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视域下的《滕王阁序》赏析

2020-01-26 05:45潘广容
牡丹 2020年24期
关键词:滕王阁序滕王阁语体

人类认知的本质是认识世界的学习活动,是获得知识或经验的思维过程,因为只有通过感觉、知觉、表象和记忆等过程,才能进入信息加工的综合阶段。其中,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就是培养人们心理解码、心理审美的“感情义”和“审美义”。为了理解一篇文章,人们要了解其语体风格的建构与结构。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语体意识的自觉程度指引着表达者(作者)对语言材料、表达方式、话语结构的选择与组合;在话语的语义解释中,接受者(读者)按照语体运行的方向进行语义解码,以提高理解的精确度。

一、认知过程

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一旦产生,就存在三个层次,即概念层、结构层和审美层。阅读者根据自己的阅历、知识水平、文化底蕴、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因素,进行文本的赏析。

(一)文本概念层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用洋洋洒洒900多字写下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此文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如果人们只关注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基本含义,即只停留在概念层,也就是信息义,就会看到山水亭阁,豪门士家,车水马龙,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天高云淡的“时序九月”,暮山烟紫,旷远的山,雨过天晴,落霞与孤鹜,在朗朗上口的对句中,记住《滕王阁序》,就会看到文中的古代名人故事,如冯唐、李广、贾谊、梁鸿、孟尝君、阮籍等。如果仅此而已,人们也就只是认识了约千字,看到了几幅风景画,看到了王勃的几句华丽的骈文韵律。停留在文本的信息义层面,人们的精神心理获取太少。停留在文本概念层也,即信息义层面,人们的认知图式结构单一,边界重复,没有更辽远的疆域,阅读诗词歌赋,后来也就如同嚼蜡,了无生趣,人们的“优质世界”里没有更多的新鲜东西。

(二)文本结构层

由于人类的探索精神,人际间有了语言交流,然后有了文学作品,除了作品表面的概念信息义,还有更为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结构层,包括形式意义与理性意义,形式意义包括语体赖以生存的主要形式结构、韵律模型、表达方式等。《滕王阁序》具有典型的骈文形式,韵律丰富,对句整齐,辞藻华丽,全文层次井然,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符合人们的心理节奏,作用在人的视觉和听觉神经上,自然触发出一种舒缓、流畅的印象。

(三)文本审美层

文本的审美层也就是风格层,作者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慢慢形成了独有的文字表达风格,如豪放派、婉约派。在言语表达过程中,由于其意念、气韵、心智、经验和语用临境心理的差异,不同作者在表达时会创造出不同的风格。所以,在阅读理解作品时,人们就需要用异于解构理性意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把握文本意义。人们要以词为焦点,以句子为框架,以存储图示为基础进行文本的认知,“语言的真滋味,唯进去才能尝到”。人们经常说一首好的诗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孔子认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言既是表达的工具,更是认知的手段,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的基因和文字的传承,正如布伊修斯所说:“我们之所以能欣赏声音的美的结构,那是因为我们自身以同样的方式构造着。”正因为人们自身具有同客体一样的美的结构,故而才能发生“审美共振”,从全息论的角度看,那是因为解读者的内在结构中存有与客体语篇同源的美感因子。当然,绝对的解读是不存在的。

审美层的美觉层是一个复杂的层次,学者钱冠连认为,语言审美选择是普遍规律:“在一切言语活动、言语行为中,人总是要选择能够迎合自己生命活动平衡的需要并引起赏心悦耳的美感的话语形式;语言的一切结构和层次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和意图建造而成的。”读者在解读文本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其自身固有的认知惯性和心理定势来构造着解读,“美觉因子”凸显了生理感官“觉”,美觉之所以产生,是人的聽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及动觉的积极能动作用的结果,知识文化低的人与知识文化高的人的感官,其对认知客体的反应能力是有差异的,具体到每个人、每一篇文章,各自的美觉感受程度却是大异其趣,只有阅读者的内在心理结构有足以产生信息回应与审美共振的相应美的结构,才可能“重建”语篇内在美的图式,“浅者见浅,深者见深”(《论语》)。

《滕王阁序》里的美觉因子涉及时空、动静、疏密、色彩等具象、思辨、表情元素。

《滕王阁序》里的时空特征,骈文里超时空性的表达,“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物换星移”等意象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展现其历史或现实的物质形态,同时也宣示出主体内容的宽阔、深邃心绪,博大、轩昂的气韵,在浩瀚、寥廓的空间和幽远、连绵的时序上,显现的意象是“层峦叠翠”“飞阁流丹”“落霞孤鹜”“渔舟唱晚”……

《滕王阁序》里的动静特征,就人的感官而言,有的处于静,有的处于动,运动状态的物质意象影响着美觉形态的形成。“落霞与孤鹜齐飞”“雁阵惊寒”“渔舟唱晚”“山原旷”“地势极”“天柱高”等这些高速性的意象或低速性、中速性的意象通过阅读者的内在心智从理解、联想过渡到美感体验,产生“审美共振”。

《滕王阁序》里的色彩特征鲜明,色彩是人类语言语义构成的主要部分,色彩既具有物理特性,又有生理、心理特性。色彩还具有隐喻的社会性。感知色彩时,色彩主动积极射入,视觉中产生时空感所引起的心理联想对审美主体的影响是深刻、广泛的。《滕王阁序》里,九月看到的是“烟光凝而暮山紫”,其中的淡和紫色均是冷色调,给人寒冷、凉爽的体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绝唱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飘逸、旷达、绮丽,“白云”“绿竹”“层峦耸翠”“飞阁流丹”等色彩或壮丽或清新,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美感价值。

二、意志思维

《滕王阁序》从景写到人,诗人自身的存在充满诗意,王勃眼里的山水在其感官里视域辽阔,他的人生情趣来自宇宙的人情化和生命价值的张扬,对生命的体味和对自身生命的解读带领读者从平庸的生存境界进入生机勃勃的生存境界。

对于千年前王勃所经历的个人世界,今人无从真切了解,但他作品中呈现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世界跃然纸上,虽然他感叹“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但他坚毅地表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些意志思维提升了阅读者的心灵空间,是作者和读者的一次“欣慨交心”,既有欣喜,又有感慨,是人的精神生活丰富的一种表现。最后一联“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发出一种普泛的对人生、生死、离别等存在状态的哀伤感喟,充满了非概念语言所能表达的思辨和智慧。作者把人的本体存在的深刻感受和探询连在一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就像流水一样逝去而又生生不息……

三、结语

本文从心理视域下的出发,对《滕王阁序》进行阅读赏析,了解其语体风格的建构与结构。结果发现,阅读、赏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只有不断锻炼自己的大脑、记忆、思维、意志过程,才能享受到不同层次阅读时心理的满足,提升自己对世界的感官感受和感觉,体验到生命疆域的无限,体味文本所带来的生命意蕴。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世纪上半叶法语世界里的四川文化”(项目编号:18SA0113)、“四川文化与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协同开发”科研创新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潘广容(1968-),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文学欣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

猜你喜欢
滕王阁序滕王阁语体
滕王阁 我心中的歌
第三届“滕王阁杯”童谣大赛获奖名单
滕王阁,我心中的歌
经典吟诵第七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典吟诵第八期《滕王阁序》(节选)
不可一世的王勃和无与伦比的《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落霞”联诸辨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滕王阁序》“四美两难”新解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