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种植技术探究

2020-02-02 08:23蒋紫艳阳桂平赵海茗肖艳春舒义家
新农民 2020年36期
关键词:白及幼林杉木

蒋紫艳,阳桂平,赵海茗,肖艳春,舒义家

(资源县资源林场,广西 资源 541001)

白及(Bletilla striata Reichb.f)为兰科植物,其块茎是传统名贵中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白及不断深入的研究,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已应用到了保健品及化妆品行业[1]。由于白及产业快速发展,其价格波动较大,最高为每500 g 200元左右,近两年新鲜白及价格在每500 g 20元左右。白及用块茎苗种植2~3年,即可收获,纯利润数万元。因此,白及以种植收益快,技术易学等优点在精准扶贫工程中大量发展。与此同时,多方面问题困扰着白及种植的发展,如高收益的趋动种植地租金地抬高;随着白及种植茬数的增加病虫害也随之严重等等。为此,笔者开展了林下白及种植试验,为白及种植提供了新的种植模式,为当地白及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植地的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资源县中峰镇,北纬25°51′35″,东经110°35′05″,年平均日照1 013~1 680h之间,年平均积温4 750 ℃,年降雨量为1 773 mm,极端最高温度为38.3 ℃,极端最低温度为-8.4 ℃,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平均霜期80 d,年平均风速每秒3.2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东南坡向,坡度18°~32°,海拔550 m左右,土层厚度80~130 cm,土壤为红壤,主要植被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山苍子(Litsea cubeba)、盐肤木(Rhus chinensis)、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白及等。

1.2 林下白及种植技术

1.2.1 林下种植林地的整理

本次以杉木采伐迹地为试验对象,进行林下种植研究。林下白及种植利用新造林地,在疏林地等郁闭度小,光照足的条件下进行种植。

(1)林地清理

在杉木采伐造材后,及时将木材拉山完毕,再进入采伐迹地清理施工。砍倒林地上的杂草灌木,并在四周扫出宽15~20 m的防火隔离带,在杂灌晒干燥后,选择无风天气的清晨进行炼山,炼山施工时,从山的上部往下点火,并适时查看防火隔离带的情况,保证炼山安全施工。全面烧山后,将燃烧不完全的枯枝树根等集中烧灰,保持种植地整齐。

(2)林木种植地的规划与施工

林木种植采用株距为2 m,行距为2~3 m的密度进行布点挖种植穴,每穴的规格为40cm×40cm×30cm,挖穴时将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每穴放入0.5~1 kg的钙镁磷肥,然后回心土,两者拌匀后再回表土,并培成中间高,四周低的种植面,以防止积水,影响幼苗成活。

(3)林木种植

选择阴雨天气,按“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进行造林,苗木尽量选择一级苗,并做到不反山。如为祼根苗,当天没种完的苗木及时假植,以提高成活率。当天种不完的容器苗则不堆沤,防止烧苗,降低成活率。

1.3 试验材料处理

1.3.1 白及种植地的规划与施工

白及种植地以行距的中点为中心,视林木种植的行距而定,行距为2 m的,挖两条宽为0.8 m的白及种植带,中间留一宽为30~40 cm的步道;行距为3 m的,在中间挖3条宽为0.8 m的白及种植带,中间留一宽为30 cm的步道。以上种植带,坡度在10°以下的,宜全垦;坡度大的,宜挖成小梯带种植。种植区挖好后,每施入羊粪有机肥2000 kg/667m2,并结合二次整地,在捡除石块、树根后与土壤充分拌匀。

1.3.2 白及选种与林下种植

桂北地区白及以选择紫花三叉白及较多。宜在11月至翌年的2月,选择晴朗天气进行种植。种植前选择上一年度的老鳞茎作种,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浸种3~5 min,阴干后种植,种植时留出每个林木幼儿树根种植穴的空地,以利于林木生长。种植时,按株距为20~30 cm,行距为30~35 m的密度进行挖沟种植。种植时白及的芽要向上,上面盖3~5cm的薄土。

1.4 种植后养护管理

1.4.1 抚育施肥

白及种植当年生长较弱,要做好除苗等抚育工序,防止杂草过多,影响白及的光照条件,影响其与白及争肥份。在桂北1 000 m左右的山地,每年要进行3次左右的铲草施工,第一次为5月底左右,第二次为7月左右,第三次为9月左右。每次除草时进行追肥,追肥时要在白及根尖稍远处挖沟施入,并与土壤拌匀,防止烧苗。

1.4.2 病虫害防治

白及病虫害与种植茬数、种植地排水、根茎种植时是否进行药剂消毒等有很大的联系。目前桂北白及种植区常见的虫害有竹蝗(Ceracris sp.),蝼蛄等;病害有根腐病、叶斑病,叶斑灰霉病、炭疽病等。

选择排水好的林地种植,种植前炼山,选择晴天种植,种植时做好种茎消毒,种植地做好排水,垄高30 cm以上,出苗后追肥时加入一定的生根肥,促进新根的生长发育,可有效降低根腐病害发生。

炭疽病等病害以早发现,早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发现病株可摘除叶片,并使用甲基托布津等有内吸作用的杀菌剂喷雾。间隔7~10 d喷雾一次,连续2~3次。

2 结果

2.1 林地种植与农田种植投资比较

生产中,对在新造林地进行林下白及种植和农田白及种植进行比较发现(见表1),林地种植3年时平均每667 m2产25 00 kg左右,农田种植3年时平均每667 m2产2 800 kg左右,以每500 g 20元计,农田毛收入较林地毛收入高10.7%左右;但农田种植具有租金贵,病虫害防治复杂、除草抚育费用高等缺点,3年时间主要生产工序及租金等投资较林地高79.4%,而且营林生产上,在造林前3年每年要投资300~450元的资金进行幼林抚育,进行林下白及种植后,节省了抚育投资。

表1 两种类型种植3年主要工序投资表(单位:元/亩)

2.2 林下白及种植对幼林高生长的影响

采用对比排列研究方法,选择用林下白及种植,不进行林下种植林木施肥,不进行林下种植不施肥(对照CK)幼林地不施肥等3个因素,每个因素重复3次,研究林下种植对杉木幼林的高生长的影响。其中前两个因素为按1.4.1的方法进行抚育施肥,后CK只抚育不施肥,研究林下白及种植对杉木幼林高生长的影响。采用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2],研究发现3个因素对杉树高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进行多重比较(见表2)发现施肥后林下种植与非林下种植对幼林生长无显著差异;林下种植林施肥与对照间有极显著差异。对照与两因素对林下种植高生长有显著差异。

表2 3类白及种植方式对林木高生长的两两比较(LSD法)

3 小结

由于精耕细作,肥分足,根系生长好,白及高度也不会影响杉木的光合作用,所以杉木生长很快。林下种植白及时,病虫害少,除草和抚育次数少,特别是经过炼山的林地,种植当年仅需2次除草抚育即可,种植成本低于大田,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值得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白及幼林杉木
速生桉树幼林抚育及施肥管理
在森林培育中中幼林抚育的重要性分析
杉木阔叶化改造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快乐佳县人
不同混交方式杉木人工林生长量影响研究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白及国内研究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都匀白及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中药白及的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