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在中国的译介情况综述

2020-02-04 08:04朱子林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译介美学

摘 要: 三岛由纪夫的作品自1971年进入中国内地,直至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都处在被批判与否定的境遇中。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对其人、其作品的翻译和介绍经历了由解读其中的军国主义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到全面的展示其独特的美学和精神世界,进行客观看待的转变。21世纪以来,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得到了大量的翻译和出版,但也存在着作品类型不完善、翻译重心有偏颇和研究性专著关注度不够的问题。

关键词:三岛由纪夫 译介 美学

三岛由纪夫(1925—1970),本名平冈公威,日本当代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记者、电影制作人。他是日本战后文学界的代表作家之一,1946 年经川端康成推荐发表小说《烟草》,以此为开端登上文坛,代表作有《潮骚》(1954)、《金阁寺》(1956)、《鹿鸣馆》(1957)、《丰饶之海》(1965—1970)等。三岛由纪夫短暂的创作生涯中获得了许多奖项,例如第一届新潮社文学奖(1954),读卖文学奖(1957—1961),周刊读卖新剧奖(1958),文部省艺术祭奖(1965)等,还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由于三岛由纪夫个人所持的独特政治思想、外加中国国内政治因素等原因,中国内地对于他的作品的译介与研究曾一度是禁忌。后来学术界风潮从批判到全面客观看待的转变带来了三岛由纪夫作品的译介研究高潮。截至目前,关于三岛由纪夫的研究状况已有综述性文章a出现,但是关于三岛由纪夫的作品自进入中国内地以来的译介情况并未出现相关的文章。因此,本文将就三岛由纪夫的作品自1971年第一次在中国内地被翻译以来的译介历程做综述性介绍。

一、20世纪70年代:反面教材

三岛由纪夫的作品第一次进入中国内地,是197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天人五衰》,《丰饶之海》四部曲中的剩余三部《晓寺》(1972)、《春雪》(1973)、《奔马》(1973)也相继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同时还有短篇小说《忧国》(1972)。当时国内仍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1970年日本文学作品的译介处于一个停滞阶段,为何三岛由纪夫这位被定性为右翼作家的作品却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语境中被介绍到国内呢?契机主要是三岛由纪夫1970年的剖腹自杀行动。1970年11月25日,三岛由纪夫仿佛一场表演的剖腹行动不仅震惊了日本社会,也震动了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三岛由纪夫旋即被认定为右翼军国主义分子的代表,为了对其军国主义思想进行批判,他的作品于1971年即被翻译到中国内地,1973版《奔马》的出版说明中这样写道:

日本反动作家三岛由纪夫是个臭名昭著的右翼法西斯分子,写过大量极其反动腐朽的毒草,狂热地鼓吹军国主义思潮,后期尤为露骨。……现在内部出版三岛有代表性的反动作品的译本,作为反面材料,供批判用。b

可以看出,由于特殊的历史阶段和社会语境,当时对于三岛由纪夫的定位是“右翼法西斯分子”,他的作品被定义为“反动腐朽的毒草”,带有极强的政治色彩。而之所以翻译他的作品,也是作为“反面材料”“供批判用”,三岛由纪夫就是带着这样一种“头衔”进入了中国内地。由于这一时期能够读到他的作品的仅限于内部人员,且是在结合着当时的社会形势,遵循阶级分析的固定模式对其作品进行的政治性上的挖掘与研究,因此“这些纯粹批判性的误读和曲解不能视为严谨客观的文学评论和研究”c。叶渭渠在《三岛由纪夫研究》的序言中说道:“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三岛被定位在一个特定的政治概念上,曾对其文学进行全面否定的批判”d,而且这些定位和评价为后续三岛由纪夫的译介与研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1974年开始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的1985年的十二年间,中国内地都没有再出现三岛由纪夫作品的翻译和介绍。

二、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百花齐放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使文化事业获得了新的活力。1982年,文化部发出《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提出“一主三多一少” e的图书发行网;1983年《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出台,废除了出版工作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强调出版工作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f。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台为图书出版和发行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自1986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春雪》开始,三岛由纪夫作品的译介逐渐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代。之后,三岛由纪夫的小说作品迅速得到翻译,呈现出作品数量多、版本多的态势,并且形成了系列性的文集出版,短时间内又得到了重版,可见三岛由纪夫作品的畅销。这一时期在翻译的目的及作品评价上也出现了一个轉向,以此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这一时期中国内地出版的三岛由纪夫的作品译本有六部,分别是唐月梅译《春雪》(1986),金溟若译《爱的饥渴》(1987),焦同仁、李征译 《金阁寺》(1988),林峰译《禁色》(1988年),易超译《爱的堕落》(1988年),张荣译《深闺风流》(1989年)。这一阶段仍处于各种作品翻译的起步阶段,甚至1986年第一部作品《春雪》也是在请示过中央有关主管负责人之后才出版了唐月梅的译本,说明这一时期在翻译出版上仍有一定的阻力。同时,学者们仍旧没有摆脱社会主义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翻译作品的目的主要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如易超译《爱的堕落》的前言中写道:“本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虚伪、冷酷和罪恶。”g众学者仍然伴随着强烈的政治感情色彩来解读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批判作品中展现的资产阶级世界境况,而未关注作品当中的审美价值。但总体而言,人们对三岛由纪夫不再避之不及,开始了对于三岛由纪夫的文学和精神世界的逐步探索。

