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一个灿烂的开头

2020-01-20 02:44肖尧
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噩梦团圆张爱玲

肖尧

当你老了,睡思昏沉,坐在炉火旁,回忆自己一生的故事,打算从哪里开始回忆?

有人说,这个问题本身可能存在逻辑漏洞。因为人的大脑不受控制,常常是突然地,一个细节就会出现。比如,孩童时代一场大雪里的玩玩闹闹,某一年冬天刮过一场特大的风,第一滴眼泪滑落的时刻,某一个深秋的午后看一片银杏飘落的场景,或者只是一個常常做的梦境,当然还有那些刻骨铭心的雪月花时,以及挚友相交的只语片言……

这些人生的细节,闲如浮云,翩然而至,又顿然隐去,却都是我们人生的华章。连缀成篇,就可能是我们的一本自传体小说。

所以,开头的问题得以成立:在这些片断里,你会截取哪一部分,作为这篇小说的开头?无可否认,开头至关重要。是的,就是从那里起笔,一切的故事,所有的细节便会汩汩流出,自成脉络,自在游走,直至结束。解决了开头,就解决了百分之/计的写作难题。

1976年,张爱玲完成了自传体小说《小团圆》的全部创作。这是她自己的故事。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要提笔写自己隐秘而传奇的故事,万语千言,从何说起?

张爱玲曾给她的好友宋淇夫妇写信:

【张爱玲一九七五年九月十八日】

《小团圆》因为酝酿得实在太久了,写得非常快,倒已经写完了。当然要多搁些天,预备改,不然又遗患无穷。……

酝酿得实在太久,当然也包括酝酿一个灿烂的开头。从哪里起笔?从小时候开始回忆?不不,爱玲一定挣扎了很久,最终决定,不如这样起笔吧:

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1》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

但是她常想着,老了至少有一样好处,用不着考试了,不过仍旧一直做梦梦见大考,总是噩梦。

从心理症候的角度,评论家曾给出这样的解读:张爱玲是学霸,她从来不惧怕考试。何来“惨淡的心情”一说?又何来“梦见大考,总是噩梦”一说?这里,不过是张爱玲的一种显摆罢了一在大考中获胜,是少年时代难得的“高光”时刻啊!

我同意这样的解读——既然在书写自己,这起笔总不能卖惨吧?故意写大考,回忆考试“噩梦”,那种意气风发的少年爱玲形象才会在作者心里生出无限美好,让她嘴角微露笑意吧?由笑容开始,爱玲才有勇气,将那些真实、冗长又苍凉的人生片断,慢慢地呈现在方块字中。

我曾无数遍阅读《小团圆》的开头,无数种情绪涌动过。这是张爱玲酝酿出的灿烂开篇,也是她真诚而复杂地袒露自己的开始。由此,我们得以触摸精彩。而我们呢?又该如何酝酿自己故事的开头?

猜你喜欢
噩梦团圆张爱玲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噩梦成真?
盼团圆等
团圆的日子
不愿醒来不愿从梦中醒来
CAUTIONARY TALES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团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