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画电影中角色心理的视觉语言表达

2020-01-25 16:22冯添时李江
创意设计源 2020年6期
关键词:视觉语言哪吒动画电影

冯添时 李江

摘 要 影像作为目前最典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其中视觉语言是最为重要的元素,通过视觉语言的灵活运用能有效地将文字视觉化展现给观众,将人物的内心情感外化并传递给观众。通过以2019年最重要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魔童降世》为例(以下简称《哪吒》)剖析电影中如何运用视觉语言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哪吒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分析其生动的情感表达和传递方式,并分析总结其视觉语言运用的创新性与传统性。

关键词 动画电影;视觉语言;角色心理;《哪吒·魔童降世》

引用本文格式 冯添时,李江.论动画电影中角色心理的视觉语言表达——以《哪吒·魔童降世》为例[J].创意设计源,2020(6):31-36.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form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at present, video i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in which visual 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Through the flexible use of visual language, the text can be effectively displayed to the audience, and the inner emotions of the characters can be externalized and transmitted to the audience. This article uses the most important domestic animated film "Nezha: The Demon Boy" in 2019 as an exampl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Nezha") to analyze how to use visual language to express the inner world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movie, and use Nezha's psychological changes as a clue Analyze its vivid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innovative and traditional use of visual language.

Key Words animated film; visual language; character psychology; "Nezha·Magic Boy Comes into the World"

动画电影通过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的运用构成丰富多彩的影像与声音,再通过蒙太奇的语法完成叙事目的。电影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最终目的则在于对情感的传递。其中角色的心理变化是电影中最重要的节点,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点,而如何用视觉语言展现和传递动画角色的心理变化是电影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哪吒》是由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由饺子编写并执导,改编自中国神话,于2019年7月26日在内地上映。影片讲述了生而为魔的哪吒为获得世人的认可,从被人冷落的魔童成长为英雄的故事,创作团队通过全新的故事体系和较为完善的技术方式完成了一部出色的动画电影。在技术支持前提下,视觉语言的表现力也得到释放,影片中丰富而具有想象力的画面引人入胜,这些视觉元素不仅新颖绚丽,同时也更深刻地展现人物心理层面的情感意识。本文将以视觉语言为研究内容,探究在视觉层面上影片如何反映哪吒的心理特征以及如何表现出哪吒心理层面的情感变化。

一、动画电影中的视觉语言

视听语言由视觉语言、剪辑和声音构成,每个可视化图像都可称为视觉语言,它是视听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电影的基本视觉语言与电影相同,由角色、场景、色彩、光影、构图、动态[1]等元素组成,并通过整体的运用来完成叙事、表达情感的目的。动画的表现方式最终取决于创作者的创意倾向。由此可见,视觉语言不仅是技术语言,也是美学语言,不同导演的运用有不同的视觉语言风格。

(一)对角色的表现方式

动画电影的角色设计往往神情夸张、动态丰富,是把握故事核心的基本出發点,优秀的设计不仅能够通过外貌吸引观众,而且可以展现人物灵魂。观众在观看角色的同时,不仅可以体会到角色的心境,也会对角色进行自我赏析,同自身生活经验进行对比,从而产生更多共鸣。这种情感愈加丰富,角色便越发成功。其中表情设计和动作设计是角色中表达心理的主要方式。

(二)场景衬托的表现方式

场景是把握故事核心的第二要素,通过角色、场景的互动配合,进一步突出角色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优秀的场景设计不仅观赏性强,重点在于细节同样可以服务于角色,为角色成长建立合理的外部环境。其中环境变化和角色互动是场景设计中表达心理的主要方式。环境变化衬托心理的方式有两种:直观和隐喻。而角色互动是通过二者的冲突与化解来推进角色成长。即便某个角色没有表现出情感,也可以通过另一个角色的衬托来理解其心境。

(三)色彩与光影的表现方式

随着导演对色彩的灵活运用,色彩和光影不再只是美学问题,逐渐成为表达角色心理的技巧。不同色彩会营造不同情感,如冷色调一般被用于严肃或紧张的环节中,是衬托角色情绪的重要手法之一。同时也可以通过冷暖对比来强调某一情感的重要性,或通过特定色彩来表达特定情感,如红色代表惊恐、警觉等。光影在影片中也是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法。光影中明暗关系以及打光的方式:聚光、平行光、日光等,都有不一样的形式和寓意。影子的形状、形成的部位也有重要的作用。

