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雁北剪纸的民俗意蕴探析

2020-02-04 08:04王燕红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0期

摘 要: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剪纸文化如同璀璨明星,装饰了我国文化艺术的门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山西雁北剪纸独具风貌,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变迁。本文将具体探讨山西雁北剪纸的民俗意蕴,以期推动剪纸艺术发展,助力剪纸文化传承。

关键词:山西雁北剪纸 剪纸文化 民俗意蕴

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事业相应得到重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关注,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抢救了面临绝境的民间文艺。民间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具有浓厚的民俗意蕴,展示了民族文艺的魅力。山西雁北经典剪纸作品不计其数,我国应该深入挖掘经典作品的民俗学研究价值,为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开疆拓土。

一、山西雁北剪纸概述

中国传统文艺依靠民间创作,山西雁北剪纸便是民间创作的产物,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成果。老百姓自己创作,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使剪纸作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山西雁北剪纸创作群体分布较广,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下至二三十岁的青壮年,这些创作者以剪刀为工具,立足现实生活开展艺术创作,生成了具有魅力的剪纸作品。通过调查发现,山西雁北民间艺人较多,且大多民间艺人从小接触剪纸,对剪纸文化耳濡目染。a民间艺人在孩提时代便具备自主创作的意识,很多人通过裁剪窗花等了解剪纸艺术。过去我国剪纸作品相对单一,作品内容大多是对生活事物的还原。伴随时代的发展更迭,剪纸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创作者投射情感,使剪纸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日俱增。当地年轻人传承了山西雁北剪纸文化,学习了前辈留下来的图案纹样,使传统文化得以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很多年轻手工艺人向老一辈讨教,改进了传统剪纸工艺,提高了手工劳作的效率。如今山西雁北剪纸作品不仅成为历史大浪淘沙后的明珠,更是成为民俗文化的符号,给予了当代人巨大的精神财富。

二、山西雁北剪纸的民俗意蕴

(一)民俗文化孕育剪纸 从某个角度来看,剪纸艺术类属于民俗现象,想要把握剪纸艺术的内蕴,需要研究其与民俗活动之间的联系。b民间艺术源自民俗需要,民俗成为民间艺术的源头,成为创作观念的载体。民间艺术大多具有文化性,成为民俗的重要符号。无论是剪纸还是窗花,都与民俗节日存在关联,因此民俗可以视为孕育民间艺术的巢穴,民俗活动可以视为发展民间艺术的推动器。我国对山西雁北地区进行了考古研究,出土文物表明雁北出现人类活动的时间比较早,生产活动与社会交往活动出现的时间也相对较早。其地社会风俗习惯大多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寄托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祝愿。民间风俗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为民间艺术提供了肥沃土壤。为了表现民间风俗,人们采用了一种简单形式,通过剪纸描摹现实,并尽可能还原事物本真,凸显审美特点。剪纸活动仅仅依靠纸张与剪刀,操作难度很小,吸引了手工艺人的注意力。创作者在纸张上勾勒线条、绘制图案,使经典剪纸作品也应运而生。图腾是常见的图案,华夏民族图腾是龙,因此华夏儿女在纸张上描绘龙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祖先的尊崇之意。后代人从女娲传说中获得灵感,以动物、植物为描摹对象,表达自己对生命的崇拜之情。在山西雁北地区,剪纸作品融入了民俗,使作品兼具文化性与审美性。比如,某些作品反映了地震,体现了创作者对自然灾害的思考。c古代科技发展滞后,人们只能依靠传说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雁北民间故事中有观母娘娘这一人物,据说能够降妖除魔,使人们免受地震之害,因此作品中也经常出现女性画像,寓意避开灾难、平平安安。

气候变化与节令交替丰富了民俗内容,也使剪纸作品呈现万千变化。当春季到来,家家户户会在门口贴上“春牛图”,象征顺利播种。二月二时人们会在门上贴“甘露”,因为甘露是龙的化身。山西雁北剪纸有经典的《甘露图》,反映了人们对春雨的期盼。进入三月,手工艺人进行叙事性艺术创作,再现了太上老君斩杀蝎子精的故事,将剪纸作品与民间传说紧密贴合在一起。端午节时,手工艺人大多剪裁小老虎,并将剪纸贴在孩子身上,寓意驱邪避难。每年七月七,女子都会剪出特殊纹样,送给自己的心上人,此时的剪纸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情感表达的媒介。民俗孕育了剪纸文化,扩展了剪紙的应用范围。d以婚姻大事为例,两家缔结婚姻,需要在新娘衣服上剪样刺绣,需要给孩子制作剪纸礼品,需要在嫁妆上放喜花。剪纸图样颇有讲究,新娘衣裤上大多缝制了鱼、莲、凤等,寓意多子多福、夫妻和睦。剪纸喜花样式更多,有石榴图样、 龙凤图样、金钟图样等,图样不同,寓意也不尽相同。在某些地区,剪纸技艺的高低成为评价新娘是否为“好媳妇”的标准,母亲将自己的剪纸手艺传承给女儿,对女儿寄予厚望。以老人祝寿为例,用剪纸为老人祝寿,能够体现祝寿人的诚心诚意。国内祝寿主题的优秀剪纸作品不胜枚举,如《松鹤延年》《麻姑献寿》等,山西雁北剪纸作品中也不乏经典之作,手工艺人在作品中剪裁出文字或图案,使画面内容丰富、喜气洋洋。以办理丧事为例,在办理丧事时也经常用到剪纸,通过剪纸表现当地风俗。当路人看到门口上悬挂告门剪纸,可以通过层次判断死者年龄,层次越多,死者年龄越大;层次越少,死者年龄越小。死者穿戴也与剪纸有关,牡丹剪纸象征着富贵,莲花剪纸象征着高洁。

