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信息筛选,抓住特点解读

2020-01-22 06:06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档案文件起征点纸张

阅读指要

考生在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题时,要做到全面、到位,就必须实现信息处理能力的“三级跳”。

1.第一级:筛选信息能力

考生需要循着答题的指向去阅读文本,将有效信息筛选出来,其中的一些明示信息,就可以直接用来作答。如2019年全国卷Ⅰ第6题的第②个答题要点“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其有效信息分布在“材料二”之中,详细内容如下:

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

其中的“文件纸张严重酸化”一句,就属于明示信息,可以“摘抄”作答。根据文本信息,其酸源主要是用于书写的“酸性烟黑墨水”。

2.第二級:解读信息能力

有些答题信息隐含在筛选出来的有效信息中,需要考生结合答题指向进行由表及里、由事及理、由因及果地解读,从而将其揭示出来。其答题的基本模式是“筛选→解读”。如2019年全国卷Ⅰ第6题的第①个答题要点“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它隐含在“材料二”的“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一句中,考生对该句进行由事及理地解读后,可以发现,这批档案文件从形成到现在,已经有三个世纪之久。从档案文件的保存来讲,形成的年代越久远,受损的可能性就越大,程度就越严重,据此可以将“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这一隐含要点揭示出来。

3.第三级:整合运用信息能力

(1)整合信息能力

解读出来的隐含信息往往比较分散,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根据答题指向,对其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建立其内在的关联,得出既符合语意逻辑,又符合事理逻辑的结论。其答题的基本模式是“筛选→解读→整合”。如2019年全国卷Ⅱ第6题的第③个答题要点“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其有效信息分布在“材料一”“材料二”之中。解读“材料一”可以发现,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我国还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解读“材料二”则可以发现,建设港珠澳大桥,我国已进入科技创新的发展、强大阶段。考生整合这两点隐含信息,可以探寻到国人自信心的来源——“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2)运用信息能力

有些解读出来的隐含信息具有一定的共性或规律性,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根据答题指向,运用它来对特定的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作出合乎事理的推论,其答题的基本模式是“筛选→解读→运用”。如2019年全国卷Ⅰ第6题的第③个答题要点“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其有效信息分布在“材料二”“材料三”之中。解读“材料二”,可以揭示出纸张寿命与温度、湿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在同等条件下,温度越高,湿度越大,纸张寿命越短;温度越低,湿度越小,纸张寿命越长。运用这一变化关系来分析毛里求斯的实际情况,得知其“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会缩短纸张寿命,是档案文件保存的不利条件。

考场文本

材料一:

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个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个税制度改革走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财政部部长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

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公开征求意见到《办法》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普遍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超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政策。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

材料二:

表一: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元)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注〕扣除款: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税收入中减除的款项。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8000元,减除5000元免税额,其应税收入为3000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2000元,那么这2000元即扣除款。

材料三:

目前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3万元,考虑到边际成本递减,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5万元。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25万元,按目前的抵扣方案,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2.4万元,在20%的税率下,这意味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4800元,与年均5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

材料四:

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圈点批注

解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思路是“把握指向——搜集信息——梳理要点”。如对于材料二,我们可以梳理出以下信息: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纳税人的收入与纳税额、减税额成正比,但与降税幅度成反比,月薪2万元以下的收人群体税负下降明显。收入高的群体纳税额高而降税幅度小,收入低的群体纳税额低而降税幅度大,体现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而低收入者是最大收益者。高收入人群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中低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体现了专项附加扣除的定点减负作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个人所得税法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实行部分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是其突出亮点。

B.我国个人所得税以前是分类征收,新个人所得税法向综合征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对解决税负不平衡有帮助作用。

C.《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在制定时虽然广泛听取了民意,但在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方面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

D.要使纳税人能充分、便捷地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其中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成为重要的一环。

2.请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至少给出两点理由。

答:

猜你喜欢
档案文件起征点纸张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档案文件的数字化管理在企业中的相对重要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档案文件管理中的积极影响
个税改革:不止于起征点
俄罗斯联邦档案文件解密状况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