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2020-01-25 16:24刘蓉
商业文化 2020年32期
关键词:甘肃革命红色

刘蓉

甘肃的红色革命历程艰险壮阔,成就卓越。在这块热土上散播着红色革命的光荣传统精神,流淌着革命先辈奋战的浴血,铸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永恒丰碑。在研究甘肃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作者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仅有助于社会各阶层全面了解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而且有助于甘肃省各级政府部门在红色文化资源科学规划和开发利用中做参考借鉴。因此,开发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推动甘肃建设文化大省,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甘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文化沉积深厚,可开发文化资源蕴藏丰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资源宝库,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在文化大省建设上,甘肃拥有足够的资源与前景。红色文化狭义方面讲,是特指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殊文化,特指在新民主革命实现民族解放的社会发展进程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批判吸收整合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形成的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上所形成的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甘肃省已将文化大省作为发展策略,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一个全面发展中的甘肃正在稳步前行,依托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大省新格局正在初步形成中。

甘肃是红色文化资源宝库

甘肃省党史研究室在本世纪初期对全省革命遗址开展了普查工作,发现全省内现存682处革命遗址。

注1)资料来源:根据甘肃省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2006-2020)·附件(说明书)中表3-11、表3-12 甘肃省四级、三级旅游资源类型和数量整理所得。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无论从活动时间,到达部队人数还是活动范围来说,甘肃都居首位,红军长征的足迹也几乎遍布全省各地。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夺取号称天险的甘南腊子口,由此进入哈达铺,哈达铺便成为红军长征进入甘肃的第一个城鎮,以后翻过宁夏六盘山,沿陇东一带胜利抵达陕北。

红军长征极大地推动了群众的革命斗争,让人民看到了解放的希望。在长征的路上,工农红军不但建立了人民自己的革命政权,沉痛地打击了当时西部地区的封建残余和割据军阀,还为新中国在此类地区成功的进行民主革命和改革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红军长征过程中得到了积极的贯彻和执行。

西路军奋战遗址

宁夏战役被称之为红军在政治和军事上开创新局面的关键一役。正当红军三大主力军会师之时,红西路军根据中央革命军委实行宁夏战役计划的命令,然而马步芳集中兵力实施疯狂围剿,西路军在极其艰苦的战斗环境中苦苦支撑,边打边前进。高台失守后,西路军各部实施主力转移计划,分别由倪家营子、临泽、沙河堡等地出发,西路军在忍耐艰苦条件下,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以伤亡极大的惨烈代价,给敌人以重创,在弹尽粮绝的最后时刻,我军仍然近身肉搏。在敌人的围追堵客观条件截之下,他们付出的牺牲难以想像。但红西路军广大作战官兵为了革命,不惧各种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为了革命成果已然永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永远为我们所缅怀和敬颂。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历史上,主力红军的所有行动和不惧,红西路军起到了协助、接应作用,对反动军阀给予沉重打击。西路军的经历,谱写了极其英勇悲壮的一页。

八路军活动遗址

1937年8月25日,甘肃成立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接待各类相关过往领导或进步人员,成为中苏联系中不可或缺的纽带,转运抗战物资,积极并成功营救革命将士,宣传抗日政策、成立民族统一战线,指导进步青年团体等工作。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工作环境白色恐怖的情况下,发动、组织人民群众,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

陕甘边旧址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虽历经风雨,但从未消亡。在全国的革命根据地遭到破坏时,它却成为长征的落脚点,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陕甘边区的成立和发展壮大,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有着影响深远的重大意义。自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走向低谷,为了扭转革命趋势,截止1930年夏,南方10多个省份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大部分布在边界地区和偏远山区,加上原本地方上的革命武装,人数接近10万人。但是,面对敌人一次次疯狂的"围剿",辛苦开创的敌后革命根据地最后丧失。然而,在南方根据地先后丧失的同时,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在这段时间却逆势发展,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指导陕甘边区的革命实践,使得中国革命理论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发展。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当代价值

甘肃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且具有雄厚的历史沉淀,在这里埋藏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宝藏。所以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实力走在全国文化建设的前列。同时这里也是中国红色文化诞生的地方之一,不管是在加速建设文化大省这个层面还是在当今社会历史价值观之下,红色文化具有不可磨灭的开发价值以及当代价值。

红色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的先锋文化,是老一辈开拓者思想的结晶

历史告诉我们,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的发展,才能作为指导中国前进的根本力量。红色文化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再一次了解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改写民族历史的先进事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坚守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这一基本准则。人类社会的法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系统的回答了一个人口众多的东方发展中国家,实践中探索了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如何由封建主义社会跨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国家。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政治意识核心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井冈山这块古老的根据地上,在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征程里,在西柏坡、延安这两块革命圣地上,红色文化属于当时的核心政治文化。这些先进文化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红色文化内涵强大的精神力量,保障了中国革命的取得胜利,是群众文化、革命文化的基础。开发和传承甘肃红色文化,一方面提高了我们国家的文化竞争力,为我们的国家在世界文化大国中的历史地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家实力,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更好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为这种大众化政治意识形态创立了有利条件。

