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艺术的意蕴悠长

2020-01-26 05:45王楚宁赵静
牡丹 2020年24期
关键词:意蕴艺术作品艺术家

王楚宁 赵静

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变化发展的文化是多样的,所以代表众多文化符号的艺术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从古至今,优秀作品展现的艺术意蕴是其灵魂所在。作品自然而然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艺术意蕴带来的内涵亦随之改变。本文以“意蕴”一词为立足点,通过讨论意蕴的定义、特征和艺术意蕴类型,结合古往今来体现中国艺术意蕴的几个实例,浅谈中国艺术的意蕴悠长。

一、何为意蕴

“意”本意是意思,又指人对事物的态度,“意”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儒家认为,人对事物与行为好坏的看法都由“意”决定。因此,西汉刘向《说苑·修文》曰:“检其邪心,守其正意。”“蕴”本意是指积聚、蓄藏,也指包藏、包含。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犹如“华夏意韵,仙风道骨”。意蕴是作品中渗透的情感,也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展现人生的某种意义或者表达内心萌生的一种感觉。

二、独特的艺术意蕴

歌德的“意蕴说”把艺术作品分为三个因素,即材料、意蕴、形式。从古至今,中国的艺术作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意蕴不仅涉及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还涵盖内心世界丰富的精神内涵。比如,一首乐曲,一幅写意山水画,一首抒情诗,一场古典舞蹈,这些艺术可能传达一些情感,它们朦胧模糊,可神通不可语达,只意会无言传,但又真实存在。优秀作品的艺术意蕴多种多样,成功的艺术作品在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同时传达丰富的意蕴,给人艺术意蕴之美。它可以影响人们的审美,让人们对艺术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人们可以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的美感,培养美学素养。可以说,优秀的艺术作品离不开它的灵魂——艺术的内在精神:意蕴。

艺术作品的艺术意蕴寓于各类材料中,寓于形式构成中;寓于物相、时间、情节等指称意义和表现意义中。艺术意蕴的各个层次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渗透,没有绝对的隔离,在整体中保持独特性。不同类别的材料通过对素材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表达作品的意蕴。艺术作品的深层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有时观赏者对同一作品的见解不一。深层的艺术意蕴立足于终极关怀的高度,终极关怀是艺术的永恒主题,包括博爱、生命、死亡、人生、时间、空间、爱等。

艺术意蕴可以指艺术作品蕴含的文化含义与人文精神。艺术作品的意蕴并不完全是其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和内在精神,其实,艺术意蕴是一种更加倾向于形而上的东西,所以并非所有艺术作品都有艺术意蕴。艺术作品在有限中体现无限性,在偶然中蕴藏必然性,在个别中包含普遍性。黑格尔曾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他认为,意蕴是艺术作品蕴含的心灵、思想等精神性因素。因此,余秋雨把意蕴概括为“蕴藉于艺术生命体内的精神能量”。

三、艺术意蕴的类型

(一)情感性意蕴

于艺术创作来说,情感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艺术家大多情感丰富,感情细腻敏感,同时具有艺术表现能力,所以情感是艺术家热衷表达的内容。例如,秦观的《浣溪沙》表达了主人公空虚寂寥的心态;李清照的《声声慢》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叙事性作品中,艺术家的情感比较隐晦,人们需要对作品进行整体观照和体会。例如,曹雪芹透过《红楼梦》表达了对不幸女子的同情和惋惜以及对大家族日渐衰落的哀伤。

(二)道德性意蕴

道德性意蕴是作品展现的某种道德倾向、道德理想和道德观念。道德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行事的内在准则。作品人物角色能够显露出艺术家本人的道德倾向和观念。艺术家的作品可以引起欣赏者的精神共鸣,打动欣赏者的心弦,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

(三)政治性意蕴

政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拥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时时刻刻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政治生活,因而以政治生活为题材创作,表达自己对政治的认识与见解,这就形成了政治性意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艺术家创作理念的转变,作品意蕴逐渐改变。

(四)社会性意蕴

社会性意蕴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让人们通过作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知晓社会生活功能,古今中外的理论家和艺术家一直都相当重视。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永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艺术作品的中心内容,在艺术作品中,社会性意蕴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意蕴。艺术家将反映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创造出适应时代的作品。

(五)人生意蘊

人生意蕴是作品传达的人生况味,对人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人生和社会相互渗透和交叉,需要仔细品味,虽然两者有联系,但是两者本质不同。社会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不断地变化;人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永恒性,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是各个时代的人都会面临的人生基本问题,这也是人们关注欣赏的动机。