(四)构图和动态的表现方式

电影的构图是在镜头运动状态中寻找其稳定性与观赏性。将前文提到的角色、场景、色彩与光影结合便形成构图,也就是分镜所阐述的内容。动态代表摄影机的运动方式,即通过使用不同类别的镜头的方位和运动来呈现上文的视觉元素,而且不同的场景类别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表现方式,最终合理运用镜头的运动、方位以及场景类别才能将视觉元素整合起来以完成情感传递的目的。但有时也会出现极为特别的手法,这也是视觉语言具有创新性的体现。视觉元素的运用可以使画面在每一刻都产生不同的心理描绘,剪辑(蒙太奇)的目的是将这些情绪通过组接、压缩、混淆时间轴线使其能被归纳到一条情感线中,并发生在一套合理的逻辑中,这就是影片的戏剧性。

二、基本人物心理特征的区间划分

人物心理的变化是直接影响故事走向的关键,不同心理类型拥有不同的作用,可从正面情绪、负面情绪和“灰色地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正面情绪

正面情绪如:欢快、幸福、坚强等,一般会出现在影片起始处、冲突后以及结尾处。因为很难制造强烈的戏剧冲突,所以基本用以为故事和冲突收尾,或用于起始处与后续即将出现的困难进行对比,强化冲突。多数影片中最重要的一次正面情绪表达,是在核心冲突化解时,也就是影片高潮时期。

(二)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如:愤怒、孤僻、悲伤等,一般出现在影片的起始处和冲突发生时,是引发冲突的诱因,所以负面情绪对故事推进的作用更大。最重要的一次负面情绪表达是在影片核心冲突发生时,通过负面情绪的引导,将角色的故事推进,并最终通过转化为正面情绪结束。

(三)“灰色地带”

但并非所有故事的情感都如上述结构一样,以上是常见方式。如图1,如果将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置于轴线的两个端点,那么常见方式就是从一个端点走向另一个端点,但是往往为了将人物展示得更为鲜活,轴线的中间部分才是关键。例如一个角色从对生活的绝望转变为消极对待,虽然程度有所好转,但并非走向端点,而是停滞在“灰色地带”。所以最终如何合理安排不同心理特征是影片在剧本阶段的核心问题,如何表达这些心理特征是影片在设计与制作阶段的技术问题与美学问题。

三、《哪吒》中角色心理的视觉语言表达

《哪吒》在视觉语言的处理上,首先为观众带来新鲜感,精彩的角色和画面应接不暇。而且视觉语言表达情感的方式处于稳定,其中最具特色的视觉语言在于影片的角色设计。本章将以哪吒的情感轴线为前提,通过角色的表情与动作、场景的衬托、色彩、光影、镜头等手法分析不同节点视觉语言表达不同角色心理特征的方式。

如图2哪吒的不同心理特征被整合在一条情感线中。将哪吒的情感轴线作为第三章的结构基础,除去影片前20分钟的身世起源,影片开始时哪吒的心态处于轴线的中点,影片通过“灰色地带”的情绪变化将人物塑造得更为丰满,由图2可知,当“灰色地带”中的划分点越多,角色情感的塑造则越饱满。最终通过高潮处的负面情绪和结尾处的正面情绪的强烈对比,将哪吒的成长推至顶点而落幕。

(一)哪吒在“灰色地带”情绪的视觉语言表达形式

哪吒在“灰色地带”所表达出的情绪分别为孤独、被嘲笑的愤怒、渴望认可、愉悦、误解的愤怒、喜忧参半。这些情绪是非端点情绪,处于“灰色地带”。

影片首先表达哪吒孤独的情感,镜头起始并未展示儿童时期的哪吒全貌,而是通过图3近景展示残破的大门倒塌,暗示哪吒的神力。并让哪吒的背影在中景登场来展示哪吒目前的心理特征,角色在场景中越是渺小,越能展示其无力或孤独。

如图4哪吒的形象设计是亮点。烟熏妆的面部,手插兜的动作是重要特征,由于形象的独具特色,角色表情、动作表达心理的方式在影片中占有重要地位。夸张的神情颠覆以往哪吒的形象。当哪吒得知母亲要一起踢毽时,时常没有人陪伴的哪吒露出开心的表情,极具收缩的瞳孔可以表达人物的奸诈、心怀鬼胎。通过利用这些反面特点与哪吒的传统形象结合,使得新哪吒表现出来的气质截然不同,强烈的认知反差对影片的视觉语言创作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圖5哪吒的心理发生转变,由于母亲的忙碌离去而产生失落的情绪。画面将哪吒置于中景,结合表情,突出哪吒的失落。也正是这个情感的表现,观众才了解到哪吒的傲娇是对内心孤独的掩饰。至此哪吒的第一情绪建立完成,为接下来发生的行为动机创造了合适的理由。

