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新闻视频辨别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以佳木斯大学为例

2020-02-01 14:13杨广柱李奕莹
新闻前哨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会文字变量

◎王 博 杨广柱 李奕莹

引言

新闻的真实性在新闻界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将采取实验法探究影响大学生辨别虚假新闻的关键性因素,并预期大学生对新闻视频的辨别能力会因视频内容中所含因素的增多而降低进行分析。

一、文献综述

1.概念界定

新闻视频是以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为具体形式将新闻的内容(新闻内容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所构成)及本质进行呈现真实新闻是以时效、有价值、真实客观为性质而存在的一个概念,描述的是在形式上、姿态上完全具备新闻的特征,且拥有新闻本质特性的“新闻”;虚假新闻是在性质上相对(真实)新闻存在的一个概念,描述的是形式上、姿态上完全具备新闻的特征,但实质上没有新闻本质特性(真实性)的“新闻”。二者均以新闻类、娱乐类、科技类等多种类别通过手机中的各类软件、报纸、电视等多方渠道进行呈现。

辨别力是指在无外届干扰的条件下,对当前所观看的新闻视频的真实性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即当所呈现的视频为真实视频时,被试的判断结果为“真”,则结果判断正确;反之则为错误。当所呈现的视频为虚假视频时,被试的判断结果为“假”,则结果判断正确;反之则为错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闻报道在当前信息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愈见显著,而虚假新闻随新闻报道的变化而变化,目前很多学者多集中于对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特征、治理措施以及传播过程进行分析与探讨,针对辨别新闻视频真实性的影响因素可借鉴成果非常少。由于新闻的真实性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可见寻找影响新闻视频辨别的关键因素十分重要。

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

被试: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某大学招募被试65名,其中2人中途退出,有效被试为63名大学本科生(男生19人,女生44人),所有被试视力均为正常,最终得到有效数据为63份,实验后被试获得一定的酬劳。

2.研究工具

本实验采取被试内设计方法,每名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实验刺激(新闻视频的不同呈现方式:纯文字、纯声音、纯图片、纯视频、文字和声音组合、文字和图片组合、文字和视频组合、声音和图片组合),并对被试进行因变量的测量(辨别力:真实、虚假)。

文字是指在新闻视频中,通过视觉刺激以文字内容播放为形式呈现新闻的本质,通常以秒计数;图片是指在新闻视频中,通过视觉刺激以图片播放的形式呈现新闻的本质,通常以秒计数;声音是指在新闻视频中,通过外部听觉刺激以声音播放新闻视频内容的形式呈现新闻的本质,通常以秒计数;视频是指在新闻视频中,结合视觉与听觉刺激通过新闻录制画面或图片连续播放并加入拍摄时的声音为形式所呈现,通常以秒计数。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文理专业、政治面貌、对新闻的关注度以及关注类型、信任度和辨别方式以及影响个人辨别的因素。

使用视频剪辑软件以曾被媒体报道过相对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为素材共剪辑成8个新闻视频,其中4个为真实视频(图片、视频、文字和图片组合、文字和视频组合)4个为虚假视频(文字、声音、文字和声音组合、声音和图片组合)。

表1检验统计量

3.研究步骤

第一步:被试首先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在填写完成后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正式进入实验阶段,实验采取逐个施测的方式,给被试相继呈现8个新闻视频材料,在被试每看完一段视频之后有5秒钟思考时间,随后回答其对新闻视频的辨别结果。回答结束之后会对被试所做结果的原因进行询问(如:您可以说一下您为什么认为您刚刚观看的新闻视频是真实的/虚假的吗?)在被试回答完之后设有5秒钟的休息时间再进行下一个新闻视频辨别。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问卷分类资料用人数(%)表示。采用c检验比较不同变量对大学生辨别力的影响,以r<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c检验得出新闻内容中含有声音、视频、文字和图片组合、文字和视频组合变量的新闻视频辨别结果均呈现差异极其显著;文字、图片、文字和声音组合、声音和图片组合的新闻视频辨别结果差异检验无统计学意义(表1)。

从收集到的有效实验结果中得到纯文字变量有54%人回答错误;纯声音变量有30.2%人回答错误;纯图片变量有41.3%人回答错误;纯视频变量有71.4%人回答错误;文字和声音组合变量有57.1%人回答错误;文字和图片组合变量有30.2%人回答错误;文字和视频组合变量有80.1%人回答错误;声音和视频组合变量有55.6%人回答错误。

