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核心区科技创新态势探析

2020-01-30 02:23何风
今日财富 2020年1期
关键词:海丝核心区福建

何风

近年来,福建充分发挥历史、区位、港口、人文等独特优势,主动融入,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着力开展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引导鼓励我省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与沿线国家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加强科技合作。

2015年3月28日,福建被正式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同年,《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发布;2016年以来,福建改革开放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科技交流合作成为“海丝”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海丝”核心区建设现状分析

(一)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福建将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服务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上航线网络逐步完善;构建、营建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地位日益凸显。一是港口建设。按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决策部署,我省大力实施港航集约提升工程。出台政策扶持航运企业发展,整合优化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加快重点港区建设,全省建成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50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74个。二是机场建设。加强福州、厦门“海丝”门户枢纽机场和晋江等区域干线机场建设,完成福州长乐机场第二轮扩能改造,全省机场国际航线达到53条,港澳台空中航线达到17条。三是联运通道建设。发展海铁联运,促进海、陆丝绸之路有效对接,加强铁路、高速公路网建设,开行中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2018年,丝路海运已开通海丝航线65条。

(二)打造经贸合作前沿平台

2018年,福建外贸出口额超过7600亿元,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同比增长11%以上。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项目70个,项目数较上年增长125.8%,投资额12.1亿美元。其中,投资“海丝”沿线项目65个,投资额7.3亿美元。目前,福建重点推进的外资项目包括:印尼三林集团、新加坡金鹰集团系列招商项目以及马来西亚湄洲湾火电厂二期项目等。全省累计备案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和境外分支机构2533家、中方协议投资额266亿美元。凸显“一带一路”和海丝元素,依托重大招商活动宣传“海丝”品牌,2015—2017年,海丝行活动累计在境外组织举办十余场;筛选了“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19个展会作为重点展会,开展系列展销活动,拓展特色产品出口市场,有效提升了闽企闽货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了福建产品对海丝沿线国家的出口;2017年,福建省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1925.5亿元,同比增长17.7%。与“海丝”沿线国家开展海洋合作,是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的重要部署,全省共有远洋渔业企业29家,远洋渔业和境外水产养殖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三)打造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

积极打造合作平台,全方位合作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在经贸合作平臺建设提升方面,已与东盟十国的30多家商会、投资促进机构建立了工作联系和合作机制。福建自贸试验区实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285项创新举措、110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打造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对外贸易。创新推出国内首单服务“一带一路”的“债券通”债务融资工具,创新发行全国银行间市场首单“一带一路”债券。加强“海丝”核心区与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州新区、福厦泉国家自创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规划政策对接。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载体建设,增进台湾同胞与海外侨胞的文化认同;支持台资企业参与福建港口建设,深化闽台交流合作。

二、“海丝”科技合作的主要进展

2017年11月,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支持福建省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创新驱动发展试验。2018年5月,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实施方案》,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海丝核心区创新发展试验、构建海丝协同创新网络、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等方面对建设推进工作进行了部署。

(一)开展人文交流

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增进科技界的互信和理解。由福建歌舞剧院创作排演的《丝海梦寻》,相继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上演。2013年以来,福建省与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7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达成了许多合作协议和对接项目。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建设发展中急需培养人才等,福建多方面予以支持和输出,促进民心相通。厦门大学成功在海外开办了我国公立大学第一所分校——马来西亚分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大批所需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和合作提供了典范。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省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福州、厦门、泉州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教育交流合作重点项目近80项,人文交流不断深化。福建农林大学等9家单位承担了科技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下达的食用菌、海洋、花卉、动漫等技术领域科技援外培训任务,参训学员均来自东盟、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有60多个国家的2400多名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在我省接受培训。

(二)加强智库交流

依托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大学等高校推进智库建设,一方面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智库交流;另一方面就海洋与海岸带发展、土木工程等细分领域开展标准对接、项目合作。在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合作中,与坦桑尼亚中华福建同乡会、匈牙利福建商会、印尼晋江同乡会等建立了“一带一路”6个科技合作联络站,为我省企业与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人文交流提供信息、政策等咨询和帮助。福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晋江市人民政府联合组建“福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智库”,以“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研究领域,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各方面优势资源,促进“一带一路”和海丝核心区建设。

(三)实施科技交流

一是推动联合实验室建设。2013年以来,我省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以不同方式与海外科研生产单位合作,建立联合研究开发与实验机构。比如,福建鸿博集团与波兰奥波莱工业大学就“清洁能源联合研发中心建设”达成合作;福建医科大学与捷克圣?安娜大学医院布尔诺国际医疗研究中心达成实验室共建合作意向;漳州科能电器、漳州片仔癀等优势企业陆续在波兰、印尼、香港等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联合研发中心或联合实验室,就相关技术产业化进行针对性研究。二是引导科技园区合作。福建已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组织企业、高新园区等机构赴沿线国家开展推介对接。2013年,以色列为主投资的中以绿色农场落地福州,泉州中以微波通信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福建农林大学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援助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就食用菌栽培和加工技术在卢旺达建立了示范园。三是深化国际技术转移。积极组织我省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科技部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项目,推进福建农业、纺织、海水养殖、信息等先进技术对外转移;推动建设了7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实施福建省科技成果购买补助项目,鼓励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国(境)外科技成果在我省转移转化。(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海丝核心区福建
那个梦
海丝星座小卫星:走!带你追光瞰海
福建艺术战“疫”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
首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工作年会成功举办
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研究
松萝山茶园现状及发展建议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