(二)剪纸作品丰富民俗 我国的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需求不断膨胀。民间艺人以巧思织就剪纸作品,合理运用想象与夸张技巧,发挥了山西民间剪纸的优势,在作品中继承了民俗文化的精粹。古老民俗与现实生活相互交织,扩展了剪纸作品的艺术视野,使剪纸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中国自古便有贴窗花的习俗,人们将红色剪纸贴在窗上,给人以万象更新之感。红色剪纸色彩鲜艳,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迎合了人们对喜庆节日的期待,体现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剪纸作品的作用下,民俗表现更加生动,许多内容对观者产生深远影响。由于古代医疗条件有限,孩子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为了使孩子健康长大,一些父母以剪纸作品为寄托,勾勒保护神形象,防止孩子受到妖魔侵害。这种观念具有一定的封建性,剪纸作品被过分神秘化,剪纸作品被过分放大。e但偏远地区人们的认知水平有限,以剪纸缓释自己对孩子的担忧也无可厚非。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会为孩子裁剪新的图案,内容包括吉祥如意、状元及第等。父母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会应用剪纸表达祝愿,依靠剪纸烘托气氛。小孩出生到生日满月很有讲究,如果生的是男孩,剪纸图案大多为老虎、佛手娃娃、如意、葫芦等;如果生的是女孩,剪纸图案大多为莲花、牡丹、石榴等。

在日常生活中,剪纸作品也无处不在,使民俗更加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民俗源于人们的某种愿望,具有抽象性特征,剪纸艺人巧妙应用象征等手法,将抽象观念具象化,使民俗文化得以表现。以女儿出嫁为例,父母希望女儿与女婿举案齐眉、早生贵子,会在剪纸作品上做文章。在山西雁北地区,经常会见到这一类的剪纸图案:两个花碗扣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缝隙,上面的花碗象征男子,下面的花碗象征女子,二者紧紧相扣,预示夫妻二人婚后和睦,恩爱有加。还有一类的剪纸图案:莲花下面有鱼在游动,莲花是女子的象征,鱼是男子的象征,鱼亲吻莲花预示夫妻二人相爱,莲花生子预示女子即将生子。纵观山西雁北民间剪纸,发现很多剪纸都体现了艺人的巧思。艺人们或者根据民间传说进行创作,或者根据歇后语进行创作,使剪纸作品新奇有趣,大放异彩。f剪紙作品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民习民俗,调剂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民间艺人应用剪纸编写寓言故事等,使民俗文化得以发展。

三、总结

我国剪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剪纸作品历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迭,内容造型更加多样。g民俗文化成为剪纸作品创作的源泉,而剪纸作品推动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山西雁北剪纸是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枝独秀,类型丰富、内容讲究。民间艺人在剪纸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使作品承载了创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希冀,融汇了传统文化的精粹。鉴于山西雁北剪纸具有独特的民俗意蕴,我国应该重新审视优秀剪纸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主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号召全社会参与文化传承,为剪纸创作奠定坚实基础。h

a 赵萌:《山西传统民俗剪纸艺术调查与翻译研究》,《 山西日报》2018年12月5日。

b 刘敏:《浅析山西民间剪纸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天津科技大学2017硕士论文。

c 霍玉婷:《山西剪纸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d 霍玉婷,丁钢:《浅析山西剪纸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年第4期。

e 任小梅:《山西中阳剪纸的民俗文化学研究》,青海师范大学2015硕士论文。

f 侯晓斌:《山西剪纸在民间的应用种类及民俗功能研究》,《经济师》2013年第5期。

g 王君:《明清时期山西剪纸的艺术特色及发展历史研究》,《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h 崔瑾:《论民间剪纸艺术在民俗文化及其传承中的价值——以山西民间剪纸为例》,《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作 者: 王燕红,硕士,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