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浅析及防范措施

2020-01-30 02:23刘婕
今日财富 2020年1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管理者财务

刘婕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财务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某些事业单位在制度方面、人员方面以及管理执行方面对财务风险的把控力度不足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对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防范财务风险进行探讨。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促进单位健康、稳定发展,使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制度风险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够规范、不完善而导致的财务风险,即为财务制度风险。财务监督制度的缺失、可操作性不强、执行力度不够,都是导致财务风险存在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未能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制度的落实情况也并不乐观。近年来,通过媒体曝光的贪腐案件频发,是由于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落实监督不到位,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出现提供了方便。在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决算管理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制度的完善是实践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基础。

二、人员风险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道德素质与个人诚信是造成财务风险的另一个因素。

(一)单位管理者风险意识

意识指导实践,单位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单位财务风险隐患的多少。实际上,由于事业单位大多属于非盈利性質的国家机构,享受国家财政资金支持,部分管理者会认为不存在风险而缺乏风险意识,主观决策随意性较强,忽视监督职责,导致财务风险隐患的存在。因此,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当重视财务管理,强化风险意识,完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单位的管理者还应摆脱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发展创新意识,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带来更多资金上的机会,促进事业单位良好发展。

(二)财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决定了风险不由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任何一个单位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财务问题并承担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而单位财务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也影响着财务风险的大小。财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高,造成财务报表数据不准确,财务信息失真,单位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事业单位必须通过制度明确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利义务,加强财务人员职业培训及考核,提高财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管理与执行过程风险

就算制定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从业人员职业水平也足够高,而单位整体管理不够严格,制度执行力度不大,在管理与执行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例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少事业单位的预算停留在理论阶段,预算工作脱离实际,预算约束力不足,这种离开预算计划任意操作的情况必然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在某个项目执行过程中改变预算资金用途,可能会造成资金超预算或不能完成资金预算执行的情况,甚至影响其他项目资金的使用。再如在采购执行过程中,采购人员不严格按照制度开展采购工作,造成采购程序不合规、采购所需文件缺失等形成的财务风险对整个单位的影响都非常大。目前来看,事业单位普遍缺少强有力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其他部门兼任的监督部门及人员也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实际的监督与执行作用。为了减少管理与执行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并不断完善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仅是财务人员,整个单位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和规范。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部门应该独立于财务部门与其它行政部门之外,既要监督管理财务人员,也要监督管理其他工作人员甚至包括单位领导,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部门能否发挥作用决定于单位领导的支持力度。在管理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通过单位领导和员工的支持与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内部制度的规范、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不断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减少财务风险隐患,单位得到良好的发展,使事业单位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作者单位:南宁市博物馆)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管理者财务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窗口和镜子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好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