其次表达被嘲笑引发的愤怒情绪,当儿童面临失落和孤独,时常会做一些博得关注的事情。哪吒的做法也符合一个孩子的特性——胡闹。在哪吒捉弄儿童后,通过对儿童面部愤怒、紧张、胆怯等心理特征的刻画来衬托哪吒交往的不易(见图6)。最后由于儿童的嘲笑、恶语相向,哪吒愤然踢飞石头砸向孩子,却将高山的一半砸塌(见图7)。“愤然踢飞”的表情和动作已经可以阐述情感,但由于其重要性,导演同时运用“高山砸塌”的环境隐喻暗示其气愤的心理特征。至此,哪吒的情绪由孤独、渴望关注恶化为气愤。

情节末尾处,哪吒再次被关禁闭,图8导演运用色彩与光影的技巧,在屋内运用红光暗示哪吒心理的愤愤不平,与外部的冷色调进行对比突出情感。同时为接下来的情节铺垫,哪吒的杀意让父母与太乙真人担心,红光之后的镜头展示了其讨论对策的场景,因而这束红光的另一个作用是表达其他角色心理对哪吒的警觉性。

渴望认可和愉悦的情绪由修行、除妖交友构成,修行时所表现的情感是渴望认可,除妖交友是哪吒心理首次产生愉悦情感的环节,也是其内心选择回心转意后的回报,收获了与敖丙的友谊和小女孩的信任。以前文被嘲笑引发的愤怒情感为基础,这一阶段通过向正面情绪转换来继续推进故事,并为接下来的恶化做准备。此时的情绪仍处于“灰色地带”,相比于前者,有所好转。在师傅和父母的劝说下,哪吒做出修行的选择,此时导演运用插入回忆的方式再次强化孤独。图9采用对角线式构图,通过哪吒表情变化直接引入回忆,与之对比的《玩具总动员4》则是运用地上的光斑来暗示主角的回忆,光斑来自一盏台灯玩具,导演并没有直接展示被回忆角色,而是运用其自身的发光特点结合光影技巧表达。对比之下,哪吒展开回忆的方式则相对单一。

最终通过父母善意的谎言:灵珠转世,做出决定,也为高潮的情感做好铺垫。如图10,并以鱼眼镜头作为表达此情感的载体。鱼眼镜头[2]270-272的特点是焦距短,从而使线性畸变增强,是极端的广角镜头,会使观众产生幻觉感。再结合镜头的仰拍角度直接映射哪吒的心理特征:使命感、存在感、支配感。此时哪吒由起初的胡闹转变为行动,由孤独、渴望关注转变为渴望认可。

哪吒在除妖交友环节中一共出现两个关键人物:小女孩和敖丙,分别承担起对哪吒心理特征表达的衬托。如图11所示,妖怪捉住小女孩后逃跑,哪吒本想用火球攻击却收手。这个动作发生在高速镜头中,快动作镜头技巧:压缩时间并将快动作场景和其余部分区分开,进而起到强调作用,强调哪吒心理的判断准则:除妖但不伤人,表达哪吒本性向善。

图12哪吒和敖丙踢毽的情节发生在温暖的日光中,暖色调用以强调哪吒的喜悦情感,并通过踢毽的过程突出敖丙与哪吒的共性以及二者的镜像关系。通过二者的互动,敖丙的心理特征也得到表现,一向孤独的敖丙和哪吒一样,体验到友谊的温暖,使双雄角色更为丰满。

而误解引发的愤怒发生在除妖结束、敖丙离开后,村民闻讯赶来,哪吒本意的相救却被指责成绑架,本是欢喜的哪吒情感瞬间突变,将情绪高点释放为愤怒,导演运用了环境在时间中的变化来暗示与强化情感。如图13原本的黄昏渐入晚霞,晚霞的日光变得火红而热烈,通过色彩技巧将哪吒的愤怒释放至环境中。打百姓的动作情节,不仅视觉效果精彩,同时也具备情感表达作用,导演使用大量慢动作镜[2]153-154,一是为了刺激感官,二是为了激发观众对哪吒的同情。慢动作镜头的作用:降低真实世界速度,并用以表现伤害或被伤害角色看待世界的方式,强调角色的处境与心理,激发观众的同情心。

