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融合,让童谣和游戏更具魅力

2020-01-25 16:21李晗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童谣融合游戏

李晗

【摘要】一首好的童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钥匙,是督促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良方,更是沟通幼儿心灵的桥梁。一个好的游戏,可以挑动幼儿感知世界,可以激越幼儿自主探索,更可以承载幼儿的幸福童年。当童谣遇上游戏,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本文从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入手,在分析两者特性的基础上,探索将游戏融入童謠,将童谣游戏化的方式。

【关键词】童谣;游戏;融合

一、论:童谣与游戏的关系

1.童谣,让游戏“火”起来

案例一:拉大锯

户外混龄活动时,技能游戏区来了6个小朋友,他们玩着拔河的游戏。但很快出现了纠纷,孩子们跑来告状:“我们都还没有准备好,他们就开始拉,我都差点摔跤了。”原来是游戏规则出了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在相互协商后孩子们决定使用“暗号”。于是游戏区出现了这一幕,孩子们一边吟诵一边晃动绳子:“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就是不让二妞去。”当说到最后一句“暗号”时两边开始用力拔河。响亮的童谣声、热闹的拔河场,很快吸引了大家的围观,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游戏。

反思:在上述案例中,童谣的情节与游戏的玩法相互匹配,孩子们巧妙地借助童谣变成他们的“暗号”,这样的游戏“规则”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感知,从而使游戏更有秩序地开展。同时借助童谣的吟诵和传播,能把游戏推向更多的孩子,让游戏因为童谣“火”起来。

2.游戏,让童谣“活”起来。

案例二:请你猜猜在哪头

“公鸡头,母鸡头,糖果糖果在哪头?在这头?在那头?请你猜猜在哪头。”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李老师将糖果藏在身后,在手中随意调换,接着将两只手伸出,小朋友们争相猜测糖果到底在哪只手里,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其中,猜测糖果所在的位置。甚至还有小朋友跃跃欲试:“李老师,我来给小朋友猜猜好吗?”于是孩子们成为游戏的主导者,自己玩了起来。

案例中因为融入了游戏,原本只能诵读的童谣“活”了起来,更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和表现欲望。幼儿不再是机械地诵读,而是自愿融入于游戏情节,轻松玩游戏、快乐学童谣。

二、理:童谣与游戏的特性

1.精挑细选,凸显童谣教育性

童谣是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积累发展的,需要对搜集的童谣进行筛选,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

(1)遵循年龄特征,关注幼儿兴趣。

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搜寻幼儿感兴趣的童谣资源。小班幼儿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可以选择《数字歌》《小猫吃鱼》这类短小易懂、生动形象的童谣,便于幼儿感知记忆。中班的幼儿好奇心膨胀,处于同伴合作的萌芽期,可以选择《什么尖尖尖上天》《虫儿的歌》这类知识性的童谣,不仅拓宽幼儿的视野,还能以互动的形式表演童谣,让幼儿感受合作的乐趣。大班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更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不妨选择一些饶了口令式童谣《打醋买布》、接龙型的童谣《你姓嗲》,发展幼儿的语言、调动幼儿的创造思维。

(2)对接发展需求,熏陶幼儿品质。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和民间的淬炼,童谣以口传的形式传颂至今。在选择童谣时,我们要保留其精华,有助于熏陶幼儿品质,使其养成良好美德和习惯,如《十朵花,九个瓜》中“开谎花的不结瓜”,引导幼儿诚实守信。更应该剔除或改编一些儿童不宜的内容,减少其负面影响,如《我有一个金娃娃》,其中涉及的暴力因素则需要做后续的处理,使其符合当代人本教育的需求。

2.盘点分析,挖掘童谣游戏性。

(1)盘点童谣类型。

童谣数量繁多,并不是所有的童谣都适合与游戏融合的,需要了解童谣的类型,寻找融入游戏的切入点。

①问答型童谣。孩子总是充满好奇和活力,他们异想天开、奇思妙想,他们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童谣《四季花鸟歌》:“什么花春天最早开?迎春花春天最早开;什么鸟春天最早飞到我家来?小燕子春天飞到我家来……”利用问答的游戏方式,不仅能满足幼儿喜欢探索周围的现象和事物的求知欲,更能使幼儿在问答中丰富知识、学会合作。

②情节型童谣。情节型童谣常运用有节律的短句渗透故事的情节,童谣《黑猫警长》:“黑猫警长,黑猫警长,喵喵喵。开着警车,开着警车,滴滴滴。小小老鼠,小小老鼠,哪里跑。一枪一个,一枪一个,啪啪啪。”童谣的韵律和句式相照应,情节形象生动,为幼儿耳熟能详,幼儿仿佛置身于故事场景。结合情节与动作演绎的游戏方式,使童谣更形象生动,对于好动的幼儿来说,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之加深对童谣的印象。