建设中国人民强烈政治信仰的红色文化是国人的文化大餐

红色文化通过弘扬和教育等一系列手段,提高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通过自我改善,树立坚定的信念,从而促进国家民族精神的发展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红色文化思想价值奠定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理想信念。

我国正走在改革开放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上,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要有坚定的政治信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红色文化就是体现民族爱国奋进的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不仅能规范人民的政治行为,也为执政党指导制定符合国情的社会发展方略且影响深远。而且这也是加快建设和谐小康这一伟大工程的力量源泉,同时也将最先进的文化与思想注入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此外,红色文化精神最为主要的特点是要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红色文化思想,是我们个人行为的指向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弘扬红色文化思想,不仅有助于社会和谐,政治民主,更有助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主导下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红色资源

为了使红色文化能够持续深入发展,我们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积极促进红色文化紧随时代,面向群众,走向世界,走向竞争,甚至可以使红色文化走向产业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积极整合红色文化资源。首先,要全面理清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使红色文化渗透到各个领域,从而促进甘肃省经济文化的更快发展,使人民的生活和素质得到有所飞跃。其次,红色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只有在互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发展,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再次,要和其他省市形成资源共享,不仅丰富了红色文化资源内涵,而且也带动其他区域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使红色文化得到了弘扬和发展,而且一定范围内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后,在整合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时,还要着眼于长远,要同全国携手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使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同全国红色文化资源同步走向未来。对于开发和利用要有计划和步骤,要有科学的方针政策来引导,要有相关的法律来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使红色文化资源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才能使红色文化在当代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使红色文化面向群众,走向未来,甚至走向世界。

必须重视红色文化队伍建设

没有人才的智力支持,任何资源都将是一潭死水。但恰恰相反,从事甘肃省红色文化建设的人才相当缺少,了解和研究红色文化的人才稀少,红色文化的建设尚待进一步发展。因此,红色文资源人才建设的任务首当其冲。首先,要广泛的宣传红色文化,大力营造红色文化建设氛围,积极奖励红色文化研究成果,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关注红色文化资源。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其次,建立更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其他领域的高智商研科人才、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和有远见的指导性人才加入甘肃红色文化建设当中来;再次,要有计划的、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快速提高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让他们在成为业务引领、文化提升的富有活力的红色文化资源队伍,让他们引领全省人民推进甘肃红色文化的发展繁荣,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政府引导促进信息传播

多渠道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宣讲。比如,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撰写的《甘肃省革命遗址通览》科学梳理了红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了红色文化在历史、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科研等方面所蕴含的价值;严谨研究了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实地调查,寻访亲身经历和目睹人员,重建构建了红色"家谱";收集了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文字、图画、音影、电子文本等各种形式,较为全面地保存了红色历史遗留的生动教材。宣传和文化部门在红色文化的宣传方面加大力度,以不同的宣传方式,使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在全社会得以保护和学习。教育部门则通过学生对教育读本的阅读、红色文化遗址的参观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身边的红色文化。党史部门通过党史进军队、机关院校、企业、街道办和农村活动,使红色文化在全省各领域得以学习;加强党史工作者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尽力使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通过各方面的宣讲,在全民掀起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和氛围,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新的实效。

利用紅色文化资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红色文化,是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产物,是共产党同人民在为解放全民族,为赢得国家独立和国家经济繁荣过程而形成的物质积淀和奋斗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红色文化源远流长,是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的渊源,是和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相互统一的。

就形成过程而言,红色文化就是在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孕育和诞生的,已经融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中了,就已经和马克思主义相伴而行了,即成为指导民族独立,追求国家富强,创建社会和谐伟大思想和革命精神,因此它具有极强的时代性、现实性、先进性和革命性。就其本质而言,红色文化是革命和实践的产物,其导向是追求进步,积极创新,这正好与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一脉相承,都是特定时代的精神和价值体现。就现实来看,红色文化的保护、开发和社会主义思想价值体系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旅游,不仅传播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文化,使群众更加直观的认识历史,提高思想认识,而且使红色文化显得更加灵活,更具生活气息,更具时代特色,更便于红色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更能发挥文化在当代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先行作用。因而,要建设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不是娱乐,而是构建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实际举措,必须积极科学推进。

[本文系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社科联和甘肃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基金会项目《文化大省建设视域下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研究成果。]

(中共平凉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甘肃革命红色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致敬甘肃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第17站甘肃
中国的出行革命
追忆红色浪漫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