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于专业群特色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2020-01-25 16:24万红亚
商业文化 2020年3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优势理论

论文依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我国高职院校采用基本雷同的创业教育模式,没有基于自身专业特色开展特色化创业教育,但每所职业院校专业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每个专业开展自身独立的创业教育不现实。文章通过进一步分析专业群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优势,提出结论和建议,确定高职院校基于专业群特色开展创业教育,既现实可行,又能增加创业教育的专业特色。

创业是最高质量的就业。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非常重视,很多学校已经成立了创业学院,但现实却是大多数高职生不敢创业、创业教育效果差强人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高职院校采用基本雷同的创业教育模式,没有基于自身专业特色开展特色化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型、特色化人才,其创业教育只有基于专业特色之上开展,才能更好地让毕业生敢创业、能创业与创成业。本文依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分析专业群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优势,提出结论和建议,确定高职院校基于专业群特色开展创业教育,既现实可行,又能增加创业教育的专业特色。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运用条件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即同做一件工作的机会成本差异。机会成本小的一方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比較成本理论)是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比较成本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以其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任何商品的价值都取决于其劳动成本。之后是赫克歇尔俄林提出外生要素禀赋学,有学者认为要素察赋理论的产生,标志着比较优势理论的最终形成[ ]。

随后,比较优势理论经过学者们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经典理论。随着经济理论的不断发展,又有学者提出比较优势理论可划分为静态比较优势和动态比较优势。静态比较优势是指自然形成的比较优势,而动态比较优势是指可以由人类的经济活动创造出来的比较优势。

理论运用条件

较优势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国际贸易转换到一个国家内部的资源要素上来。现在经济学讲的比较优势是从各个国家的经济要素的比重结构来分析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各地拥有的资本量,二是各地拥有的劳动力,三是各地的自然资源。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比较优势的原则不仅适用于不同国家经济之间,对于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区域发展、经济实体发展也同样适用。高校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比较优势理论有其应用的可行性。教育是第三产业,高等教育的基本产出是教育服务,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高职院校如果没有其优势和特色,提供不了优质的教育服务,必然会在竞争中惨遭淘汰。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在深入分析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以及学校的生存环境基础上科学定位,加强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的要素禀赋情况,发展高校地方特色专业,建立自己相对优势的专业模式,避免与基余高校间专业同构。在以专业群特色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高职院校可以盘活现有教师教学资源,将资源利用率与教学效用最大化,从而取得教学的规模效应,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与效果,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开始重视。但是创业教育的总体效果差强人意:大多数高职生不敢创业、不能创业与创不成业。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高职院校采用基本雷同与单一的创业教育模式,阻碍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笔者通过访谈形式和网上调研的形式,对湖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查,同时,以笔者所在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创业教育为个案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在综合学者们相关有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几大主要问题。

总体模式雷同 缺乏专业特色

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主要是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同时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多采用理论讲授法,大多数流于形式,导致创业教育教学效果较差。以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均采用课堂讲授法为主。创业教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内容多容多倾向于就业指导,比如简历设计、面试技巧等。课程内容与教学均无法无法唤起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创业教育仅仅是上创业课程的教师的事情,专业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而承担创业课程的教师基本上不了解学生专业,不能从学生专业层面进行创业指导。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比较零散滞后,没有构建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专门课程-实践课程体系,与区域经济、行业、专业教育融合度低,课程内容层次化和实践性不够[ ]。甚至有大部分学校仅开设一门创业教育理论课,以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全院的创业教育课程均是这同一门课程同一本教材,并未考虑年级、专业背景等因素,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均是一样的内容,没有形成创业课程体系,也未将专业课程有机融入创业教育之中。

创业教育师资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不足(数量、质量均不足)是制约创业教育全面有效开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以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全院没有一名专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学院地虽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但创新创业学院与招生就业处合署办公,主要由招生就业处的招生专干担任创业教育教师,再加上其余二级学院部分分管招生工作的教师兼职授课,兼职创业教育教师总体数量不足,要超负荷完成全院学期创业教育授课任务。

大部分创业教育教师未接受过专业的创业教育培训,创业教育理论基础薄弱;创业教育教师没有一个人真正有创业经历,很难将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业教育教学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此外,还有创业教育经费不足,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流于形式,学生不能真正进行创业实践等诸多问题。

如何有针对性地改进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在高职教育整体师资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进行分析,高职院校可以探索基于专业群特色开展创业教育。

基于专业群特色开展创业教育的比较优势

高职院校要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设开放、共享的创业教育资源平台。若高职院校基于各学院的专业群设置情况和其余综合条件,按照专业群开展专业群特色化创业教育,则可实现其与单一创业教育模式比较下的师资优化组合、资源开放共享和专业深度融入等主要比较优势。

突出专业群特色,显示创业教育的专业特性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型特色化人才,其创业教育只有基于专业特色之上开展,才能更好地让毕业生敢创业、能创业与创成业。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基于自身专业特色开展创业教育,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专业特色化实践也远远不够。如在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的理论分析与实践中,注重基于专业群特色基础之上进行,则不仅实现群内创业教育资源共享,而且可以凸显创业教育的专业特性,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是创业教育教学教改的大趋势。

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是丰富多元的,不应只有一门理论课程。但若单纯为了创业教育重新开设若干门课程,不论是在师资还是在教学资源上,都难以实现。如若基于专业群开展创业教育则可以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可以在盘活现有课程资源存量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整合,可以将创业教育同现有专业的创新创业特色教材和案例库、特色专业的精品課程建设等深度整合,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

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可以灵活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块。如,基于湖南安全职业技术学院安全建设专业群,可以现有资源条件下,改革创业教育教学内容,逐步探索和完善依托安全专业群特色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可通过安全大类专业必修、安全大类专业选修、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等课程渠道增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从而逐步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模块,通过模块的层次设定,实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这样,既可以有效融合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将各课程资源有机融合,打通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壁垒,可以在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实践过程中实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

有效整合校内师资,优化创业教师师资结构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优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师资结构,提高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是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和关键。各高职院校应该依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促进内部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按各自的比较优势办学,提高学校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专业群特色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有效整合校内师资,创新师资培养模式,促进创新创业师资与专业师资的融合,将有力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这个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的新时代,各高职院校要依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开展以专业群为特色的创业教育,让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让创业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创业教育质量和效益及最终达到让学生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和创好业的最高目的。

[本文系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基于专业群特色开展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全建设专业群为例”(主持人:万红亚;立项编号:ZJGB2019351)研究成果]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优势理论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画与话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