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及治理研究

2020-02-04 07:41汤晓亮
银幕内外 2020年9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论引导新冠肺炎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自开始出现,便是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爆发后,舆情迅速生成并快速发展,,网络成为民众获取信息,参与互动的主要途径。本文将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网络舆情引导与治理為例,通过网络舆情特点,存在问题,应对经验和引导治理三个方面入手,研究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及治理,积极引导舆论,稳定社会舆情。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网络舆情;舆论引导;舆情应对

一、引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考验这一个国家的应急处理能力,更与社会稳定以及广大普通民众紧密相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中。信息的公开及及时传播则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多元化来临,互联网流量为王的特征已变得更加明显,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手机等移动化信息终端的广泛应用,普通公众随时随地发布、获取、评论、转发信息成为日常行为,网络便成为信息传播不可获取的平台。信息传播变得快速,全面,多样;也因此导致这种全方位倾入式的传播方式,导致许多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共存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信息混乱、话题频出、真假难辨更是成为信息无法及时公开透明,传播准确,正确引导信息走向的障碍。因此更加不利于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所引发的舆情中,就出现了真假信息混杂、真相和谣言共存的现象,使得互联网中相关话题频出、各种风波不断、形式多样的舆情让受众不明所以,猜测推断,无法及时准确接受信息,也加大了各地政府及主流媒体稳定社会情绪的难度。

二、疫情期间的网络舆情特点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合。在社会舆情中网络舆情表现的更为直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往往以信息化的方式发表各自看法,网络舆情可以采用图灵舆情网络自动抓取技术手段方便获取,效率高,覆盖面全。

首先网络舆情中呈现较为突出的是的随意性和多元化特征,在次此疫情期间的舆情传播中,舆情状况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中高度呈现,形成庞大的新兴网络舆论场,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为疫情信息传播以及网民意见发表的主要阵地。新媒体的发展也为舆情治理带来了挑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产生和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信源不明、舆情反复、舆论反转等异常情况。因此网络舆情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也导致了疫情信息传播的杂乱,而这种随意性很容易影响舆情传播中谣言和带有负面性的煽动言论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其次网络舆情中的突发性与偏差性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网络上成为关注焦点的同时,也迅速成为舆论热点。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因此信息的快速传播以及网络中较为自由的话语权。导致网络舆情成为社情民意中最活跃、最尖锐的一部分。由于信息传播的及时,舆情聚焦的热点吸引热门眼球的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疫情防控的准备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网络由于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有些网民缺乏自律,就会导致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例如,网友“魔女小稀”在微博上传“医院床位不够,地上尸体无人清理”的视频,受到巨大关注。围观者的失望、悲切与指责,使得舆情情绪呈现高度负面化,而后的几次反转又引发了新一轮攻讦。这种舆论的混乱和反复极易产生民众的不满和悲观情绪,让疫情防控也产生极大的难度。因此网络舆情的这种突发和偏差的特点,在舆论过程中一些负面信息的产生处理不当,就会弊大于利。

三、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

(一)权威信源应当更加审慎。疫情期间,政务发布是广大网民获取疫情信息的权威信源。然而,部分政务发布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引发网民关注。官方信息公开的不完善、不透明、不及时,容易造成媒体对疫情严重性的误判和议程设置上的忽视,导致报道和预警的滞后。

(二)舆情治理理念比较陈旧其所造成的“体制内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分离亟须通过舆情治理的理论创新来消融。避免此类问题出现的根本是新闻工作者要走群众路线,避免陷在自己的舆论场自说自话而不自知的情况。深入不同阶层、不同兴趣的网民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深入生活、抓取“活鱼”的必由之路。同时,新闻单位也要不断加强对舆情素养的学习和培训,避免出现此类问题。

(三)规范好媒体平台部分自媒体在疫情期间发布虚假信息、渲染恐惧情绪等现象时有发生。宣传部门要针对自媒体乱象加大惩治力度,建立相应机制。平台要建立过滤机制,规范准入准出标准实行黑名单制度,处罚频繁触碰红线的自媒体。

