。

[25]习近平:《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  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

[26]陈治治:《反腐败斗争必须坚定不移抓下去,不会变风转向》,《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8月22日。

[27]《王岐山会见基辛格》,《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日。

[28]陈凌:《反腐绝非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正本清源说反腐③》,《人民日报》,2016年1月25日。

[29]公婷:《最优的反腐路径是“社会反腐”》,澎湃新闻网,2014年9月21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67952。

[30][新加坡]郑永年:《中国怎样反腐败才会有效?》,《联合早报》,2012年12月25日。

[31]外交部条法司编译:《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相关法律文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3页。

[32]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95页。

责 编/李金澍(见习)

猜你喜欢
获得感
切实提高市场主体对改革的“获得感”
思想品德课教学微评价的实践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在政策解读中积聚舆论正能量
洛阳老城:群众“获得感”的党建元素
官员的“获得感”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