纯声音变量、文字和图片组合变量作为错误率低的变量并且其辨识度得到显著差异,说明这两个变量在新闻视频辨别中为极易辩别的变量;纯视频变量、文字和视频组合变量的结果得出错误率极高并且其辨识度呈现显著差异,说明这两个变量在新闻视频辨别中的辨识难度较高。

四、讨论

从统计结果与实验结果中发现,纯视频因素、文字和视频组合因素是大学生在新闻辨别中易错的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新闻视频辨别的关键性因素。当新闻视频中所含变量增多时,新闻视频的辨识难度增加,大学生对新闻视频辨别的错误率增加,则对新闻视频的辨别力降低。还发现两个易错因素均为对虚假视频的辨别,说明在新闻辨别中对虚假视频的辨别难于对真实视频的辨别。

从收集到的有效问卷结果中得出,在对新闻关注度调查中39.7%人认为大学生十分需要多关注新闻58.7%人认为比较需要;33.3%人平时非常关注新闻66.7%人偶尔关注新闻;31.7%的人会花半个小时以内的时间观看新闻41.3%的人会花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观看新闻;49.2%人会在浏览新闻时全部看完41.3%人只看一部分,82.5%的人会偶尔对某一类新闻的人持续追踪11.1%的人会经常追踪。由此说明,大学生能够对某一新闻的持续关注度较低,大学生对新闻的关注度还需提升,尤其在对新闻情况的追踪了解方面更应加强重视,这不仅对大学生培养新闻的探究能力有所帮助,而且对其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或做事的态度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对新闻关注类型调查中,58.7%人通常浏览时政类新闻42.9%人通常浏览教育类52.4%人通常浏览娱乐时尚类28.6%人通常浏览财政类,其余类别选中人数均在25%以下;84.1%人更关注国内新闻15.9%人更关注国际新闻。可见大学生对新闻的关注类型主要集中在国内的时政、娱乐、教育方面,大学生对新闻的关注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价值取向,因此可在了解大学生对新闻的关注类型后再对其进行教育和方向引导。在对新闻辨别方式的调查中,58.7%人会跟从他人一起讨论并相信讨论的结果30.2%人不参与讨论也不相信他人对新闻讨论结果的真实性;74.6%人在浏览新闻时偶尔会受别人态度影响22.2%人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由此看来,从众效应也可能是大学生对新闻辨别的影响因素之一。

通过实验中询问被试对每道题的判别依据所得结果呈现,大部分人依据个人主观经验(对视频内容的喜爱度、过去经验、事件不真实或个人认为与现实不符)对新闻视频作出判断,仅有少部分人依据客观内容(视频中所呈现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新闻是否为官方报道)对新闻视频进行判定,而从调查问卷中第18题的回答结果得到,81%人会更多依据新闻所呈现的客观内容对新闻进行判别15.9%人更多会依据个人主观经验对新闻进行判别。由此看来,被试认为在对新闻判别时会更多依据新闻中所呈现的客观内容为依据觉察新闻内容的真伪,而在实际判别过程中却截然相反,说明被试实际操作的过程与所预期的过程存在差别。

从收集到的有效实验结果中得出大学生对新闻视频辨别的错误率较高,辨别能力较弱。这可能与部分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对新闻视频的关注度和对热点事件的深入了解程度以及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有关。

结论

本研究表明,人们在对当前各大APP上浏览新闻类消息时对新闻中仅含有声音因素或文字与图片的结合因素时能够进行正确辨识。但在观看新闻视频或各大新闻类报导时,新闻视频是以视频因素为基础进行添加因素的话,应提高警惕,对视频内容及所涉及信息多加甄别。由于视频因素中既含有听觉刺激又含有视觉刺激,所以更容易会对人的辨别力产生诱导,导致错误的辨别结果。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视频的取材较难控制,被试对新闻视频可能存在内容厌恶,这会影响被试对新闻视频的辨识度。第二,在实验过程中对被试每道题的辨识依据进行问答,由于耗时较长,在对后面的新闻视频进行辨别时可能会产生疲劳效应。第三,从问卷对新闻辨别方式的调查中得出从众效应也可能是大学生对新闻辨别的影响因素之一,而在本实验中并未在群体下对被试的辨别力进行测验,未来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猜你喜欢
人会文字变量
为什么人会抽筋?
文字的前世今生
抓住不变量解题
为什么人会打哈欠
热爱与坚持
也谈分离变量
为什么人会掉头发?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