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唐初名将郭孝恪

2020-01-28 10:36郝致康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1期
关键词:唐太宗西域

郝致康

摘 要:郭孝恪是隋末唐初时期的著名将领,其对大唐王朝的功绩可以总结为三点:一是与李绩率众归唐;二是虎牢关献策建功,平定中原;三是都护安西,征伐西域。后来在攻打龟兹的战争中,父子二人为国捐躯,唐太宗不仅没有为其举哀,反而说他死不足惜,并将其罢官夺爵。此中缘由,一是郭孝恪品行不端,致使一将失误,累及三军;二是其战死龟兹,损兵折将,影响了太宗征伐西域的部署计划,更使大唐天威受损,有失天朝上国颜面;三是太宗与郭孝恪的君臣关系并不亲密,君主对长期在外领兵的将领大都心存猜忌等。因此,为淡化其玉碎龟兹、大损国威的政治污点,太宗对其进行了冷处理。

关键词:唐初;唐太宗;郭孝恪;西域

0 前言

郭孝恪(?—649),隋末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初著名将领。目前学界关于郭孝恪的研究较少,其中杨继伟《唐安西都护府和西突厥在西域的博弈—从郭孝恪任安西都护期间来看》指出,郭孝恪任安西都护时期,唐与西突厥在西域的冲突以战争为主,且多以安西都护府获胜告终。这一时期安西都护府实力强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西突厥的进攻和侵略,加强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控制。任艳《阿史那社尔的廉与郭孝恪的奢》则是从为人品行方面将阿史那社尔与郭孝恪进行比较,指出二人因廉奢品行的不同在历史上留下不同的名声,令人反思。石川《英雄之地》则是褒扬了郭孝恪牧守西域、保境安民等。本文以郭孝恪的生平事迹为线索,分析其对唐朝的是非功过,以求教于方家。

1 军功卓著

郭孝恪是隋末唐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在唐王朝统一中国的战争中立下过汗马功劳,军功显赫。后来都护安西,战死龟兹,却被唐太宗罢官夺爵,因而与同时期的秦叔宝、李绩、侯君集等唐初名将相比,郭孝恪之名却鲜为人知。根据两唐书等史料分析,其对大唐王朝的功绩可以总结为三点。

1.1 与李绩率众归唐

“隋乱,率少年数百附李密……使与李勣守黎阳。”①此后数年,孝恪为李绩长史,不离左右,两人结下深厚情谊。“后密败,勣令孝恪入朝送款,封阳翟郡公,拜宋州刺史。令与徐勣经营武牢以东,所得州县,委以选补。”②

武德二年(619),夏王窦建德攻破黎阳,“左武卫大将军李世绩、皇妹同安长公主及神通并为所虏”③“李世勣欲归唐,恐祸及其父,谋于郭孝恪。孝恪曰:‘吾新事窦氏,动则见疑,宜先立效以取信,然后可图也。世勣从之”。④武德三年(620),窦建德妻兄曹旦大肆掳掠河南,“郭孝恪劝世勣袭旦,世勣未决,闻旦已有备,遂与孝恪帅数十骑来奔……甲午,世勣、孝恪至长安”。⑤

郭孝恪与李绩二人自李密兵败后归降唐朝,后被窦建德俘虏,但二人身在夏营心在唐,孝恪定计取信于窦建德,李绩得以在外领兵以施脱身之计。后来起义失败,李绩与孝恪只得率几十骑逃往关中,但两位盖世名将得以复归大唐,为日后一统江山、征伐四夷保存了有用之身。

1.2 虎牢关献策建功

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数月不下。“窦建德率众来援王世充,孝恪于青城宫进策于太宗曰:‘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即虎牢),屯軍汜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太宗然其计。”①同年五月,“贼平,置酒大会洛阳宫,语诸将曰:‘孝恪策擒贼,王长先下漕,功固在诸君右。迁上柱国”。②