第二阶段为1990年代。这一阶段,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得到大量译介,并且学者们逐渐将目光更多地放在三岛由纪夫的文学成就上,不再过多地强调其右翼的政治倾向,而是看到其作品的文学性和审美性,看到三岛由纪夫作为日本战后的一个文学大家的文学成就。开始有学者呼吁我们更多地关注三岛由纪夫的文学成就,林少华在《金阁寺·潮骚》的前言中写道:“我们可以不必一味受制于批判意识,亦不必迷惑于其头上一度有过的耀眼光环,而尽管理性地面对其作品本身。从字里行间窥视作家内在的心态,跟踪其艺术历程的轨迹,体悟共中沉淀的日本传统美学的风韵与情致。” h所以在这个时期,三岛由纪夫的“右翼军国主义作家”头衔渐渐弱化,“战后日本著名作家”的头衔渐渐被人们“发现”并获得认可,他作品中独特的美学阐释,他独特的思想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这一时期三岛由纪夫的小说代表作基本得到了翻译,戏剧、散文、随笔作品也进入学者视野,并形成了系列丛书且很快重版发行。在1990年文洁若翻译的《春雪·天人五衰》、1992年杨槐翻译的《爱的潮骚》、1993年王向远翻译的《假面的告白》出版之后,1994年开始,三岛由纪夫作品系列丛书开始出版。1994年,作家出版社首先发行了一套三岛由纪夫文学系列,形成了一次小高潮,作品包括《假面自白·潮骚》《丰饶之海》四部曲、《忧国·仲夏之死》《爱的饥渴·午后曳航》《金阁寺》《阿波罗之杯》《近代能乐、歌舞伎集》,并且这套丛书于1995年随即重版发行。可以说这个系列已经基本囊括了三岛由纪夫小说的代表作,并且他的戏剧代表作《近代能乐、歌舞伎集》也得到了翻译,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不仅在作品数量上十分充实,而且种类也渐趋多样化,由小说进入了戏剧。

1999年三岛由纪夫的译介出现了另一次高潮,中国文联出版社发行了一套三岛由纪夫作品集,收录了三岛由纪夫未出版过的主流小说和多彩散文随笔,并由叶渭渠和唐月梅做了代总序《三岛由纪夫文学的怪异性》,指出这套《三岛由纪夫作品集》是“为了让读者对三岛由纪夫文学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和鉴赏(中略)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现这个怪异鬼才的风貌,以飨读者”。可以看出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内地对于三岛由纪夫的译介已经完全转变了最初的译介目的,从批判转为了接受与欣赏,作品类型囊括了小说、散文、随笔,开始更多地关注他的文学成就,用文学的维度、审美的维度来重新全面地认识三岛由纪夫。

这一时期还有三岛由纪夫的相关研究性书籍出现,一部是199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唐月梅著《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传》,另一部就是1996年由千叶宣一、唐纳德·金、叶渭渠三位学者合编,北京开明出版社出版的《三岛由纪夫研究》。叶渭渠在所作的序言中对先前学界采取的评价和解读模式进行了否定,认为“实证和论理都是不充分的”,“有简单化之嫌”,并呼吁“作为学者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努力去占有资料,獨立、科学而完整地进行研究”i。这体现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结束之后,学者在面对三岛由纪夫时思想上的一种转变。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对于三岛由纪夫作品的译介和研究逐步全面化、完整化,基本不再受制于政治意识形态。学者们开始慢慢地关注处于各种角色和状态下的三岛由纪夫,也开始逐渐剖析他那独特而又瑰丽的文学和精神世界。

三、21世纪:成绩与问题并存

21世纪以后三岛由纪夫的作品译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各出版社进行的多次系列丛书的发行和再版。2000年中国文联出版社便重版了1999年第一次出版的《三岛由纪夫作品集》系列丛书十卷本。接下来从2008年开始一直持续到近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两套《三岛由纪夫作品系列》丛书,后续两个版本又多次再版。第一个系列是2008年至2017年陆续出版的20卷平装版,按出版时间先后分别是《金阁寺》《潮骚》《假面自白》《爱的饥渴》《萨德侯爵夫人》《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镜子之家》《宴后》《禁色》《幸福号起航》《纯白之夜》《午后曳航》《太阳与铁》《鲜花盛开的森林·忧国》《殉教》《沉潜的瀑布》《女神》。第二个系列是2014年和2016年陆续出版的十六卷精装版,包括《晓寺》《金阁寺》《天人五衰》《禁色》《潮骚》《假面自白》《仲夏之死》《春雪》《爱的饥渴》《太阳与铁》《午后曳航》《宴后》《幸福号起航》《纯白之夜》《镜子之家》《萨德侯爵夫人》。

