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提升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2020-01-25 16:10王镇
职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案例

王镇

摘 要:中职教师在组织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工作中,既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启迪学生的法律意识,又要适当地创新授课方法,借助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另外,中职教师还应加快教学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在教学中开展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    法律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深入和推进,越来越多的中职教师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成效,并致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法律意识的提升和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职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缺乏重视,不仅没有意识到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律方面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很少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开展一些具体的法律教育活动,进而导致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一直比较低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缺乏,这不仅给教师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鉴于此,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一、创新教学理念,着重启迪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现阶段的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并重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和提升。因此,为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如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启迪,就成为当前教师组织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工作的关键。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由于自身教学理念落后,很少在教学过程中去启迪学生的法律意识,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和发展的。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工作当中,应该尝试对自身的教学理论进行创设,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启迪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形成。

例如,在“预防违法”一课的教学中,起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出示“大学生掏鸟窝”的视频案例,并提出讨论问题:这是一种什么行为?是否会造成违法?从而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违法行为有个大概的认识。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着重了解一些违法犯罪的实例,详细给学生阐述这些违法行为触犯了哪些法律条文以及该怎样进行惩处,从而加深学生对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认知。最后,教师可以就“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的问题来让学生开展讨论,并着重从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法规以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来展开,从而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有深刻的认识,并意识到预防违法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启迪。

二、创新授课方法,引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致

由于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学起来比较无趣且难度比较大,因此很多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兴致是比较缺乏的,再加上教师经常使用以口头表述为主的授课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的学习丧失了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耽误了教师的教学进度。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工作当中,应该着重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适当地去丰富和扩充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调动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在“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一课的教学中,起初,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和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内容,并让学生去阅读教材上的案例,思考“案例中家长的行为触犯了什么法律”的问题,并以此来引入该节课的学习。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并着重对“法律的特征”“法律和纪律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律的作用”等知识点来展开分析和探究,并尝试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讨论和探究。最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小组讨论和探究的情况,为学生创设一个“某地区民警在开展护林防火工作当中,发现有一处田地里有野外用火的痕迹,经过民警的走访调查,锁定了违法行为人丁某”的情境,并让学生思考该情境当中的丁某触犯了哪些法律,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借助此类情境的创设,既调动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让学生对于一些法律知识内容有了一个更为直观、全面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三、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信息技术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当中得到了践行和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当前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却有不少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盲目地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工作,完全忽视了信息技术只是辅助于教学的,进而导致信息化教学的成效偏低,完全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应有的优势。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工作当中,既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又要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合理化,并通过加快教学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对教学模式的优化。

例如,在“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一课的教学中,起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出示一起有关肖像权被侵犯所引发的纠纷的案例,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并了解一些实际生活当中公民解决纠纷的非诉讼方式有哪些,为学生讲解实际生活当中公民解决纠纷所采用的非诉讼方式的适用范围,并将三大诉讼这部分的内容制作成课件,从而以更加直观、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进而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最后,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优势,从网上搜集并下载一些现实生活当中依法维护权益的案例,并将其分享给学生。

四、开展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当前的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当中,想要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实现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和发展,不仅需要教师做好课堂的教学工作,同时还需要组织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切实受到教育。

例如,在“公正处理民事关系”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除了开展必要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具体的处理民事关系的活动。在本次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原告邓某某诉被告李某某高处投掷物体伤人事件”的案例,进而让学生对于本次案例活动的内容有所了解。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不同的角色,比如被告、原告、双方律师、审判人员、法官和人民陪审员等,并让学生分角色来展开活动。比如,双方律师需要为自己的当事人进行辩护,而法官则要裁定当事人伤人的责任和应该受到的处罚。借助此类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切实增强了自身的法律意识。

具体来说,在当前的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当中,切实做好课堂的教学工作并实现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和发展,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知识有着极大的帮助。鉴于此,中职教师在组织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工作当中,应该基于当前的教学形式,牢牢分析和把握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的特点,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来合理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当然,教师还应该正视自己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問题,积极地探究可以适应当前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吴兰团.中职法律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3(22).

[2]郑峰. 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

(作者单位:淄博理工学校)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