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应急管理融合发展研究

2020-02-04 16:05姚国章李诗雅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应急管理数据安全

姚国章 李诗雅

摘要:现代化进程中,四大类型突发事件对社会、自然的威胁日趋严峻,应急管理部门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融合发展是应对考验的有效途径。通过阐释大数据在应急管理过程各阶段的应用,总结出应急管理与大数据融合发展面临着数据分析模型欠缺、应急人才匮乏、数据隐私保护有待得到重视的挑战。提出促进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的建议:建立切实有效的信息管理机制、加强应急大数据人才培养、注重应急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关键词:大数据;应急管理;数据安全;大数据应用

目前,社会所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呈现出新型风险增加、事件复合型增强、突发事件由境内扩展到境外、突发事件频发并发以及灾害衍生蔓延等特点,突发事件应对不当极易造成更大的危害与损失。因此,科学有效地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是摆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共同挑战。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技术,已经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发挥其在政府应急管理中的突出作用,还属于一个新的课题,相关的研究还十分匮乏。

一、对大数据的认识与思考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真正有价值的资产,成为与石油、电力、黄金同等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为各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大数据的含义与特点

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提取、管理、处理目的的资讯。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通过运用数学理论分析巨量、多形式的数据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数据的特性有:规模性(Volume),指数据产生量和存储量远超常规的容量;高速性(Velocity),指对数据的实时需求较高;多样性(Variety),指数据形式多,包括文本、图片、音视频等;价值性(Value),指数据之间的关联价值高;真实性(Veracity),是指数据的完整性更能保证其真实性,造假难度高。

2. 应急管理与大数据融合发展的需求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部门、组织机构等在突发事件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全过程,为有效地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或负面影响,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应急管理产生于实践,应用一般先于理论,并在实践中持续演进,是对突发事件的系统化全过程管理。为更加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呼唤大数据为之赋能,其融合发展不仅仅是利用技术革新管理,更是包含了组织、信息、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其价值在于通过技术、管理、思维和模式的创新,来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大数据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

一个完整的应急管理流程,包括减灾、备灾、响应和灾后恢复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以下从这四个阶段入手把握大数据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

1. 减灾阶段数据库建设与信息采集

减灾阶段是应急管理全过程的起点,运用大数据的设施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够快速反应和应对灾害,大幅减轻灾害后果和救灾成本。大数据的应用依赖于数据库的先行,一个较为高效的备灾数据库应包括基础设施的记录、应急方案的储备、应急物资管理和应急人员培训。在完善备灾数据库的同时,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反馈收集与信息交互,注重管理人员思想更新和基层人员的专业培训,对民众及时普及应急安全教育,利用大数据掌握舆情演变。

2. 备灾阶段监测预警与应急演练

备灾阶段具体活动包括灾害预警系统和灾后发生之前的监测监控活动,并通过适当的演练,为灾害应急时的正式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监测与预警即以实时监测数据作为算法输入,利用合理算法提供决策依据判定紧急情况警情级别,甚至可视化、仿真化地模拟场景,提前合理管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点在提前防范紧急事故的发生,备灾阶段通过监测预警系统持续接收信息,加工处理之后形成简易明了的警情提示信息,在此基础上安排合理应急演练行为,掌握撤离路线以人员疏散、避难地点的最佳安排,提高灾难来临时的应急处置效率。

3. 响应阶段应急救援与物资调度

响应阶段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阶段,主要包括营救生命和防止财产损害,保护紧急情况或灾难发生时的环境的一系列行动。在紧急救援的重要环节中,遥感技术、GPS、GIS等所获取的碎片化严重的数据经过大数据分析后成为关键救灾救援信息支撑,重视救援人员安全,合理分配救援任务。救灾需要进行物资运输调配、灾区资源分配和人力动员,大数据将会在合理分配运输资源、绘制交通路线、即时调度物资、人员按需分配上发挥重要作用。

4. 灾后恢复阶段次生灾情防范与灾后总结

灾后恢复阶段是灾害应急结束后开始进入的一个新的阶段,具体包括灾后协助社区回到正常生活状态的所有行动。用大数据技术预测可能的次生灾害、反复性灾害及其他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在灾区恢复重建时做出次生灾情预防准备。运用大数据可以均衡地区之间恢复重建规划,特殊情况下重新配置资源,更多时候需要为受灾严重的地区适当调配更多的资源。在事后恢复总结时,依托大数据对灾害应对处理的无数细节进行统计,这些细节将拼接出一张完整的应对灾情处理手册,归纳出科学的应灾、救灾方式和流程,加入灾情教育知识体系。

三、我国应急管理大数据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深入有效地推进应急管理大数据的发展已成为普遍的潮流,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1. 数据分析模型还十分欠缺

发挥大数据在应急管理中应用的最大化效用需要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对专业场景的深入挖掘;二是将多源数据系统相融合;三是把各个业务领域的实际需要结合。这是由于数据的结构、类型、属性、规模、操作以及相互关系存在差异,不同领域数据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各领域内的专业特点,不断迭代构建适应各专业特点的数据模型。例如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不同的自然灾害需要设计不同的数据分析模型来应对。如何通过不同的数据建立起关联模型,以便对应急管理进行有效的管控、评价与改进,则显得困难重重。目前能直接应用于应急大数据的分析模型还十分缺乏,一方面由于相关的理论研究无法支撑应用需要,另一方面是应急管理业务工作和大数据技术之间存在鸿沟,如何融合发展尚存不少技术难题。

