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背景下的吉林省冬季景区公共设施设计思考

2020-01-25 16:20孙虎鸣
工业设计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冬季智慧旅游公共设施

孙虎鸣

关键词:智慧旅游;吉林省;公共设施;冬季;设施设计

1 智慧旅游背景

我国智慧旅游从概念的提出到实施,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并融入了全域旅游的各个层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旅游原初的概念与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它所触及的旅游领域和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智慧旅游内涵的扩容增量,势必带来智慧旅游品质的提质增效,从而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智慧旅游具体来说一是为旅游企业提供旅游信息资源和企业的市场营销、线路设计等技术上的支持[1] ;二是为旅游者提供相关的各种旅游信息和个性化旅游服务,同时也可以为旅游者提供虚拟现实的旅游体验等服务。智慧旅游在实际运行中,有其自身的体系框架,智慧旅游体系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应用领域、技术领域、感知领域三方面。智慧旅游在应用领域层面主要指智慧化手段在旅游行业范围内的应用,如智慧的旅游政务、智慧的旅游公共服务、智慧的景区、智慧的旅行社、智慧的交通、智慧的酒店等行业领域的应用行为;在技术领域层面主要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技术有效实现旅游网络服务功能作用;在感知领域层面主要通过感知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和存储,为智慧旅游提供基础数据的支撑,同时提供旅游体验感知与个性化服务[2]。智慧旅游背景为吉林智慧旅游开启了新的探索之路,可以说为推动吉林省智慧旅游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2 智慧旅游背景下吉林省冬季景区公共设施设计需求分析

2.1 景区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的智能化需求

如何将智能化注入到景区公共设施当中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也是景区公共设施功能取向的关键问题,它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原有公共设施基础上加入智慧功能;另一个是开发一些智能化的公共设施。在此基础上考虑公共设施智能化的方向会有的放矢,不至于偏离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单从智能化的旅游服务角度讲,目前主要还是依托数据化、互联化、智能化。即数据化感知技术、互联化传输技术和智能化处理技术。三大技术与旅游的结合构成了智慧旅游的基础框架和技术系统,以此来实现为游客提供主动服务的技术支持,并随着服务职能的升级转型和应用功能的变化,从公共设施内在服务方式设计与实体体验设计都要发生改变。如景区公共设施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为游客提供智能化实时服务,使游客可以随时随地智慧分享旅游经验,这种服务方式与服务手段也是公共设施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2.2 景区公共设施的智能化审美功能需求

公共设施的审美功能需求是多方面的。作为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无疑更加偏重于审美取向的研究与设计。如果从精神层面考虑,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无论是使用过程中的心理体验,还是景区公共设施外观形态给旅游者在视觉方面产生的印象,都要体现出美感特征,满足旅游者的审美要求。

内涵审美功能要借助智能化的手段,通过景区公共设施及客户端实现旅游的对接。从多种模式的推送与连接,多种虚拟与现实的体验,多种视频语音的连线等各个方面实现对游客的优质服务,体现智慧公共设施的服务优势,让游客感受到舒适感与愉悦感。

外在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公共设施的形态特征方面。景区公共设施多数是以实体出现的,其可视的外在形象可能会对游客产生视觉上的影响,这种较直观的感受,会对整体景区形象产生影响。公共设施不但作为个体存在,也是整体景区环境美感要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游客进入景区首要面对的形象建筑物,其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要尽量给游客提供有特色的公共设施形象,这是提高景区形象工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游客体验景区环境美感的一个窗口。

3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吉林省冬季景区公共设施设计思路

3.1 公共设施智能化設计

从设计的角度审视智能化公共设施,需要考虑进行整合,要考虑设计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有些智能化的服务,需要载体来呈现,需要通过具体的终端来实现,信息传递只是手段,一些景观区域内的实体信息指示牌、导航板、景观照明装置、景点坐标器具等可以与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相融合,所有这些都是通过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与公共设施结合产生的。公共设施设计要紧紧契合智能化的应用,以适应智慧旅游的态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多方协作的运行模式来推动智能化、信息化公共设施设计与建设,更好地顺应智慧化旅游的需求和现代旅游产业的趋势。同时要加大公共设施智能化的融合力度,使游客不但能感知移动终端的多样信息体验,还能够切身感知智能化公共设施辅助性的贴心情感服务。

3.2 公共设施季节性设计

受吉林省境内的环境影响,景区内公共设施设计所考虑的季节性因素,重点应放在冬季,并结合四季分明、冬长夏短的气候特点,在公共设施设计方面应考虑以下因素:

3.2.1 自然环境因素

公共设施设计应考虑北方气候变化,旅游者在冬季集中旅游体验时间可能会缩短,特别是在户外,旅游者在夏季旅游中不会遇到的一些阻碍。如风雪、寒流等自然因素,并随着天气温度的降低,南方人与北方人对气温的适应性、差别性就会反映出来。作为公共设施在设计初期就要预先进行设计安排,对所布设在景区内的公共设施进行气候变化分析,对不同的景观区域或各个景观节点中的公共设施如何提升防护性能、安全性能、维护性能等要做好预案,以保障公共设施冬季服务功能的正常运行。

3.2.2 旅游时间支配因素

这是由天气影响下的旅游者对旅游时间支配因素所决定的,这种旅游的时间性,主要指旅游者的自由支配时间和集中旅游体验时间。针对冬季旅游的时间分配,有些严寒天气不利于户外旅游体验,也会加大户外公共设施的维护成本。这种冬季旅游的不利因素,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转化为一种特色旅游,融合智能化技术,实时监控天气变化,实时跟进安全性能保护措施及提示预警,启动冬季旅游的预案设施或备用设施,给游客带来严寒旅游的特殊体验感,也不失为一种个性化旅游尝试。

3.2.3 特色因素

季节性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是淡季和旺季旅游现象产生的根源。季节性问题会对旅游景区的资源调配、利用,对旅游者、旅游景区造成负面影响,导致旅游质量的下降。由于吉林省部分景区在冬季处于休眠期,景区中的公共设施便处于闲置状态。虽然旅游受到季节性制约,但随着冬季游的回暖态势,人们对于季节性的旅游有了新的认知,冬季游受更多游客的喜欢,特别是处于北方地区的吉林景区应顺势而为,抓住冰雪旅游的契机,发挥冰雪资源特色,提供别样的冬季旅游体验。在此过程中,公共设施要跟上节奏,契合资源配置,并结合信息化、智能化的辅助功能,在公共设施服务体验方面挖掘潜力,以应对自然节气转换所带来的影响,为冬季景区开展特色服务作支撑。

3.3 公共设施安全性设计

安全涉及景区公共设施服务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公共设施的安全性是首要任务。游客在景区游玩的过程中,其安全性贯穿整个旅游的全过程,其公共设施在布控方面要考虑各个集中区域或分散景点的安全保障。首先,应注重常态下的重点景区及景区各个观景节点设施的安全性,如早晚安全防护、季节性安全防护、使用设备的安全防护、不同人群的安全防护等,直至游览线路标识物、观景节点护栏、围挡等设施的安全性都要考虑;其次,注重常态状态下的公共设施应设置一些野外应急救援设施,如太阳能灯杆、照明救援装置等,并与智能网络相连接,能够第一时间确定游客位置,及时对外在因素引发的安全问题进行施救,规避危及生命的风险。另外,非常态下的冬季严寒天气出游,安全风险加大,公共设施设计需提高等级,也就是说,北方严寒状态下的公共设施设计会遇到诸多难点,其设施自身的稳定性、材料的耐寒性以及为后续救援提供的便利性等都与安全保障信息相关[4]。

安全性要素的另一个值得考虑的就是智能化的介入,智能化、信息化的介入会有效缓解公共设施安全设计时所遇到的阻力约束。从设计层面上来考虑旅游过程中的安全性,可以相应设置一些安全设施装置,这些安全设施装置涉及的功能大体包括影像功能、信息显示功能、语音提示功能、网络发送传播功能、照明功能等,各个单项的功能辐射点会体现指导性、指引性、提示性、辨识性等特点。安全装置设施在景区布控与规划方面,要考虑景区的范围,特别是对重点游览区域的布控密度与其他次要景区布控的布控密度,要合理调控,重要的密集一些,次要的稀疏一些,以点状连线的方式等布控位置,依据地形拓展覆盖面,不出现死角,逐步做到景区全覆盖[5]。

4 结语

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人们渴望一种新的旅游体验方式,如何在旅游的过程中得到或感受到一种舒适自在,从中体味旅游的愉悦感,并转化为对自然环境美的追求,是游客普遍的期待。本文探讨了吉林景区公共设施设计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力求改变原有吉林景区公共设施传统设计模式,并寻求智慧旅游背景下的公共设施设计多元化的設计方法,以满足体验式的、感知式的、个体单元式的旅游方式,优化公共设施服务功能,把握智能化、个性化、交互式的旅游公共设施设计趋势,拓宽吉林冬季旅游公共设施智能化的设计思路。

猜你喜欢
冬季智慧旅游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交互设计应用探究
公共设施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简述冬季仔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耕牛冬季易发生九种病的防治
大数据时代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开发研究
韩国城市公共设施中的现代“兴文化”体现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下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赔偿——从“吃人的下水道”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