郭孝恪这一策略可谓极其冒险,围点打援,凭险据守虎牢关,以疲惫的唐军独敌郑夏两军,还分兵断敌粮道,用兵可谓剑走偏锋。萧瑀等一干重臣极力反对,认为唐军凋敝,而夏军新至,锐气正盛,分兵迎战郑夏两军,极为不智,应退往新安一带,暂避锋芒。经过权衡利弊,秦王最终采纳了郭孝恪的建议,终于一举擒获窦建德,逼降王世充,郑夏两国顷刻覆灭。这场大战影响深远,秦王李世民毕其功于一役,完成了一统中原的丰功伟业,同时也为攻略南方、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1.3 都护安西,征伐西域

贞观十六年(642),郭孝恪“拜凉州都督,改安西都护、西州刺史”。③起初,安西都护府的兵力只有数千人,孝恪到任时,正处于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向外扩张时期。

“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既杀沙钵罗叶护,并其众,又击吐火罗,灭之。自恃强大,遂骄倨,拘留唐使者,侵暴西域,遣兵寇伊州;郭孝恪将轻骑二千自乌骨邀击,败之。乙毗咄陆又遣处月、处密二部围天山;孝恪击走之,乘胜进拔处月俟斤所居城,追奔至遏索山,降处密之众而归。”④

西突厥自恃强大,侵犯唐境,郭孝恪只率两千余骑便纵横西域,几无敌手。此后孝恪在与西突厥的直接交锋中多有胜利,有效挫败了西突厥的东扩势头。他还长期与西突厥争夺西域附属国的控制权,征伐焉耆、攻灭龟兹,战功卓著,使唐军在西域逐渐站稳脚跟,强化了唐朝对西域的控制力,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贞观二十二年(648),郭孝恪等人率军征伐龟兹取得大胜,但龟兹国相那利带领部分有生力量逃遁西突厥,国相“潜引西突厥之众并其国兵万余人,袭击孝恪”。⑤龟兹降而复叛,而郭孝恪又自大轻敌,疏于防备,在龟兹人里应外合突袭之下已成绝地,父子二人均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2 罢官夺爵

郭孝恪有上述三大功绩,已不逊色于凌烟阁诸将。昔日同僚李绩等皆绘图于凌烟阁,好友突厥降将阿史那社尔也获得陪葬昭陵的殊荣,而郭孝恪征伐西域,为国捐躯,太宗却斥责他咎由自取、死不足惜,更将其罢官夺爵,可以说是处置不公。那么太宗为什么这样做呢?原因有三点。

2.1 个人品行不端

两唐书记载,郭孝恪“少有奇节,不治赀产,父兄以为无赖”。②也就是说他从小便好高骛远,为人心高气傲,志趣高远却眼高手低。而且性好渔色,“性奢侈,仆妾器玩,务极鲜华,虽在军中,床帐完具。尝以遗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社尔一无所受。太宗闻之曰:‘三将优劣之不同也。郭孝恪今为寇虏所屠,可谓自贻伊咎耳。”⑥

郭孝恪穷奢极欲,即使行军作战也是如此,加上长期纵横西域,使得他耽于享乐、愈加骄傲,太宗对此颇为不喜。后来在龟兹作战,因自大轻敌,使得龟兹人降而复叛、里应外合,最终父子二人战死龟兹。这种因主帅个人失误而累及三军的恶性事件,太宗自然非常愤怒。

2.2 战死龟兹,大损国威

贞观二十一年(647),“龟兹王伐叠卒,弟诃黎布失毕立,浸失臣礼,侵渔邻国”。⑦太宗以其无礼于唐,又依附西突厥,决定出兵攻灭龟兹国,“诏使持节、昆丘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副大总管、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安西都护郭孝恪等将兵击之,仍命铁勒十三州、突厥、吐蕃、吐谷浑连兵进讨”。⑧

从这场征伐西域的大型军事行动来看,当时龟兹总人口不过十万,而太宗发动五路大军共十余万人马进讨,战略意图应是以巨石压卵之势闪电灭亡龟兹,并继续征讨西突厥等国,以震慑西域,宣扬国威。这在此后令阿史那社尔与阿史那贺鲁“使诏讨西突厥之未服者”⑨便不难看出。