2. 应急大数据专门人才匮乏

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对相关专业的人才产生了井喷式的需求。应急大数据正迎来爆发式发展的前夜,大数据将会给应急管理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机会,无论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还是社会自发组织,或是参与的公众个人,都希望大数据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对各种紧急事件的快速反应必不可少的就是经过相关培训的应急人员的配合与处理,建设具备大数据意识的人才队伍是应急管理与大数据结合发展的必要基础与必经之路。但当前最大的困惑还是应急大数据专门人才的匮乏,这个瓶颈在短时间内很难能取得突破,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找到新的发展之道。

3. 数据隐私保护有待得到重视

数据安全、隐私泄露等问题对个人信息数据的保护与正常使用带来极大的威胁。隐私保护是指利用去标识化、匿名化、密文计算等技术保障个人数据在平台上处理、流转过程中不泄露个人隐私或个人不愿被外界知道的信息。隐私保护是建立在数据安全防护基础之上的保障个人隐私权的更深层次信息安全要求。在互联互通的信息化时代,个人的基本信息与操作痕迹的记录与收集是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基础,也产生了难以回避的数据侵害、信息不当利用问题,这可能已经超出隐私权的保护范围。时常爆发的“数据安全”问题使得相关市场行业发展频频受挫,应急管理信息化推进备受质疑。信息技术更新较快,迫使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问题形态促进相应法律的更新,需要在坚持“来源可靠、责权明确、应用有序、保护到位”的前提下,充分重视数据隐私保护,促进应急大数据更好的开发与应用。

四、促进应急管理大数据融合发展的建议

加快应急管理大数据的发展迫在眉睫,要审时度势、全力推进,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其发展。

1. 建立切实有效的数据管理机制

建立切实有效的数据管理机制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整体上要按照“数用分离、智能驱动”的思路,构建符合大数据发展的应急数据治理体系,实现从数据接入、处理、存储、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治理,对外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数据应用两大类服务;二是要根据应急业务需要建立应急共享数据库,目的是向全社会开放各种应急数据,使得社会各界有途径、有能力、有意愿参与到应急管理协调发展中来,打破层层屏障的应急管理困局,同时提高大数据应急决策的效率;三是应急数据维护由专业的大数据共享数据库管理人员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及技术,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更新、维护,保证应急大数据便于获取与维护、真实可靠。

2. 加强应急大数据人才培养

目前人才匮乏正是当前应急管理与大数据融合发展的瓶颈,大数据人才是大数据领域发展的核心资源。在实际应急管理工作中,最直接、基层的应急人员是一切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与保障,面对大数据这类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基层应急人员需要从根本上更新观念,具备大数据思维,定期接收专业的培训。另一方面,长期的大数据应急人才储备体系同样重要。大数据应急人才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应急领域专业知识,更不可少的是大数据思维推动的管理技能的革新,其培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全力支持。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数据企业与高校共同培养应急人才,企业高校合作建立大数据应急人才培训基地,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大数据研究人员担任导师,提供实践资源,与高校所提供的智力资源相结合,鼓励高校应急人才积极参与培训。

3. 注重应急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大数据安全涉及方面较广,小到个人合法权益,大到国家安全,全都不能避免受其影响。与此同时,数据安全防护理念的改变引发对高水平隐私保护技术的需求和期待。解决思路是基于零信任理念,以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为核心,必须从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等多个角度加以落实:第一、大数据安全的基础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确保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目前商业化平台的安全性能不断升级足以提供基础保障;第二、与大数据紧密相关的管理制度的完善尤为重要,这是保障大数据安全的必要条件。将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所涉及领域加强安全管理建设,明确数据安全防护的主体责任。第三、隐私保护是大数据安全的更深层次要求,严格确保执行数据脱敏技术,对涉及用户的隐私,比如特定病患的诊疗记录、特殊用户的个人数据等,都必须严加控制,防止隐私数据的不当使用和非法泄漏。

五、结束语

理智应对应急管理大数据融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在大数据的驱动下更智能化地防灾减灾、抗灾救灾、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我国在大数据与应急管理的融合发展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与困难,需要从实际出发,夯实基础,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融合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奔,毛庆铎.大数据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行政管理,2015(03).

[2]莊国波.政府数据开放与应急管理研究[J].行政论坛,2017(03).

[3]童星,丁翔.风险灾害危机管理与研究中的大数据分析[J].学海,2018(02).

[4]陆琳,姬胜杰,程军.大数据应用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机遇与挑战[J].山东工会论坛,2018(0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课题(2006BAK01A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社会化媒体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众包模式研究”(71403134);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委托研究项目“应急系统互联互通前瞻性研究”(2018A002)。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大数据应用应急管理数据安全
部署推进2020年电信和互联网 行业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工作
工信部:2021年初步建立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
数据安全政策与相关标准分享
大数据与图书馆管理创新
科学大数据的发展态势及建议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研究
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大数据分析实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