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水族舞蹈文化特征研究

2020-01-27 07:10王晓晗
锦绣·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化特征

摘要:水族舞是我国山东日照地区原生态舞蹈,同时也是我国的海洋文化的典型之一。水族舞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本文对日照水族舞蹈的艺术形式进行介绍,并且对日照水族舞蹈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做出参考。

关键词:水族舞蹈;文化特征;艺术传承

前言

日照水族舞蹈最初起源于沿海渔民的一种祭拜形式,具有很强的封建迷信的色彩,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认识程度逐渐加深,尽管目前出海作业已经十分的现代化,传统的封建形式正在逐渐降低,但是古老的祭拜方式以音乐舞蹈的形式而流传下来,演化成一种民俗形式。不仅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目前关于水族舞的理论研究及文字资料还十分缺乏,对于水族舞的文化传承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不足。作为一种地方文化艺术形式,应该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整理和记录,使地域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

1.水族舞蹈的艺术形式概况

1.1水族舞蹈的动作形态

水族舞蹈的动作来源于渔民对水族生物的模仿,表演者穿着水族舞蹈的道具服装,以最古朴的形式来进行表演,能够让观众一目了然。水族舞蹈的造型多是鱼鳖虾蟹蚌,舞蹈动作也是模仿这些水族生物来实现的。水族舞的表演大致分两种形式。其一是即兴表演,众多演员各依喜好,选择一种水族造型套在自己身上,随着锣鼓、唢呐等音乐,模仿水族的各种姿态手舞足蹈,其步伐多采用戏曲台步或秧歌步,也有即兴发挥的;其二是带有剧情的表演,表演时不仅有水族的造型,而且还有人物的造型,通过人与水族特有的联系和特定环境,描述爱情和寓言故事。

1.2水族舞蹈的服装道具

水族舞蹈中的服装化妆和道具是重要的内容,也是最能够表现水族舞蹈特点的内容。水族舞蹈中道具都是鱼、鳖、虾、蟹、蚌等水族生物放大百倍后的夸张形象,整个水族生物的身体是要包裹住人体,道具的材料主要为棉纸、白绸布和竹篾手工编制。这样制作的道具质量较轻,能够使人轻松的控制,而且在整个舞蹈表演过程中,人也不会消耗过多的体力。水族生物道具的制作也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不是简单的形象的模拟。道具的每个关节都可以自由活动,表演者可以通过双手来进行控制,模拟水族生物相关动作,达到逼真的效果。

1.3水族舞蹈的音乐内容

水族舞蹈的音乐演奏是十分重要的,与北方地区的地方戏剧类似,水族舞蹈的音乐演奏的乐器一般为二胡、三弦、洞箫等,除了这些传统的乐器之外,还有筷子、碟子、酒盅的敲击进行伴奏。在水族舞蹈的早期表演中,都是在比较开阔的公共场地来进行的,通过欢快的节奏紧密的锣鼓敲击来引起群众的聚集和圍观。随着水族舞蹈形式的统一,这些配乐模式也保留下来。水族舞蹈的配乐分为文场和武场,武场一般由大鼓、锣、吊钹等打击乐器敲打出不同的节奏。这种节奏变化灵活,没有较为程式化的谱系,配乐人员与演员的默契来实现不同的舞台音乐和表现效果。水族舞蹈的终结部分,以文场为主,整个剧情的表演已经完成,表演者共同站在舞台上进行合唱,类似于话剧和音乐剧演出完成之后的谢幕形式。配乐也多以当地的地方小调为主,有时也会利用脸谱的曲调来唱民间的歌谣。

2.日照水族舞蹈的文化特征分析

2.1水族舞蹈的风俗性分析

水族舞蹈源于人们对海洋生物自然动作的模仿,是古代渔民对海洋崇拜的体现。日照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以出海捕鱼为生,海洋对于渔民来说,是生存的根本。同时,出海活动充满着不确定性,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古代渔民通过对海神的信仰来表达出对海洋环境的情感表现,这种情感表现除了建祠修庙之外,水族舞同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水族舞蹈的动作简单形象,反映了日照渔民生活的古朴及需求海神保佑的向往。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科技的发展及教育的普及,使渔民对海洋的认知更加科学和准确,渔民的出海渔船的安全性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水族舞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得以延续,并且成为当地主要的文化风俗形式,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在现代社会中,所延续下来的水族舞,成为日照地区海洋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在创作和表演上也加入了多种形式,结合了日照地区的特色文化、方言土语等内容,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