在给敖丙发请帖的情节中,由于前文村民的误解,此时的哪吒是喜忧参半的情绪特征。哪吒再次回到与敖丙相识的地方,导演运用了色温的微弱变化去表达两次欢喜的程度不同,通过图14的对比能看出二者会面的地点相同,但黄昏展示的色温却发生变化,此次的色温偏冷说明愉悦的程度较弱,通过色彩技巧将哪吒的内心欢喜进行双层次的解读:愉悦中带着失落。

(二)高潮处哪吒负面情绪的视觉语言表达

在庆生会时产生最为重要的负面情绪,由于欺骗所引发的勃然大怒,也是电影的最终冲突、高潮阶段,处于情感轴线的负端点。图15展示哪吒对着镜子打理的画面。镜面是非常有趣的道具,经常被导演作为视觉语言使用。史蒂夫·斯皮尔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导演在很多电影中都运用镜面反射来讲故事以及表达人物情感,陈凯歌导演的著名影片《霸王别姬》中也有经典的镜面使用案例等等。其作用极为丰富,如强化场景细节,让观众对角色的关注度更高,以及通过镜面带入其他人物,强调角色的重要作用,还包括通过镜面映射人物的其他性格、面貌、心理活动等等。在《哪吒》中导演通过镜面不仅表达了哪吒此时的欢喜,同时通过镜面映射出哪吒的双重人格,强调哪吒内心始终在和邪恶的自己进行着斗争,同时也通过镜面中出现的紫烟带入重要角色申公豹,强调其反面性,电影的核心冲突由此爆发。图16中哪吒和申公豹互动的场景使用仰拍角度,目的是为画面主体传送力量,使主体拥有支配权。哪吒由此得知自己是魔丸转世,而非灵珠。离间计的成功将哪吒心中最后一道防线击垮,被自己最为信任的父母和师傅欺骗引发不可逆转的愤怒。

庆生会始终处于阴云密布的环境中,导演有意安排阴暗色调的环境来直观表达哪吒内心已无明亮的光芒,悲痛至极点,最终哪吒在庆生会时愤然爆发。乾坤圈是哪吒内心魔性的外化形式,图17中哪吒脱离乾坤圈之后,一团火焰向上喷涌是愤怒的视觉化表现形式,镜头角度也随之变成仰视,通过镜头变化将支配权赋予哪吒。此时导演并没有直接用镜头展现变化后的哪吒,而是通过图18展示掉落一旁的乾坤圈,通过环境隐喻的方式告诉观众哪吒的愤怒彻底激发魔性,没有退路。这一手法和《霍比特人3》中展示皇冠掉落的场景一样,通过道具表达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而此时敖丙仍处于和哪吒的友好状态,敖丙的心理特征仍处于正面,而后在他阻止哪吒以及对百姓的帮助中,也证明了其本性向善。由此第一场战斗的心理镜像关系得以展现。但在结束后,两个角色的命运都被推向不归路,哪吒因魔性无法与自己和解,敖丙因使命选择背叛灵性。

(三)结尾处哪吒正面情绪的视觉语言表达形式

影片的末尾抒发最终的正面情绪,对哪吒的心理进行梳理,在得知父母善意的隐瞒后十分感动,以父爱作为情感的牵引,最终激发内心的英雄意识。而敖丙最终背叛灵性选择使命,二者的镜像关系进行对调,通过敖丙的反衬,深化哪吒的心理转变。这个阶段是哪吒心理成长的最终阶段,也是情感线的终点、哪吒的归宿,至此哪吒的情感到达正端点,接下来的情节安排目的是深化最终的正面情感。

图19哪吒在得知命运后,抱头痛哭,此时画面出现顶光源,这个特殊光源并没有形成在某个部位上,而是选择完全笼罩哪吒,这样的方式类似戏剧舞台的效果,强调人物地位和情感。这个光源可以理解为月光,也可以理解为无源光,此时也表达出一定的宗教意义,哪吒的内心希望得到救赎。当哪吒得知父親的护身符是为代替自己扛天命时,救赎也随之到来,哪吒的愤怒最终被感化。

图20是哪吒回归后的第一个镜头,展示脚踩风火轮的哪吒,这个镜头实际上是运用哪吒作为符号语言来带动观众的热血情感。脚踩风火轮的特写镜头的两个作用是:表达哪吒心理稚嫩的褪去、唤起观众内心熟知的英雄哪吒。而后电影展示了最为精彩的混斗情节,动作场面相当丰富,作为影片高潮,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哪吒的情感也被融入到动作中。这一阶段的火焰特效不再是内心愤怒的视觉化,而是内心坚毅的视觉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气势。三头六臂是多数观众对哪吒的印象,最终导演巧妙地将这一视觉奇观运用到影片高点,配合核心理念“我命由我不由天”将影片推向顶点,哪吒的情感也从负面彻底转为正面。