阿史那社尔在前方征战,听闻后方孝恪战死,连忙回师救援,“前后破其大城五……西域震骇,西突厥、于阗、安国争馈驼马军粮,社尔勒石纪功而还”。⑩这一战影响深远,太宗扬大唐国威于西域,强势表明西域诸国虽远离中原,但仍然在大唐帝国的战略打击范围之内,即犯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西域诸国震怖,争先款服。而孝恪作为帝国高级将领,却率数千人马玉碎龟兹,影响了太宗部署的西征计划,更重要的是郭孝恪之死成了这场扬威之战中唯一、巨大的污点,大损天朝上国颜面,使太宗龙颜大怒。

2.3 君臣关系较为疏远

史书记载孝恪自虎牢关献策建功后,“历迁贝、赵、江、泾四州刺史,所在有能名。入为太府少卿,转左骁卫将军”。①至贞观十六年才担任安西都护,这中间数年,孝恪其实大多不在中央任职,而是转任地方,虽然避开了中央太子与秦王的争斗,却也失去了成为太宗从龙之臣的机会,因而与侯君集等秦王府嫡系将领相比,太宗与郭孝恪的关系其实并不十分亲密。后来更是将其调往西域,会见次数很少,可以说君臣关系比较疏远。

此外,郭孝恪纵横西域多年,长期与西突厥及其附属小国作战,经验丰富,统帅诸军征伐西域本来也是合情合理。但太宗征伐龟兹却以在朝的两位胡人降将为主副帅,而郭孝恪只是随从征战的将领,连副帅的军职也没捞到,十余万人马征剿西域,郭孝恪只能率几千人马驻守在后方的龟兹国都。这说明了太宗对长期镇守西域的郭孝恪并不十分信任,可能是因为自古以来君主对于长期领军在外戍守的边将都或多或少心怀猜忌。

以往论及郭孝恪之死,人们大都认为是因为他品行不端、自大轻敌导致的,被太宗罢官夺爵也是因此而咎由自取,这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却不是主要原因。一国高级将领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如果仅仅因为他品行不端、自大轻敌就要被罢官夺爵,未免太过无情,且易使百官将士心寒齒冷。反观侯君集身负造反谋逆之罪,太宗依然为他惋惜,不忍将其画像撤出凌烟阁,孝恪之罪与之相比,可以说微乎其微。此中差别,很大原因是因为侯君集是太宗嫡系将领、秦王府旧臣,又是太宗玄武门兵变的从龙之臣,自然是备受青睐,与其相比,孝恪与太宗的君臣关系则要疏远许多。

3 余论

综上所述,郭孝恪对大唐王朝有三大功绩:一是与李绩率众归唐;二是虎牢关献策建功,助太宗平定中原;三是都护安西,征伐西域,为大唐开拓西北,稳定边疆。孝恪有此三功,可以说军功卓著,已不逊色于凌烟阁诸将。然而孝恪父子战死龟兹,为国捐躯,太宗非但不予奖赏,反而将其罢官夺爵,实在是处置不公,究其原因,一是郭孝恪品行有亏,为太宗所不喜;二是其损兵折将,玉碎龟兹,大损国威;三是孝恪与太宗的关系并不亲密等。

孝恪遭受不公正待遇,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战死龟兹有辱国威,且并非太宗最信任的嫡系将领,太宗为淡化这场国威之战的污点影响,维护大唐天朝上国颜面,一怒之下将其罢官夺爵。后来或许是出于安抚军心的考虑,太宗怜悯其父子死战不退、为国捐躯,且又想起孝恪往日的功勋,便为其举哀,但直至高宗朝才恢复爵位,追赠郭孝恪为安西都护、阳翟郡公。

猜你喜欢
唐太宗西域
张骞探西域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唐太宗 善听劝谏
草原之晨?西域胡杨之魂?阿尔卑斯之晨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张骞通西域
祖逖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