2.2水族舞蹈的象征性分析

水族舞蹈是日照渔民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而产生祈求水族海神保佑的反应,这种内在的精神寄托,体现出渔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水族舞蹈通过对海洋动物的模仿,将海洋动物的形象与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了属于日照地区渔民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态度。比如在日照水族剧情舞蹈《哪吒闹海》,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与水族舞蹈相结合,利用水族舞中鲜活的海洋生物的表现,来提升《哪吒脑海》舞蹈内容的丰富性,从而更加突出哪吒这个天真烂漫、放荡不羁的性格,从而也表现出渔民对敢于挑战自然力量、反抗强权精神的赞美。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艺术形式多样化,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十分丰富,传统的舞蹈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民众对艺术的需求。因此,渔民以及民间的艺术家对于水族舞蹈的丰富和改编也越来越多,也引入了众多的元素,水族舞蹈的象征性也十分明显。民间艺术家在水族舞蹈的服装和道具上,运用了多种的色彩和符号,而且道具的工艺也十分讲究。使得水族舞蹈具有较高的象征性和艺术性。

2.3水族舞蹈美学价值分析

水族舞蹈是属于一种地域文化,在其整个艺术表演过程中是有很大的美学价值的。首先,水族舞蹈在表演中,需要特定的服装和道具,水族舞蹈中道具都是鱼、鳖、虾、蟹、蚌等水族生物放大百倍后的夸张形象,表演者的服装与道具的颜色相互匹配,多以肥大的颜色较为鲜艳的浅色为主,一般是海洋的蓝色、沙滩的棕黄色为主。服装与道具的色彩搭配,共同表现水族生物的整体形象。水族舞蹈的道具和服装的制作,最能够展现水族舞蹈的美学价值,尤其是水族舞蹈的道具,制作也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不是简单的形象的模拟。道具的每个关节都可以自由活动,表演者可以通过双手来进行控制,模拟水族生物相关动作,达到逼真的效果,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工艺价值。另外,水族舞蹈的表演过程,还搭配了传统的乐器来进行伴奏,实现整个舞蹈效果的欢快性和流畅性。水族舞蹈的乐器伴奏,与北方地区的京剧等地方戏曲的配乐十分类似。水族舞蹈的表现,给观众呈现了十分美妙的视听盛宴,能够增加水族舞蹈的传承和发扬。另外,水族舞蹈除了单纯的动作和形象之外,还创作了几种剧情式的舞蹈表演,与我国的传统文学作品和神话故事相融合,既有舞台形象表演,也有说唱语言表演,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水族舞蹈美学价值体现,是水族舞蹈得以继承和发扬的主要因素,同时体现了我国民族艺术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3.结语

本文主要以日照水族舞蹈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水族舞蹈的动作形态、服装道具以及配乐进行分析,对水族舞蹈的艺术形象进行了整体的阐述,对水族舞蹈的艺术特点进行总结。水族舞蹈作为山东日照地区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艺

术价值,同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进行良好的挖掘、保护以及传承。因此,相关学者应该能够积极的关注民间艺术形式,通过自身知识修养,来加大对水族舞蹈等民间艺术的挖掘和研究,保留和传承地方文化。

参考文献

[1] 查姣姣. 民俗传播生态研究——以山东日照水族舞为例[J]. 大观(论坛), 2020, 000(002):P.68-69.

[2] 苏珊.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探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2(28):57-58.

[3] 黄薇. 水族舞蹈肢体语言与水族文字蕴含略考[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6, 000(010):146.

[4] 宋晓. 山东日照渔民节中的水族舞蹈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作者简介:王晓晗(1990.04),女,汉族,山东省日照市,助教,硕士研究生,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山东省日照市,舞蹈表演及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特征
对我国传统服饰中蝶形纹样文化特征的探究
苗族“巴岱”吃猪祀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俄罗斯知识分子及其文化特征
浅谈闽东畲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浅谈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勐准傣族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其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