在拯救百姓后,最终在师父与觉醒的敖丙帮助下,哪吒也抵住天劫获得重生。庆生会期间的环境始终处于暗色调,图21当所有冲突化解,天空逐渐放晴,通过天空的色彩变化表达人们心中的愉悦,随着百姓的围观,阳光也随之照射进来,通过日光表达百姓心中的仰慕以及哪吒等人心中的喜悦和欢快。

总结以上章节,角色、环境、色彩与光影作为主要的视觉语言表达情感方式,在特殊镜头与机位运动的配合下完成了表达情感的功能。在分析《哪吒》的视觉语言后,可以从中看出其独特的创新性、传统性以及《哪吒》在中国动画电影发展中的价值所在。

结语

符号可以传达民族文化,从符号学角度讲,一切有意义的物质形式都是符号。动画电影符号由影像和声音构成,是观众可以感知的物质形式。哪吒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形象,由于影像上的多次改编,在人们心中渐渐产生符号意义。脚踩风火轮,手持乾坤圈、火尖枪,身缠混天绫是人们对哪吒的基本形象认知,英雄意识、正义是内在认知。这些概念逐渐成为哪吒自身的符号象征,哪吒也逐渐成为英雄的符号象征。如果这些概念固化在思维中,而创作者仍不选择突破以往,哪吒最终只会令观众慢慢产生厌倦。所以任何经典形象、IP的创新都必不可少,无论是核心观念创新、外貌形象创新、故事背景创新等,都是主要创新方式。《哪吒》视觉语言的创新性就体现在角色的外貌设计上。而导演的创新意识保证了之后路途的通畅,是《哪吒》视觉语言运用中最为成功的创新点。

《哪吒》在表达情感以及故事的视觉语言运用上,更多表现出传统性,沒有以极其独特的方式出现。各个形象的创新保证了角色表情和动作表达情感的新颖程度。场景中的环境变化、光影与色彩技巧的运用虽然相对成熟,但没有惊艳之处,影片中对哪吒特写镜头的运用较多,但好在形象的独具特色弥补了弱势,使观众在大量的特写镜头中没有产生审美疲劳。

《哪吒》中表达情感的视觉语言创新是基于角色创新而实现。而动画电影视觉语言的灵活性远不止于此,同样可以通过场景的创新、色彩的创新、镜头语言的创新,技术的不同运用形式等方法来制造独特的情感表现方式,这样才会产生更多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在《蜘蛛侠:平行宇宙》中,通过让影片故意“掉帧”,形成卡顿的视觉效果用以模仿漫画质感,“掉帧”是一种技术事故,但合理的运用可以成为一种新视觉语言形式,并让角色的情感表达获得更多的表现形式,而不仅是禁锢在一个技术体系下的创新,这种剑走偏锋的创新意识值得借鉴和学习。国产动画电影的视觉语言不仅要做到与时俱进,更要有勇敢的突破意识。视觉语言的优势即便有数以万计的人去总结,仍存在无限的创作空间。所以在每个阶段都会出现优秀的电影去辅导他人进行创作,哪吒在视觉语言方面做出的贡献值得学习,也对未来进行了启示。

动画电影作为传统文化的当代表现形式与载体,为民族文化的普及提供了帮助,视觉语言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元素,不仅可以作为基本情感传递的桥梁,同时也是民族情感展现的机会。《哪吒》《大圣归来》《白蛇:缘起》还有即将上映的《姜子牙》《凤凰》等都是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路上的开拓者、视觉语言创新的实践者。通过视觉语言逐步将民族文化与情感引入世界主流,也许就是《哪吒》最大的价值。期待未来的中国动画电影类型越来越多元化,对视觉语言的创新意识越来越深入,对民族观念与情感的表现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陆方.动画电影符号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73.

[2]詹妮弗·范茜秋.电影化叙事:电影人必须了解的100个最有力的电影手法[M].王旭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冯添时 李江

北京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视觉语言哪吒动画电影
哪吒VPro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动画电影
有修养,不任性
动画电影中文学成人化错位与劣化趋势解析
浅议民国月份牌广告中的视觉语言之美
谈安瑟伦基弗作品中的材料应用
浅谈界面视觉语言的可识别性设计
张艺谋电影中的构图和色彩语言研究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