此外,自2013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相继出版陈德文翻译的《三岛由纪夫作品系列》,后续也出版了典藏本,共八卷。2015年,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了十三本三岛由纪夫系列,包括三岛经典代表作品《假面自白》《爱的饥渴》《潮骚》《金阁寺》《午后曳航》《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短篇小说集《忧国》、自叙散文《太阳与铁》、游记散文集《阿波罗之杯》,以及传记《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这一套丛书的特点是三岛由纪夫传记的收录。此外,还有北京出版社 2003年“大师图文馆”系列作品,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2011年的“经典印象”等等,一些小规模的系列丛书也是屡见不鲜。

2001年开始的七年间,由于受中日政治关系的影响,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三岛由纪夫的作品译介处于一个低潮期,但是后续便进入了大量出版发行的阶段。从以上各出版社丛书的发行我们可以看出,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十分畅销。除了小说代表作的多译者多版本的译介之外,散文、随笔、短篇小说等也有了译介。比如随笔《艺术断想》(唐月梅2002),《新恋爱讲座》(林皎碧2013),《不道德教育讲座》(邱振瑞2013),文学理论《文章读本·三岛由纪夫文学讲义》(黄毓婷2013),散文集《我青春漫游的时代·三岛由纪夫的青春纪事》(邱振瑞2016)等。大量不同类型的作品进入中国内地,为中国内地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三岛由纪夫的面貌,使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独特的作家。但是在这样的繁荣景象之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在作品选择上存在偏颇。三岛由纪夫除小说创作之外也有许多的剧作创作,并多次获得戏剧奖,但是有关他的剧作的翻译介绍却相对缺乏,除《萨德侯爵夫人》之外几不可见;同时三岛由纪夫也兼有导演、记者的身份,他的电影剧本和采访报道却较少进入我们的翻译视野。在具体作品的选择上,除《金阁寺》《假面自白》《丰饶之海》四部曲及几部著名作品翻译版本众多、译者名家云集之外,其余的短篇小说如《恋都》《肉体学校》,散文和随笔等,几乎只有一到两个译本,存在十分不平衡的状况。

其次,在三岛由纪夫的研究性专著的翻译上也略显欠缺。日本、美国等国有许多关于三岛由纪夫的研究性著作,但是中国内地在译介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中国内地对于三岛由纪夫的研究本身就存在着滞后性,初期对于其政治立场的批判更是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全面否定了他的文学成就。因此更多地关注国外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或许可以为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综上所述,这位从政治视野进入中国的战后日本文学大家三岛由纪夫,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被全面否定和批判的时期之后,其巨大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美学世界观逐渐受到了关注。或许提起他,人们的观念仍旧是“右翼军国主义作家代表”,但这种政治立场会越来越客观地被看待,他的成就也会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目前对于其作品的译介和接受仍存在着一些偏颇,但这也昭示着在三岛由纪夫的文学艺术创作上进行译介研究的巨大空间,是今后可以关注的方向。

a 详见王珊珊:《三岛由纪夫研究在中国》,《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8年》。

b 〔日〕三岛由纪夫:《奔马》,译者不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c 王珊珊:《三岛由纪夫研究在中国》,《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8年》,第13页。

di叶渭渠等主编:《三岛由纪夫研究》,开明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第4页。

e 孙俊青、刘永俊:《新中国70年出版管理体制的演进与改革启示》,《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

f 胡蕾蕾:《改革开放40年新闻出版政策变迁与未来发展路径》,《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3期。

g 〔日〕三岛由纪夫:《爱的堕落》,易超譯,沈阳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h 〔日〕三岛由纪夫:《金阁寺·潮骚》,林少华译,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参考文献:

[1] 三岛由纪夫.奔马[M].译者不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 三岛由纪夫.爱的堕落[M].易超译.沈阳:沈阳出版社,1988(8).

[3]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潮骚[M].林少华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92(9).

[4] 叶渭渠等主编.三岛由纪夫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6(5).

[5] 王珊珊.三岛由纪夫研究在中国[D].湖南大学,2018.

[6] 胡蕾蕾.改革开放40年新闻出版政策变迁与未来发展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0).

[7] 孙俊青、刘永俊.新中国70年出版管理体制的演进与改革启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

作 者: 朱子林,中央财经大学在读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译介美学
奥尔特加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出版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印花派对
相悖美学
“新中国70年百种译介图书推荐目录”发布
传播学视域下《文心雕龙》的译介模式与翻译策略
纯白美学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