四、网络舆情应对经验和引导治理

舆情的反映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体系,它指导着社会政策的调整和改善。因此,既不可简单粗暴地对立舆论,划分为正义与非正义,正面与负面,也不能打压舆情的自我运转。因此需要舆情监管部门介入,对混乱以及有害信息进行一定的干预。如何正确对待、引导、治理舆情,是政府以及舆论监管部门需要亟待攻克的问题

(一)抢占话语权,及时、透明公布信息

健康传播的透明公开能够及时引导舆论走向,正确了解公共卫生事件,遏制谣言或错误信息的流传,避免社会恐慌。正如白岩松所说,信息公开是最好的疫苗。此次新冠肺炎事件的信息公开程度与非典时期已经有明显进步,但是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官方“失语”。对一些重要信息避而不谈,不利于真相的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比如对“某科学家院士将病毒研究转化为学术成果早于向公众通报”的消息引发网友广大争议,可由于权威官方未及时辟谣,揭示真相,引发了舆论场的割裂。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客观、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发布消息,第一时间抢占公共事件的话语主动权,以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比如及时通报确诊人数、病例分布情况、活动轨迹、目前的诊疗情况、防治措施、病毒源头调查情况,并对未来发展做出专业预测。

(二)正视次生舆情危机,提前做好预案

次生舆情是指在应对、处理舆情过程中因为时机或方式不当,给事态带来更新、更大的舆论危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次生舆情多数是对官方的质疑与问责。此类舆情的正面效应是对原生议题的修正。普通网民通过舆论监督,推动事件的解决和良性发展。而负面效应则是非理性情绪的扩散。自媒体将各种同质或异质的群体聚合在一起,导致了“信息窄化”,人们容易被煽动,从而导致社会流瀑效应和群体极化效应。因此,当次生舆情危机出现的时候,有关部门更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及时、客观、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发布消息,积极与受众互动,正面回答社会公众的疑惑,及时纠偏谣言,及时修正不公現象,才能避免因“失语”再次造成危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大概率会出现次生舆情危机,所以相关部门应该提前构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预警机制和初期防控预案。在舆情萌发期或者舆情爆发后,若有次生舆情危机出现,更应该及时且有针对性地对事件进行干预,澄清事实,公布实情,避免情况再次恶化,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三)因势利导,尊重多元立场,营造舆论共赢局面

在这个以开放、自由为核心的新媒体时代中。人们能够通过很多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实的不同方面就会产生多元化的意见和观点。因此,网络舆情治理也要有一种边界意识和包容精神,就像公权力对私生活的干预是应该慎入的和被请求的。只有使自身的认识框架、逻辑标准、价值感受和认知方向等和大部分公众统一,才能更有效地对公众进行沟通和引导。多元的声音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部分言论的荒谬、偏激和情绪化。但除此之外,舆论监管者应该看到的是舆论背后的正能量、积极、理智反思的声音,并且利用这种声音因势利导,做出相应的化解和处理,营造出共赢的舆论局势。

五、结语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在新媒体舆论呈现和表达中最集中、最突出的一次。政府、主流媒体应保证信息的及时、公开和透明,与此同时,受众也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理智看待舆论内容,互相保持信任和谐的关系,一起抵制网络谣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舆论空间,才能促进公共舆论理性空间的发展,才能壮大新媒体对舆论的主流价值观,对事件现实进展起到积极与稳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赖胜强,唐雪梅.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的协同引导研究[J].江南论坛,2020(05).

[2] 张海文.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3] 覃伊蕾,王清泉.新媒体时代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演化特点及治理措施——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07).

[4] 齐佳音,方滨兴.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及治理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J].上海经贸大学学报,2020(05).

[5] 朱翔,李想.疫情防控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得失梳理与反思[J].新闻研究导刊,2020(06).

[6] 邢鹏飞,李鑫鑫.重大疫情防控中网络舆情形成机制及引导策略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舆情文本的质性分析[J].情报杂志,2020(04).

作者简介:汤晓亮(1996—),男,回族,甘肃甘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网络。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论引导新冠肺炎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