③竞赛型童谣。比赛型童谣常伴有两两竞争和合作,可以由两个或者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童谣《金苹果》:“金苹果,金苹果,金金金。银苹果,银苹果,银银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咕噜咕噜……。(剪刀石头布猜拳)”在游戏中增加幼儿之间的互动,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④接龙型童谣。以接龙的句式汇编成的童谣本身就具有语言游戏的特质,童谣《接唱童谣》:“小红小红生病了,生什么病?生毛病。什么毛?鸡毛。什么鸡?公鸡。什么公……”接龙游戏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拓宽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

⑤角色型童谣。角色型童谣中涉及了角色分工,易与扮演游戏相结合。童谣《抬轿子》:“七格七格蓬,花轿抬新娘,噼里啪啦轰。”幼儿在对新娘、轿夫的角色分配过程中,有协商、有轮流,发展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分析童谣特征

童谣有自身的特点,或凸显动作,或蕴含情境,或富有节奏。应充分分析童谣的语言及内容特征,设计有趣、有生命力的游戏。

①动作联想。童谣中常常会有一些关于动作的词语,如童谣《堆馒头》提到“堆”字,幼儿会联想到一层—层往上堆叠的动作,或大拇指套叠,或手掌堆叠,或接龙搭肩等。抓住关键词,可以将童谣与动作发展联系起来,从而创编成游戏。

②情境想象。有些童谣描绘的是一些动态有趣的场景,如童谣《老鼠笼》,根据“我们要搭个老鼠笼”进行情境创想,人数可少可多、笼子可大可小,可两人游戏、可多人游戏。以情境为导向,设置游戏玩法。

⑧节奏匹配。游戏和童谣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些语言结构相似、内容重复多的童谣,利用有节奏的说唱,创编不同的游戏。例如童谣《跳花绳》,跳花绳可创编为跳皮筋、跳竹竿、对脚踢等;游戏的人数、绳子皮筋的组合变化都有很大的弹性,从而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需要。

三、探:童谣与游戏的融合

童谣内容丰富,游戏形式多样,寻求最佳融合点,拓宽形式,才能发挥两者的最大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区域游戏与童谣的融合。区域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将搜集的童谣素材进行甄选,与不同功能的区域游戏融合。

(1)生活区,童谣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结,例如投放刷牙的步骤图,配上童谣《刷牙歌》,与支持性环境相呼应,能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2)美工区,童谣可以与各种创作材料搭配,例如纸卷一卷做鞭炮、横幅纸箱变龙灯、超轻黏土做饺子、画年画、贴春联,幼儿用艺术的方式表现《新年到》,感受新年的氛围。

(3)益智区,童谣启迪幼儿的智慧,例如《十二月花歌》《十二月水果》,月份与水果、花朵匹配游戏,丰富幼儿对当季植物的感知。

(4)角色区,角色扮演传唱童谣,例如《老鼠娶亲》《孙悟空打妖怪》,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角色,自制头饰、服装,自由设计场景并进行演绎,发展自主性和社会交往能力。

(5)阅读区,提供与童谣有关的图谱、场景,或依据童谣自制图书,鼓励幼儿自由讲述,培养幼儿阅读习惯和书写的意识。

1.动作游戏与童谣的融合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需要渗透动作和规则,如果仅仅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幼儿很难产生代入感。将童谣融入体育游戏,既能加深印象,又能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幼儿在玩围成圈追逐跑的游戏时,可以将《切西瓜》的童谣贯穿其中,圆圈表示西瓜,切的动作简单有节律,让幼儿自然而然记住了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手指游戏是最方便简捷的游戏,在稳定情绪、训练语言、锻炼肌体、合作交往等方面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童谣与手指游戏相融合,让童谣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就地取材”,让童谣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2.音乐游戏与童谣的结合

节奏明快的童谣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可在学习童谣时,可以以童谣为词,以耳熟能详音乐为伴奏,用吟唱童谣的方式,以音乐调动幼儿的感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更便于其记忆;也可以配上音乐乐器,强烈鲜明的节奏感让幼儿的童谣学习动感十足,在快樂的氛围中满足其表现的欲望。

游戏因为童谣变得有声有色,如脍炙人口的《丢手绢》,因为童谣的加入,让这个游戏经久不衰;童谣因为游戏焕发新的生机,如耳熟能详的《老鹰捉小鸡》,因为游戏的加入,让这首童谣广为人知。巧妙融合,才能让童谣和游戏更具魅力。

猜你喜欢
童谣融合游戏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童谣里的童年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快乐童谣
《融合》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