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文化的技工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2020-01-25 16:10李燕
职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校园文化核心素养

李燕

摘 要:课堂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应始终围绕课堂教学展开。笔者所在学校以校园文化为引领,推出“双课堂”教学模式,将德育文化课程作为第一课堂、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第二课堂,把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能够顺利走向职场的技工院校优秀学生。

关键词:技工院校    核心素养    双课堂模式    校园文化

核心素养是技工院校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技工院校学生核心素养问题关系到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是技工院校办学方向的关键所在。培养和发展技工院校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笔者所在学校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在学习期间对学生的品德修养、人文底蕴、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团队合作、身心健康、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培育,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一、目前学技工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从技工院校层面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技轻德”,对情感素养的渗透有待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不足;学生则普遍存在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等问题。从企业反馈来看,学生进入企业后,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缺乏沟通合作和服从服务意识;缺乏责任担当和团队意识;缺乏形象与礼仪和职业认同意识。因此,如何有效地结合学校校园文化完善对技工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

二、技工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及思路

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等素养,是技工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形式。笔者所在学校秉承“用和合文化启迪学生的心灵,让专业技术润泽学生的心田”的育人方针,倡导“和启心智,技润心田”的育人理念,提出“要学技能,先学做人”,推行“双课堂”的育人模式,将学生德育素养的培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三、基于校园文化渗透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双课堂”教学模式

(一)夯实第一课堂,稳固基础素养

1.通过文化德育课程锤炼学生的道德情操,夯实学生的基础素养

技工院校应在日常的教学课程中融入德的教育、法的灌输、和的启迪,夯实学生的人文底蕴。一方面,加强文化课程建设,切实推进文化课程改革,开展专题教学研究、教学比赛等活动,培育并推广一批高质量的具有职教特色的文化课程;另一方面,通过讲好德育课,积极推动“德育课程”向“课程德育”转变,努力使每门课程都渗透育人内容,形成一批德育功能明显的“课程德育”优秀示范课。

2.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提升学生技能的同时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计划

技工院校应突出职业技能导向,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核心技能水平。学校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开展以理论加技能为模块的专业课程,加快建立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通的专业课程标准,积极推进“双证融通”的专业课教学模式。

(二)丰富第二课堂,提升核心素养

1.以班集体文化为核心开展学生德育管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笔者所在学校在德育评价标准中,融入企业文化对班级进行管理、评价,引导学生以企业需要的核心素养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习惯。例如,学校将企业“7S”管理引入到教室、寝室、实训场室的管理中,开展“最美7S教室”评比活动。学校要求教室内做到讲台“整理”无杂物、卫生角工具“整顿”有秩序、地面“清扫”无垃圾无积水、墙壁“清洁”美观无灰尘等,整体布置合理、美观、整洁、和谐、健康向上,以培育学生认真仔细、相互帮助的素养。

2.以技能节为平台厚植匠心文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为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展示学生职业技能风采,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技工院校结合学生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学生技能的掌握进度,定期开展技能节活动。以技能节为平台,为全校学生提供一个技能比武的舞台,着重培养学生重技能、练技能、比技能的热情,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技能学习氛围。同时,技工院校还应开展“工匠进校园”系列宣讲活动,倡导“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技能宝贵”的价值观,营造浓厚的技能学习氛围。

3.以特色社团活动为主渠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技工院校应加强对共青团、学生会、国旗护卫队等学生组织的领导、管理与建设,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社交能力。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志愿者们定期服务太湖马拉松比赛、五四青年节、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活动,以志愿者服务的形式,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深入城乡社区、小微企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会计专业的学生利用专业技能特长,在暑假期间服务当地市民服务中心的税务窗口,给办事的老百姓讲解税务知识、解决基本问题。

4.培植双创意识,通过就业与创业教育及创业孵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技工院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双创意识的培养;开展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双创指导服务机构,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让学生在科学的职业理想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例如,笔者所在学校以合创3D打印定制工坊、CT-启航航拍摄影工作室等为平台实施“学生创新创业助推计划”,通过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帮助学生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创业实践。

5.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培养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校企合作,尤其是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注重向学生灌输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优秀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中进行定点跟踪,推行实习学生岗位跟踪记录制度,完善岗位管理制度。

同时,技工院校应加强校内外产、学、研校企合作式教育,创设良好条件,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企业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把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依托笔者所在学校会计专业的“衡信会计工作室”的形式,学校积极吸引校外优秀技术技能大师进校兼课, 让大师通過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乐学善思、精技求知。

四、结语

技工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正在推动课堂教与学的变革。只有把素养培育融入日常课堂活动中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和的教育,德的锤炼,技的润泽,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后庆.多途径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现代教学,2017(5).

(作者单位:长兴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核心素养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