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创新

2020-01-25 16:24王宏医
商业文化 2020年32期
关键词:运维设施公路

王宏医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人类社会引领到网络信息时代,交通运输业作为重要的基础性经济与民生行业如何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公路运行管理效率、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以新时代我国高速公路的运维养护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在信息化背景下高速公路养护的新需求和新特点,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主要技术思路与应用方法,最后提出了未来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养护信息管理系统的策略建议,希望为我国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

当前,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高速公路运力需求明显加大,利用率也显著提升,这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养护而言工作量显著提升,工作难度也不断加大,现有的公路维护资金、设备和人力资源已经很难适应日益突出的高速公路维护需求,必须积极投入公路养护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应用创新性技术,完善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并积极培养一大批复合型公路养护人才,而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整合高速公路养护体系的资金、设备、人力等各项资源,同时可以利用远程视频监控和在线地理信息监测等新型信息化技术提高公路养护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因此,建设完善快捷的信息化运维管理系统是新时代高速公路运维养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背景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与需求分析

高速公路信息化养护管理内涵与特点

信息化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对系统内资源进行数据化处理,包括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分类、加工、显示,并根据信息资源做出有效决策。利用信息化管理,能够整合系统内分散的资源,打破信息孤岛,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时空限制,尽可能的利用资源并提高管理效率。具体到高速公路养护信息化来说,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手段将处于不同区域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资源进行一体化整合,并利用远程监控、无线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将采集到的公路实时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供公路运维养护人员决策使用。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公路养护人员可以远距离大范围的实时监视高速公路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路面破损以及雨雪天气造成的路况安全隐患,对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维护,有效提升公路养护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减少由于路面维护不及时造成的交通拥堵和意外事故发生,并有效节约公路的养护投入资金。

高速公路信息化养护管理的现实需求

高速公路养护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公路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必然,是有效满足道路运维管理需求的有效手段,这种现实需求主要反映在以下两方面:

1.建立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需要

公路运输安全是高速公路运维管理的重中之重,高速公路路程长,路况较为复杂,车辆行驶速度快,因此对公路设施维护水平要求很高,道路维护工作不仅包括公路路面、桥梁、隧道涵洞等,同时还包括公路上的照明设施、各种交通信号标识、通信设备、天气信息预报设施等诸多内容,任何一个环节上的重要设备出现故障,都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基于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公路养护模式,不断提高公路养护的实效性,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新型公路养护体系,确保公路设施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可以利用信息网络快速发布路况、环境等预警信息,降低交通事故发生几率,为建立交通安全保障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2.节约运维成本,提升养护效率的需要

高速公路设施养护工作量大且分散,而且专业性强,并涉及到多个学科技术,是一项复杂程度很高的系统工程。传统的依靠人力巡检的养护方式效率低,实效性差,并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成本,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庞大的高速公路网络。此外,由于公路设施养护不及时导致很多设备带病工作,最终造成设施彻底损坏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公路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其健康程度进行动态分析,不但能够减少人力成本投入,也会延长公路设施的使用寿命,节约养护成本。

信息化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智能化公路设施故障报警

高速公路设施种类多样,在物理空间上布置分散,而且长期处于户外较为恶劣的运行环境中,因此公路设施出现性能下降或功能故障十分常见,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工作量极大,而且容易出现漏检现象。因此,利用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可以将重要的高速公路设施整合成完整的设备故障报警系统,系统应公路现场设备传感器、路面桥梁视频监控、网络数据传输、上位机监控以及历史数据服务器几部分组成,实时将公路沿线的各项设施运行状态数据上传到公路运行养护管理中心,如果发生设备故障,运维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设备报警信息,实现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从而提高公路设备维修维护的及时性,并减少人力资源投入。

公路路况实时监测

影响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公路路面车辆数量,密度,压力负载情况,以及自然环境如雨雪、冰冻、大风等对路面设施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公路养护效率,降低成本支出,有必要利用信息化系统对公路路况状态进行在线实时监测,将路面车辆信息、自然温湿度信息等环境参数上传到信息化系统中,再利用预设的数学模型来动态分析路面、桥梁等重要设施的负载状况,实现公路健康度的判断,公路调度管理单位可根据信息化系统决策数据来指导公路交通调度工作,使高速公路在合理的负载阈值内运行,以降低局部超负荷对高速公路造成的损害。

2.3公路运行养护信息化监督管理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项目施工点多、路线长,区域范围大特点,用互联网信息系统可实现道路养护施工信息化管理,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在公路养护施工阶段,可以利用基于網络的施工计划软件模块制定工程质量、成本、进度等管理模块,养护施工各参与单位和施工部门可以在平台上协同管理,实现公路养护施工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

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完善網络信息基础硬件设备建设

网络信息硬件设备是公路信息化养护系统的基础性保障,信息化建设应以基础设施建设

为重要抓手,根据系统功能来选配相应硬件,主要包括基于网络通信的视频监控设备、环境和地理信息监测设备、光纤网络交换机、4G\5G无线通信终端、监控计算机、数据服务器等,信息化硬件设备种类较多,且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单纯的依靠公路养护部门难以完成设备的选型设计和安装施工,可以采用合同外包的形式将设施建设工作交由专业的信息化公司完成,公路养护单位只需要接受使用培训,掌握信息化系统的日常使用和简单维护即可。

整合已有公路信息资源

对于原有信息孤岛格局必须打破,业务管理分割状态必须扭转,完善的公路养护信息化系统应对现有和在建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成一体化的完整系统,使原有的不同通信方式和数据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实现信息的自动上传完成,从而在市级层面上实现汇聚各业务信息资源,支持全省实现信息共享,构成公路信息资源库,使整个公路系统内部被满足,并把服务面向社会,并整合分析和完善分散与不完整信息资源,使中间环节减少,促进使用效率提升。

培养复合型人才

公路养护信息化系统的有效运用离不开同时精通公路养护工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复合人才,因此在信息化养护管理转型过程中,人才培养工作应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来抓,人才建设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利用更加优越的待遇吸引高校毕业生,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已有人员培养,在传统的公路养护模式下养护人员普遍未能掌握信息技术,在系统使用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因此需要进行充分的技术培训来提升公路维护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尽可能掌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方法,实现已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升级。

综上所述,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是解决新时期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的有效措施,利用信息化管理能够快速整合养护管理区域内的各项资源,提高公路养护效率,并对减少公路交通事故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速公路运维养护单位应以积极的态度加大信息化管理的投入,从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不断完善公路信息化养护管理,实现公路运输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为新时代国民经济的高质量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公路运维养护服务。

(葛洲坝集团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运维设施公路
“播放”音乐的公路
基于GPS的电力运维轨迹定位系统
IT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家乡的彩色公路
中国十大壮美公路(一)
电子政务甲方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
设施农业文摘
Olympic Venue Map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