社会性意蕴的作品和人生意蕴的作品有何不同之处呢?大体来说,两者的着力点不同,重心不同:一个着眼于社会,时代特征明显,注重背景和环境的描写:一个着眼于人生,时代特征不明显,淡化背景和环境的描写。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前者,《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明显是后者;白居易的《卖炭翁》是前者,《长恨歌》《琵琶行》则是后者,我国新时期的小说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前者,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等是后者。因为人生与社会相互交叉,所以同时具有人生意蕴和社会性意蕴的作品也很普遍,如鲁迅的《伤逝》《孤独者》等。

(六)理想性意蕴

理想性意蕴是作品表现的追求美好事物和生活的理想与愿望。艺术家摆脱不了这种美好的理想,又不安于现状,心中保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寄托,它是人们在艰难生活中的精神寄托,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艺术作品寄托理想,蕴藏实现理想的自由天地,理想与艺术创造密切关系。细心观察,人们不难发现优秀作品映射出各个时代的理想与愿望,感受到心灵发展的轨迹。例如,封建社会,男、女青年因为社会环境束缚而不能自由恋爱,出现《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牡丹亭》等优秀作品。

(七)人性意蕴

人性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的对人的天性和本性的认知。作品的创作离不开人,饱含人性,自古以来,艺术家洞察人性,并且尝试认识和理解。人性包含欲望、兴趣等丰富的情感,所以很多作品传达出耐人寻味的人性意蕴。例如,《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生动揭示人不禁诱惑和侥幸的天性,《水浒传》说明人有崇拜强者倾向的人性。

(八)哲理性意蕴

哲理性意蕴是指作品意蕴具有哲理性,涵盖时间和空间,其本质在于探索和发掘世界的整体或人生真谛,是最为深层的存在。人生哲理的涵盖性、普适性、深刻性和抽象性引领人们苦苦探索,具备强大的精神动力。例如,蕴含深刻哲理的《论语》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学作品。

(九)宗教性意蕴

艺术关注社会、人生等复杂的对象,人们越是深刻思考,就越是无法理解一些现象,所以感受到超出人能力的神秘力量。人们会通过想象进行解释,过去,西方人认为“上帝”“造物主”等客观存在,国人认为“天”“道”客观存在,但是人们又无法全面了解,所以十分敬畏,产生类似宗教性的情感体验,然后通过作品展现出来,这就是宗教性意蕴。例如,佛教壁画具有鲜明的宗教性意蕴。

四、藝术意蕴的体现

内容和形式是艺术作品不可缺失的两个因素。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品形象需要做到既具体又概括,艺术家通过对艺术的深刻体悟、思考和创造,以生动、鲜活、真实的艺术形象为媒介,传达深广、隽永的艺术意蕴。古往今来,艺术作品种类繁多。从旧石器时代的原始艺术开始,艺术作品就已经有三类体裁:舞蹈、音乐、诗歌。其中,舞蹈在原始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音乐、诗歌结合,用来再现生活、举行巫术礼仪和表现情感。虽说这个时期的艺术创作具有实践功利性,但是优秀艺术作品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意蕴。

诗歌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的意蕴,是读者鉴别诗歌优劣的关键。王维题画诗曰:“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其强调个人精神上的自适和悠然,向往悠然自得的生活,这是诗歌意蕴的一部分,但是不代表全部。受儒家、道家和禅宗等思想的影响,唐代涌现出三位大家:有“诗佛”之称的王维为禅宗美学代表,追求隐藏在自然中的“无我之境”;有“诗圣”之称的杜甫为儒家美学代表,追求大济苍生的“忘我之境”;有“诗仙”之称的李白为道家美学代表,追求肆意洒脱的“有我之境”。“无我”“忘我”“有我”三个艺术之境是中国艺术意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真正的艺术精神追求的永远不是只有一种衡量标准的艺术形态,而是努力营造出可以自由进行艺术创造的精神空间。其中,艺术的探索呈现多样性,盛唐时期尤为突出。

艺术意蕴诉说着艺术家的丰富情感和思想,与作品密不可分。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它潜藏在作品深处,欣赏者需要反复体悟和探究,细心感受作品的内在精神,与作品产生共鸣。艺术意蕴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作品保持不朽魅力的根本原因。中国艺术意蕴悠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其始终连绵不绝,让人如痴如醉。

(吉林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王楚宁(1996-),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人物画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意蕴艺术作品艺术家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意蕴难求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