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办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研究

2020-01-25 16:24关巍
商业文化 2020年32期
关键词:团干部团组织团员

关巍

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沟通交流、聚集联络的主要场所。但新时代民办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出现了很多薄弱环节,活力和凝聚力的缺乏仍是影响高校德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要着力加强对民办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的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并合理利用适应当下的创新建设途径。

高校团支部是共青团组织的基础,共青团组织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基层团支部的活力。高校团组织是高校党组织与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是大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重要阵地,它将引导大学生顺利成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提高民办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提出了更重要更紧迫的要求。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基层团组织顺应时代的发展,建设可行的提高基层团组织活力的实施方案。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团组织需要改变老旧思路,寻找新的突破口,开辟新的途径,调动广大团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工作尤为重要,必须在实践中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并注重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基于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和资源配置的不足,我们认为,对于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建设和活力来说,以共青团干部为重点,以加强共青团干部的综合素养和工作技能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实现提高民办高校基層团组织活力的根本任务,使民办高校基层团组织能够长期保持活力。

民办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工作的现状

基层团干部人员配备不足

由于民办高校通常是自负盈亏的,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很少投入资金,民办高校的所有费用都相对节约。但是高校的专职团干部需求量大,数量多,所以很少会设立经费来聘用专职团干部。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基层团组织干部数量还不理想,民办高校最流行的干部队伍建设方式是采用少数专职干部带动大多数兼职干部,而一些高校还存在思想政治辅导员兼职干部、专职干部集中精力不足等问题。所以总的来说,民办高校基层团干队伍呈现了一定程度的“副业化”,团组织活动开展缺乏“主心骨”,从而影响了组织职能的发挥,这对激发并提高基层团组织活力、凝聚力、战斗力,产生了影响。

基层团组织活动经费缺乏

民办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是在十八大提出的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宏观背景下的诞生的。与很多公立大学相比,民办高校较为“年轻”,无论是师资水平还是生源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民办高校与其公立高校相比较而言呈现出发展起步晚、资金力量薄弱、人才优势短缺、办学治校资源匮乏的现象。同样,民办高校的共青团组织与公办高校的差距也很大。目前,公立大学对此非常重视,并配置了丰富的资源。然而,民办高校基层组织的发展普遍缺乏有效的组织支持和资源利用,民办高校基层组织资金不足。这些都反映出民办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发展困难,开展活动缺少资金、设备、场地等,团组织活动质量差、水平低,团干部在其中也很难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养,团干部整体缺乏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较低,最终导致民办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和凝聚力的缺乏。

团支部部分团员组织意识薄弱

团员组织意识是在习近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指导下,以广大青年为基础,以优秀青年为团员,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以团员宪章的基本要求为准绳而形成的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团员在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不同于普通青年,团组织也不同于其他青年组织。

根据统计,多部分同学在进入高校前就已经是共青团员的身份,但由于初高中学业压力大,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学校组织的系统教育,其分支机构也很少组织相关活动。民办高校学生素质相对一般。进入大学校园后,许多团员并没有从本质上提高认识,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时代使命,更谈不上理论知识。部分团员学习成绩一般,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理解水平低,缺乏独立思考和是非判断的能力,很难开展把团员意识培养细化为党群认知认同、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

团组织活动形式单一无味,缺乏创新

班级团支部是活动的主体。团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力量,其组织的活动缺乏吸引力,内容简单枯燥,只是为了吸引团员参加活动,支部活动大多流于形式,而团支部开展的活动往往较少,如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等。

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但大多数学生对社团组织的娱乐活动更感兴趣,团组织活动的相关学习讲座、培训和研讨会比较单一,面对单调严肃的团组织活动,多数团员未表现出积极的参加团组织活动。往往是基层团组织以会议召集同学,开会宣读、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思想教育,长此以往部分团员失去耐心,产生消极情绪。

民办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工作的思路探索

结合自身实际适当增加专职团干,优化团干部队伍结构

民办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是检验高校团组织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基层团组织,首先要建设和培养一支充满活力、技能过硬的基层团干部队伍。高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化团干部队伍结构,适当增加专职团干部数量,让团干部集中精力管理团组织的相关工作,提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民办高校可以适当降低专职团干部的工作难度和负担,有效组织和创新党和团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在学生团干部层面,可以采取公开选拔和重组的方式,打破目前的选拔制度,让真正有能力、有思想,同时愿意为师生服务的人加入团干部组织,切实建设一支综合素质更强、战斗力更强、奉献精神更强的团干部队伍。同时,要把团员的选拔、培养、使用、待遇、发展和队伍的调整纳入党的整体建设,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重视干部的选拔和配置,有效匹配和加强队伍,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增加经费投入力度,保证组织活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基层组织不是物化的工作单位,也不能制造和生产工作资源。其中,团建活动所需资金是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的基本保障。考虑到民办高校资金不足和资金分配不均的问题,民办高校有必要增加相关的资金投入和资源供给,以增强组织内部的活力,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同时,民办高校要制定科学的资源配置方案,向基层团组织拨付资金,并设立专项资金,保证开展活动时有充足的资金,以提高活动质量,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活动阵地,加强团组织建设,为团支部建设积累后备力量,激发团支部活力,实现基层团组织的个性化发展。

加强对基层团组织工作的重视

领导、团结和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核心。至于具体落实,主要看基层工作和基层干部。亲近青年、询问青年、帮助青年,是基层组织面向青年工作的体现。但是,青春是一个集体的概念。在生活中,由于地理、职业地位和年龄的差异,青年也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群体。

共青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工作方法要适应不断变化的青年群体与其需求,二者必须紧密联系起来。服务团员青年的需要,使他们成长成才是基层团组织不容推卸的责任,做好基层团组织工作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民办高校要加强党群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群组织的作用,把基层组织作为教育培养学生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作为基层组织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得到上级团委领导和分管二级部门领导的支持,主要是多请示、勤汇报、早沟通,让领导及时了解基层组织情况,得到支持。

创新基层团组织活动形式,增强团员参与感

共青团作为最具创造力和活力的组织,肩负着引导和激励年轻员工的重要责任,加强共青团支部的活动尤为重要。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逐步提升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基层组织来说,活动创新是吸引和团结成员的有效手段。

新时期,高校基层组织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想法和信息接收方式,开展适合新时期学生的活动,提高他们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在内容安排上,小组的工作内容具有教育性、针对性、娱乐性,让小组的青年主动加入;要充分考虑和服务学生团员合理利益的诉求和独特利益的满足,吸引和凝聚学生团员,增强团支部的活力;在共青团支部的工作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开展创新活动,还要加强共青团支部活动的品牌建设,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共青团活动的影响力和品牌实力,创新开展特色团组织活动。在遵循党和上级指示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建立品牌工程活动,弘扬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在活动的同时,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传递正能量和校园文化。

[本文系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2020jqy-051研究成果}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社会福祉学院)

猜你喜欢
团干部团组织团员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代培生能不能在学校加入团组织?
无主管企业建团组织后的隶属关系怎么办
百名专业团干成才追踪
介绍人要不断关心新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